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日志1:思维质量标准之清晰性

图片发自App

情境描述:周一早上,到办公室后,接收到单点的工作思路,交办陈述为“根据A数据分析下可否用于B业务低质量判定”,但所要分析的数据量级月均十万、自带信息非常少且对B业务质量高低尚无标准;然后过不久,又收到交办拿数分析C异常情况,但涉及到C这个事室内还有其他两位同事也有被要求跟进。

反应讲述:刚在上周五吃过“信息不对称”的亏,再加上今天省公司新下政策存在问题未有明确答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有点炸毛了,说话语气也有点冲,虽然剩下工作时间里依旧坚持尽力抓紧处理,并在今晚7点离开公司前对交办事项都有了一个初步结论汇报,但感觉还是在忙于救火、脉络不清。

分析评估:反省自身,面对第一感觉不够合理的工作任务时,首先应该戒断“炸毛”的情绪,因为那样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其次针对不清晰的内容,可以通过提问加强沟通确认,即便落实举措没法一步想到位,至少让目标达成一致并约定好信息汇报时间;最后如果从高效推动项目开展的角度,发现分工上可以有更好的主次或者是AA合作模式,就不吝向上司提出,毕竟不想事不思辨,更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这也是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

重现再造:再遇到类似今天这种情境的话,我处理方式将有改善,会问以下问题,来分析并检验整体思维清晰与否:第一个问题是问交办任务的上司或者同事,“你能换个方式来说明任务关键点或者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听完后,第二个就要问自己,“能否就目标对任务内容作详细阐述”;自问自答,既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又能跟对方复核并保证信息对称。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日志1:思维质量标准之清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