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整本书阅读目标定位和评价设计

一、《童年》整本书阅读目标制定的依据

主要内容: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列克谢4到11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因病去世了。不得不跟随母亲投奔到外祖母家,度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家人为争夺家产而反目,舅舅们凶残自私、外祖父吝啬贪婪,这一切都让年幼的阿列克谢感到了人间的残酷与丑陋,幼小的心灵因此深受打击。小说中有许多丑恶的角色:外祖父、舅舅们、继父……他们的丑恶、自私、贪婪。也反面加深了正面角色的发光点,比如善良的外祖母对他的爱和照顾也让他铭记了真善美,在经历苦难的童年后,作者的心灵依然不屈不挠,蓬勃向上,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苦难让人痛苦,但更应该让人坚强。即使承受苦难,我们依旧要心怀善良,做一个正直的人。

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作者提出了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已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

写作特色: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反映了俄国当时小市民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卑鄙灵魂。同时也让人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作品以主人公阿列克谢成长过程为主线,以阿列克谢在外祖父家里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而展开故事。其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在新时期创作的种种特点。相当出色的景物描写,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剖析和凝练而质朴的笔法等方面都完全可以同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及阿克萨夫的《家庭纪事》等作品相媲美。

精神引领:

《童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列克谢,阿列克谢三岁时,父亲染病身亡,他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家,过着童年寄人篱下的苦难生活,经历了外祖父家的丑陋和无情,以及外祖母的仁爱善良和对阿列克谢的影响。因外祖母的陪伴,阿列克谢逐渐融入生活和世界,并治愈了他内心的恐惧和对他人的厌恶,学生从阿列克谢身上获得生长的能量。

聚焦成长心路,探索共情点。虽然学生很难体会小说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世间百态,但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式的笔角触将阿列克谢从三岁到十岁这段童年时光铺展在读者面前,读者通过细致品读不难寻找“成长”共情点,感受外国经典作品的魅力。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于小说的鉴赏能力已经不能单单停留在故事情节上,而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到创意表达,应不断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童年》整本书的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成长的再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作品,感受人物形象,聚焦成长心路,引发阅读共情,领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资源搜集整合,奠定深度阅读根基;小学生处于阅读积累时期,根据学生的阅读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实施过程中整合阅读资源,补偿阅读弱势。比如,作者相关信息和生平资料,整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名家关于《童年》整本书阅读感悟、评价等。学生在资源搜集整合的过程中提升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连接点:

学情与本书的连接点

《童年》编排在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这本书是高尔基的人物自传体小说,作者的语言朴实生动,富有感染力,特别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这本小说中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再者阅读能力已经显现出差异性,人物自传体小说对整体六年级学生而言,颇为有趣,读起来难度并不高。

本书与教材的连接点

“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书,这三部小说都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其中,《童年》作为具有深刻意义的外国经典名著,为学生开拓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和感悟成长,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我所选用的《童年》是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书籍,整本书有十三章节。

如第六章 噩梦版的生活,可以对接第二单元习作要素中点面结合来指导阅读,适合与学生共读,精读,可以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知和运用。

如第四章我和外祖母,可以对接第三单元阅读策略中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围绕外祖母本人来阅读)深刻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还可以对接习作要素,让学生读后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写写        让生活更美好的小练笔。

如第八章奇怪房客“好事情”、第七章两个上帝,可以对接第四单元阅读要素中的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整本书读完后可以设计阅读单让学生运用第八单元阅读要素中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整本书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在设计阅读单时,除了上述与教材的链接,还应结合学情,针对阅读点和成长点,综合深入引导阅读。

二、《童年》整本书阅读目标

(一)发现小说的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同样一本教材,不同的人来教,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来读,其感触也不一样。

我们在做《童年》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当从“思维价值”“情感价值”“文本价值”“语言价值”几个角度去找寻这本书的教学价值。

首先是理解内容,获取意义。一本书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意义(如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书本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等)。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适当选择。

例如《童年》这本书是高尔基的人物自传体小说,作者的语言朴实生动,富有感染力,特别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这本小说中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再者阅读能力已经显现出差异性,人物自传体小说对整体六年级学生而言,颇为有趣,读起来难度并不高,会让学生初步获得阅读文学作品的体验,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其次是领悟表达,发展语言。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必须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体现在一本书中,第一是它的结构,即它是怎么建立的;第二是它的细节,即它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的。人有通过对这些文本结构和细节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在其遣词用语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例如1.主人公阿列克谢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又有哪些所见所闻?2.作品刻画了哪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他们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重点把握外祖母这个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小说中故事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对话,十分符合学生对人物对话的模仿。学生会根据前文的阅读预测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变化,并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另外,在阅读中对房客好事情的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这些细节描写容易使学生去模仿,并让自己的习作语言发生一些改变。

(二)习得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需要阅读方法的支持,阅读方法的集合就会形成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要素中的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整本书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等阅读策略正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建构的。

(三)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往往受到书中人物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精神成长。因此,整本书阅读的总目标是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综合发展。

一是发展学生的共情力。面对现实的坚硬,让人心柔软,最重要的路径就是发展共情力。犹太思想家马丁·布伯在“我和你”的哲学理论中提出:“所有的真实生活都是相遇。”“我是另一个你。你是另一个我。”有了这样的认识,童话阅读中不妨这样促进共情:“假如你就是阿列克谢,此时你有怎样的心情?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学生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欢,共喜乐,才能对自传体小说的美好有切己的理解和感受。共情,让自传体小说真正打动人、感染人、改变人。

这个目标是指向学生的阅读素养的。阅读素养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能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能够由阅读获得乐趣。

有了目标,就能够脱跳脱出书的内容,不局限于书中人物性格的讨集结,不局限于主题的提炼与生发。对学生而言,也要有清晰的目标,要知道怎样阅读,怎样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童年》阅读全过程与评价设计

(一)阅读全过程

1.读前诊断,判断起点

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我以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基础。在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上,我关注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小说课文,如《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同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类似风格作品时产生的疑问写下来。在获得有效数据后,将其作为导读课的目标设置依据,以此确定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2.读中反馈,分享成果

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愈发丰富,此时,我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将人物形象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部分,采取情节鱼骨图等梳理故事的方式进行分享;学生阅读分享的形式更是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喜欢以阅读心得的形式分享,有的喜欢以推荐一本好书的小事频分享,有的喜欢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等。在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能够将“预期目标”与现阶段“已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我会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保障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3.读后反思,回顾提升

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中提到,如: 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读后的反思活动我设置了开放性问题,驱动学生在表达的同时,以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审视、反思自己的阅读收获,激发学生对文本再读、细读的欲望。在这一系列评价活动中,我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充分利用评价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助力,让学生在统整化的评价活动中,切实提升阅读素养。

(二)评价量规设计

评价对教学、对学习过程会产生回冲效应。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对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个人以为,书面考试一定要谨慎使用。“要毁掉一首好歌,就是把它当闹铃;要毁掉一本好书,就是把它列进考试范围。”这样说虽然有点极端,但书面考试确实会把学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扼杀掉,学生只应付考题不读书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我更赞同以灵活的评价量规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升级。

表1 《童年》整本书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评价表

自评项目:

1. 本次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    )坚持每天阅读,因为               

A. 能      B.不能      C.有时不能

2. 我在阅读中最感兴趣的人物是(    )

A.阿列克谢    B.好事情    C.外祖父  D.外祖母

3. 我在阅读中用的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  )

A.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    B.精读  C.跳读  D.其他           

4. 本次阅读中,我获得最大的支持来自(    )

A. 老师    B.家长    C.其他人

5. 我在本次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                          。

6. 我希望今后(  )       

A.继续搞整本书阅读,因为我真正在坚持,我在阅读理解方面有很大进步

B.不要再搞了,我根本就不想读,只是被迫去读,没兴趣

C.随便,都是形式和负担,或者老师有其他目的

7.对整本书阅读,我想提出的建议是                             

8.如果继续搞整本书阅读,我希望下次可以一起读《          》这本书。

表2《童年》整本书阅读评价量表

权重及指标

阅读数量30%

阅读成果35%

分享成果35%

阅读完整本书

批注至少20处,摘抄至少15处;阅读心得至少两则;为自己喜欢的人物制作一个人物名片或绘制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图一幅。

做一次读书分享: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或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录制一个阅读心得或者好书推荐的小视频。

B

阅读三分之二整本书

批注至少10处;为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制作一个人物名片或绘制小说人物一幅。

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小说人物的故事。

C

阅读一半整本书

至少有8处圈点、勾画;能列举自己喜欢的人物3个。

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相关故事情节。

表3 《童年》整本书阅读反思单

反思项目:

实施效果

现实困难或问题

改进方法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整本书阅读目标定位和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