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小脚趾是两瓣的吗?》

《你们的小脚趾是两瓣的吗?》

文      幸福娃

先打个岔,在我刚来北京授课时,孩子们说我像非洲人?(我有这么黑吗?);

后来,有很多家长和朋友说我像马来西亚人?还有什么新加坡?印度?泰国?

特别逗的是,我在老家逛商场时,被认做马来西亚人,还说这个外国人的普通话真标准。(我真是哭笑不得啊)

在北京几年后,慢慢有人说我像四川或是重庆人时,我很高兴,总算像个中国人了!

其实,我是纯种的中华儿女,地地道道的海南人,现在看到这个小脚趾两瓣的祖先在江西??

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小脚趾是两瓣的,看了同伴的都没有,觉得很奇怪。于是努力的想把它剪掉,可是不管怎么剪,还是又长出来了,后来没再去关注。

直到如今看到这个题,格外的显眼,这还有来历?还有历史?

没文化真可怕啊,不过这更让我对身体自然生长的神奇力量充满敬畏之心。

现在医学上把分瓣儿的脚趾甲叫做瓣状甲,也叫小脚趾复形,又叫跰趾。

据调查,在我国,有69%的人小脚趾是两瓣,31%的人小脚趾是完整的。而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这小小的脚趾甲,可能透露出了你的血统呢。

图片发自App


查阅古今汉语资料,第一个发现脚趾甲分叉现象的竟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从黄帝时期到唐朝初年均没有记载汉人有复趾的现象。而小脚趾甲分叉的是古鲜卑族的后裔。

唐朝初年,也就是公元7世纪,唐太宗第一个发现自己是复趾的人,非常恼火,便下密令严查宫中所有人的小脚趾情况,结果大吃一惊,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复趾,而且都是鲜卑人。而唐太宗的母亲正是鲜卑人。不光唐太宗,隋炀帝的母亲也是鲜卑人。显然鲜卑人是复趾,此后汉人的复趾竟是遗传自鲜卑人。

据了解有的人一只脚有,有的人两只脚都有;有的人分两瓣,有人甚至分为三瓣;

我自己就两只脚都有,而且都是两瓣;

有的人出生就是,有的人长大后才出现。

传闻640多年前,朝廷为了让豫鲁冀地区人口填充,便把山西人迁往中原。在发配之前,士兵还砍了他们的小脚趾甲,因此产生裂痕,并一代代遗传了下来。

这种说法未免太滑稽了,砍一刀是外伤,怎么可能会流传如此多年?何况时隔600多年?

200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边建超、研究生郝卫国等人,对出自洪洞的跰甲传说,做了遗传学方面的考察和研究。

针对晋,陕,豫,苏,浙,赣,闽等七省进行调查,以山西为起点,瓣状甲的拥有者比例呈现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瓣状甲频率分别为79.17%、79.51%、63.74%、62.45%、62.54%、36.29%和37.80%,其中呈现出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瓣状甲的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确与山西移民有关。

在明代大移民之前,山西就是汉人与少数民族杂居盛行之地,大移民当中移出的既有蒙古贵族,也有汉人贫民,还有不少色目人。这些人为京师、江苏、云南、海南等地输送了元蒙的血统、汉族的基因,还有早已胡化了的汉人和汉化了的胡人基因。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认为,瓣状甲不但不能看作是汉人独有的性征,反而应看作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实际上,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也不能作为某一族群的特定标志。

图片发自App


那跰趾跟健康有关系吗?

据了解,瓣状甲是大多数的都会有的情况,并非异常,也并不是畸形,没有什么功能性障碍,所以不会影响健康问题。

只是早期中华民族先民因为不穿鞋子劳动,经常摩擦导致基因突变产生,后期由于没有功能障碍和自然选择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

调查同时发现,跰甲父母生的孩子并不都是跰甲,在26个家系中,有24个家系子代有瓣状甲。2个家系子代未出现瓣状甲。也有些家庭,父母双方有一方为瓣状甲,他们的子女中,有的有复甲性征,有的则没有。

遗传学认为,瓣状甲的遗传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家系中的传递遵循。

孟德尔分离规律。具有以下特点: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生机会均等;该性状在每代均有表达,呈连续传递。

小小的瓣状甲竟然有如此的历史渊源,真是令人震撼。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的小脚趾是两瓣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