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我是最早使用微信的那批人,但不是最早混朋友圈的人。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恰好换第二个智能手机,刷新应用管理,于是下载了微信,注册,那时候周围还没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公司依然使用QQ群发布消息,所以微信好友数量好长一段时间为零。后来微信被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谈论朋友圈,我赶紧去微信寻找朋友圈,果然发现众多好友的信息,原来QQ状态不更新的人们都来这里相聚了。想着自己的朋友圈连个近况也没有,一时半会的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就拍了个照片,照片内容是临时把同事送的一个铃铛挂在宿舍灯的开关上,就这样发出去了,没有附带一个文字,竟然还收到不少问候。

       而今的微信通讯录里面有四百多个好友,都是同学,朋友或者业务上有合作的人,我没有添加陌生人的习惯,所以从来不搜附近的人或者摇一摇,即便有一次合作需要添加微信我也一定会标注上某某业务联系人等,而这也仅限于对方需要我发位置给他,如果单纯的只要电话号码,他一定不会在我的通讯录里面。刷朋友圈的时间也仅限于上厕所大号无所事事时,晚上睡觉前。所以也就见证了朋友圈内容变化的过程。

       最早的朋友圈也是最好的朋友圈,内容都是朋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那时的我尚且喜欢点赞和评论,还不懂的统一回复,会认认真真的回复每位朋友的留言,会看到某某出去旅行了,某某出差了,某某又要加班了,某某要结婚了,某某的孩子可爱极了,某某的晚餐可丰盛了。刷的次数不多,但会认真看各位的状态,然后小心翼翼的评论点赞。

       后来朋友圈各路鸡汤遍布开来,每天早上早安后附带一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午间再来一碗工作积极努力上进鸡汤,中午是一碗营养均衡搭配,下午再来碗下午茶,夜晚凌晨睡前再来个睡眠与长寿。以至于同事之间闲聊也会向对方转发推荐刚刚朋友圈更新的鸡汤文章。有些文章写的真是很不错,但我总觉得阅读和分享这些文章所浪费的时间貌似要大于阅读后所获得的收益,那时候又要在朋友圈获得存在感,所以很少点开,只负责点赞,或者看过题目后赶紧来个微笑或者鼓掌的表情。

       再后来,点赞和投票在不知不觉中充满了朋友圈,刷新一下朋友圈“求赞”不下十几个,大多是某某商家活动转发朋友圈集赞送礼品,本地区的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为同一礼品集赞,集赞数量不够的就会被信息,曰“朋友圈第一条点赞”。如果朋友圈可以假装看不见,那朋友群发的信息再装作看不见就貌似说不过去了,只能再有目标性点开朋友圈点赞。还有些明明是集花,手滑点赞再被提醒。如果集赞尚且能够被容忍,那投票就有些忍无可忍也需再忍了,我本人不喜投票,所以很少点开各种“请为某某某投票”链接,奈何仍然经不住群发信息的狂轰乱炸。投票也分两种,一种直接点开链接就能投票,还有一种是需要授权对方获取你的信息,进入对方的平台投票,尤其不喜后者,只是在那个投票盛行的时间段也无可奈何,好在因为大量的刷票等原因影响,今天已经越来越少的票需要投了。

       集赞投票结束后,微商来了。今天的朋友圈太少的心情状态,连鸡汤都懒得分享了,如果偶尔还能见到集赞的话,剩余的百分之九十就是微商了,我本人对微商没有任何意见,耐不住不断的刷屏,今早点开朋友圈,各种童装,品牌运动装、运动鞋、鲜花和助农水果,这都没关系,大不了不刷朋友圈就是了,更不能忍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某位并不熟悉的朋友拉进了一个广播群,群里各种优惠券,各种新鲜采摘绝无农药的水果,各种活动中的运动装,各种直销化妆品,面膜,还有各种空运中的鲜花。好吧,在工作群信息不断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将这种微商群调整为消息免打扰,只是随着群信息的发布,各种微商群换着顺序的置顶,以至于明明刚刚发给某领导的信息再去找时已经沉下去了。幸运的是微信足够体谅我们,悄悄退群没有提醒。

       前两天看到消息,朋友圈自身投放的广告由每天一个改为每天两个,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对我这种被各种特价商品和优惠券刷屏的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区别,有时候甚至连朋友发布的广告和朋友圈自带的广告都傻傻分不清楚。终于在前几个月,果断关闭朋友圈,生活依然照旧。只是某个早上洗漱时发现停水了,竟然都没有看到和接到通知,想起曾经偶尔的停水停电通知都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却仍然没有再刷朋友圈的勇气。


       只能说一句:再见,朋友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