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认识自己开始

很多年后人们回忆起2018年,一个个陨落的巨星势必会很扎眼,金庸、李咏、师胜杰、单田芳、臧天朔等等,还有就是刚刚去世的漫威英雄之父斯坦李,他是今年唯一一个死讯能在中国掀起热浪的外国人,影响力可见一斑。就在上周我刚刚去看了毒液,秉承了漫威一贯的风格,我很是喜欢,一度想要二刷。然而两天后便传出斯坦李的死讯,因为我并不了解他,所以饶有兴趣的翻阅了他的访谈录,最吸引我的是他对创作这些超级英雄的思考。

在斯坦李看来,超级英雄的可贵之处并不是上天入地的本领,而是做为英雄他们也有自己平凡的一面,也会面临没钱的烦恼,也会被喜欢的女生抛弃,也会有平凡人的胆怯和懦弱,但超级英雄都会从这些困境中变的更加强大。在斯坦李的笔下,他们每个人的蜕变都是从内心挣扎,然后认识自己开始。

这也是斯坦李想要向观众呈现的人生观:最终,人还得是由内而外的。

《钢铁侠》对漫威来说举足轻重,它的空前大卖拯救了陷入财务困境的漫威,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漫威电影。这部电影剧情跌宕,扣人心弦,主人公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纨绔子弟,经历一场劫难回来后,放弃军火生意转而成为救死扶伤的英雄,而改变他想法的就是地牢的经历,期间主人公面对残酷的人性,然后反思自己,最终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斯坦李创造的英雄们,大都会经历这样一次重要的内心对话。

无独有偶,中国文化中的格物致知如出一辙,而且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频频隐喻。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这么一个桥段,主人公本身内力深厚却因自身原因无法施展全部功力,偶然间的一次顿悟竟然让自身潜力爆发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打通了任督二脉。最典型的就是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的桥段,对话大概是这样的:“还记得吗?”“全都记得。”“现在呢?”“已经忘却了一小半。”“啊,已经忘了一大半。”“不坏不坏,忘得真快,那么现在呢?”“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好了,你上吧。”明显感觉功力在一点点内化到张无忌每个细胞里,这就是通过自我内化不断成长的过程。

千人千面,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生活可以借鉴,但是万万不能照单全收,因为你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帮你找到自我。之所以斯坦李和金庸不断告诉我们要由内到外的成长,必定是注入了两位大师对成长和生活的理解,如果他们笔下的英雄都千篇一律,没有特点,那该如何的无聊透顶,更何况我们现实世界的人呢。

青少年们,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这种向内自我对话的习惯。

二十来岁是恐慌迷惘的年龄,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事事慌张,终日慌张。拿我来说,在刚毕业那年,面对精彩的社会无比兴奋,想着靠努力一展宏图,但是没过多长时间现实就给了我重重一击,于是我开始焦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又感觉周围每个人都比自己要过的好,如此恶性循环,逐渐消沉,真正的是心在飘。但是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反思的越来越多,焦虑感慢慢消退,后来即便是面对困境也不曾恐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已经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所长、所短和所想,不再事必人先,这就是成长。

二十来岁的年龄害怕寂寞,我们不敢和自己独处,害怕看见自己的缺点和痛苦的经历,然而这又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这过程可以用凤凰涅槃来比喻,经历痛苦的挣扎后会获得重生,回头想就会很有成就感。和自己对过话,就会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面对得失不会再斤斤计较,面对困难不会再诚惶诚恐,面对离散也会坦然应对自己的悲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解别人,恰恰是从了解自己开始。有一次看高晓松的访谈,谈到年轻时候的自己,高晓松说现在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就钻进去。他谈到自己人生最大的转变就是监狱那半年,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之后,他不断的读书,然后梳理自己,反省自己,半年后整个人都蜕变了,和其他人不一样,高晓松特别感恩自己有这么一段经历,可见独处的成长速度是多么喜人。

总之,美好的人生都有由一次次升华内心而实现的,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性格和品行,归根结底是也由心而生,而改变内心就要从自我对话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是宝藏,一种只有我们自己能挖的宝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从认识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