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下班回家的路上,与朋友闲聊微信。聊天中朋友发过来张自己晚饭主食的照片:老家的“裹子”,至于“裹子”的叫法是否准确,我不太确定。我也只是凭着记忆中大人们的称呼而称之。也许它这种吃食只是存在于我们晋南,也有可能只是晋南的稷山一带,因为旧时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它在我们稷山汾南称之为是“裹子”,在稷山的汾北也有可能是以别名称之。

        跟朋友聊天中,朋友说里面有“元宝”,我记得我们小孩称之为是“油蛋蛋"(tan,在稷山一带的方言里称“蛋”为“tan”),它是把每个小面疙瘩表层充分地沾上姜黄油(姜黄油是由食用油与姜黄面充分地调和而成),写至此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使用姜黄和食用油,因为使用姜黄可以帮助增色,变成黄色,黄色不正是黄金的颜色嘛,这样说来朋友称之其为“元宝”或者说“金元宝”,该是准确的了。而其与食用油的结合又避免了“金元宝”包裹起来时相互间的粘黏,同时又为其提了香,使其口感更佳。

        “裹子”,一年中,只有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才会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看见,并且它专属的对象是为家里挣钱的人。一个面食从它的造型到它的名字,还有它特定的食用对象,表现出的都是劳动人民后面给它加上“文化”两个字,才更为合适。当我们与这些民俗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文化”的称呼与“文化”承载的形式,对它们进行保留与传承。

        谈到“裹子”就得聊聊我们正月十五的各种面食,正月十五晋南家家户户都得蒸“十五的馍”,我在脑子里搜索了半天的词语,称其为花馍有些不妥,因为花馍更注重的是美观,它呈现出的是巧妇之能,是一种民间的技能。而“十五的馍”,则大众化,它对于每户每个人都寄予着希望和祝福,它也对日子带着向往和企盼。“十五的馍”:“猪头、羊头、牛头”系列包含的寓意应该是五畜兴旺;“裹子”算是对财富的向往;除此之外,“老虎、狮子”之类的凶猛动物都是专属男孩的,而“金鱼”之类的柔性动物、石榴莲花等寓意美好植物则都是为女孩们准备的。家家户户的老人们在正月十五都会通过这些花馍传达对他们对儿孙辈的祝福与期望。

        农耕时代留下的面食习俗,年少的时候,它们伴了我们一年又一年,我们却不懂它的含义,只是凑热闹。长大后,我们不能像儿时那样在特定的日子里有它们佐以生活的温度,但我们却开始懂得它们,报之以温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