可以采用的班级活动

我给七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设计了以下测试,可以四选一,也可全选:一是自由招募,团队分工,策划一次主题读书会。二是自由组合,策划班刊,家长会时,自己推销出售给全校家长和学生。三是策划家庭春节活动,共话童年——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四是与电影院洽谈,组织周末及假期包场观影+影评活动。

在班级中尝试不举行常规的书面测试,而是进行综合技能素质的展示、评比。学生抽取“红包”选择测试内容,比如:默写一篇课文中一首古诗、来一首新学的歌、说说空气动力小车的原理……结合学科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抢红包”形式,检测所学知识,考查各项技能,让“考场”变“舞台”,让“分数”变“红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年级了,孩子们刚学写作文,我这个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也不忘推波助澜一把!每周都写读书笔记,内容既可以是新知活用的数学日记,也可以是鲜活的班级故事,或者是经典书籍的摘抄与感想。我班定期召开阅读分享会,分享孩子们的佳作。学期结束,班级进行投票,分享会中上镜率高的、创作精品多的,就被推选为“班级小作家”。我想,通过阅读分享会,票选出来的“小作家”,更有代表性,更具示范性、激励性!

期末考试结束、教师阅卷的几天里,每一位学生亲手制作一张感恩卡。感恩对象不限,卡片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但是,要便于携带、展评、保存。感恩内容必须自己书写,主要包括感恩谁、为什么感恩、美好祝愿以及感恩人、日期。在学生集中到校的散学典礼上,组织学生评出优胜奖、优秀奖和参与奖。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获奖等级,酌情为参赛学生的学科成绩加分。

期末文化考试结束后,我们还要组织“文明习惯”考试,包括礼貌待人,遵守纪律,参加劳动,生态阅读,参与劳动,合理交往等。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级总评三个层面,对每位同学一学期的文明习惯养成进行评价。

高三学生,期末考查不敢有什么创意性的考试,一切都得按高考科目参加联考。不过,每年的期末汇报会也算是一场让人脑洞大开的考试,除了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外,还有一个有趣的“考试”:去年是成语接龙,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前年是对对联,科任老师也一起参战;今年是“飞花令”,每组有两名学生、一名家长,裁判由学生、家长、老师组成;目前设计了“春”“花”“秋”“月”四个字,抽签对决。

上学年,我带六年级数学兼品德与社会,在品社课的最后考核中,我让每一位孩子做一个简单的PPT,在班级做一次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对生活中某一不文明现象的调查和思考,也可以是向旅游者介绍家长的景点或美食,还可以是自己成长中的回忆……总之,只要与本学科有关都可以。这种检测方式深受孩子们喜欢,因为源于生活实际,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一张张图片,一句句串词,一段段故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期末复习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紧张,我们班级在期末复习阶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考自己。学生们可依据教材自己出考卷,比如数学的基础过关卷就包含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公式等,语文则有多音字考试小卷,古诗积累考试小卷等。学生们出题,老师把关并控制题量,同时加以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更反映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班级的语文课从朗读、书写、发言、成绩进步几个方面进行考核,我们使用优化大师软件,日常活动由班干和老师共同记录,从以上几个方面设置加分选项,比如,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老师批改时,会盖上“书写工整”章,学生可以凭章加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以采用的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