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2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第一章:这世界有救吗之孔子的遗志

艺凡:接前文,前文咱们提到孔子的遗志,那么他的遗志是什么呢?

易中天:救市。当时的周制度和周文化已经陨落了。孔子也老了,他最放不下的心事就是救市。

艺凡:救得了吗?

易中天: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从楚国返回蔡国,找不到渡口了,让子路是问路,正好有两个隐士,长沮、桀溺。

艺凡:告诉子路渡口在哪了吗?

易中天:告诉了,长沮说,他不是孔子吗?他知道渡口在哪。这是话里有话。意思是:你们家孔夫子不是给天下人指点迷津的吗?还找不到渡口?或者说,孔某人早就知道出路在哪儿了,何必还来问我?

艺凡:那桀溺怎么告诉子路的呢?

易中天: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又跟谁一起去改变?与其像孔丘那样,只是拒绝坏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拒绝整个社会。

艺凡:那孔子听了后有啥感想?

易中天: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是啊,正因为天下无道,才要救世嘛!

艺凡:能救得了吗?

易中天:救不了。知道救不了也要去救,因为一个君子,是有担当的挺身而出,只不过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尽到士人的责任而已。

艺凡:有人尊重这种思想吗?

易中天:有,。有一个镇守边疆的小官就曾对孔子的学生们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老天爷是一定要让先生做人民导师的。这位职务叫“仪封人”的小官并没有说错。汉武帝之后,孔夫子真的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可惜他这位人民导师却只是一道华丽的金边,中看不中用。何况这金边装饰的,还不是孔子要恢复的周制,而是他想都没想过也不会喜欢的秦制或汉制。

艺凡:这就是孔子的遗志吧,

易中天:可惜由不得他了。历史并非英雄所创造,英雄人物的模样反倒是由历史来塑造的。历史要求他是什么形象,他就只能是什么形象。如果我们一定要知道真实的孔子,那么,他给子贡留下的遗言应该是靠谱的──天下无道很久了,没有人真正信奉我的主张。

艺凡:那么,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儒家的药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