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和转化的联想

今天听了武志红的心理课音频,讲的是关于挫折商的《学习和转化》,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如何一年圆北大梦》的故事。

这使我想起来以前的经历。

对于高考这种需要升学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来说,必须得先掌握好知识之后才有这种方法。

但是自考和高考不一样,它是过了60分的线就可以了,所以说我在之前的考试当中我都会去估分,而且我的考试都是六七十分刚好过。

那是什么促使我去找这种方法呢?因为自考总共要考15科左右才能拿到文凭,但是一次只能考几科。我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是什么都不懂,上课认真跟着老师听,然后认真做作业的,最终考试5科过4科。第二次考试呢,我比第一次还要认真一点,作业也做的挺认真的,但是我第二次考试只过了一半,那时候我就特别伤心,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

到了后面第三次考试的时候,我就自己慢慢的去摸索,从那时开始我只会做真题卷,例如马克思、近代史等选择题占分特别多的科目,我会做很多套题,十套或者二十套的真题卷,然后去总结选择题有什么规律,把那些规律总结在书上知。比如说,按时间来看这一类型的事件发生的事件,最终把选择题和填空题全部掌握。

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是多亏了我当初的好方法,我这个寝室的舍友都是受益其中的,当初的“学霸寝”现在还回响在耳畔。

我这套方法的话,做试卷可以给人逐个击破的感觉,也能让人乐在其中呢!我当初就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并且享受那种一个一个的把它们所有的知识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给排列出来这种成就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转化的过程,就是从挫败到强大的过程,它有这样一个基本逻辑:一股被你的自我感知为死能量的挫败感袭来,你正视它、吸纳它、容纳它、消化它,最终把它转变成可以被你的自我所掌控的生能量。这就是高挫折商的体现。看来我的挫折商还是挺不错的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学习和转化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