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联调测试

前后端联调测试

1.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
(1) 发现错误和缺陷:测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在软件发布之前,通过测试来识别和修复问题,可以降低软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的风险。
(2)提高用户满意度:测试确保软件产品在交付给用户之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这有助于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3)降低维护成本:早期的测试可以减少软件发布后的问题,从而降低维护成本。相比于在软件发布后修复问题,早期的缺陷修复成本要低得多。
(4)风险管理:软件测试有助于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并在软件发布前加以控制或消除。这有助于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5)提高软件可靠性:通过持续的测试,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出错的可能性。
(6) 符合法规和标准: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软件测试是确保产品符合这些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
(7)提升开发效率:测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2.项目各阶段设计人员及其工作内容
需求阶段:产品,负责需求调研,竞品分析,产品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项目所有成员参加,产品经理为大家讲解产品需求的逻辑
设计阶段:交互设计(ui/ue)架构设计(选择技术栈)
开发阶段:

  • 前端开发:负责实现网页业务逻辑部分的编码
  • 后端开发:负责实现服务端业务逻辑部分的编码

测试阶段:

  • 测试人员:负责软件实现后的质量检查

上线部署,维护:

  • 运维工程师:负责线上服务器的服务部署与维护
  •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线上数据库的服务部署与维护

3.常见软件开发模型
(1) 快速原型模型:这种模型通过快速构建软件原型来收集用户反馈,然后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原型,直到满足所有用户需求。
(2)增量模型:该模型将整个项目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片段(增量),每个增量都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这种模型允许开发团队逐步构建产品,每次增加一部分新功能。
(3) 螺旋模型:这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模型,它结合了快速原型化和迭代开发的特点,同时增加了风险分析和管理。
(4) 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适应性强的开发方法。常见的敏捷方法包括Scrum、Kanban等,它们强调快速响应变化,注重团队协作和持续改进。
(5)喷泉模型:这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迭代和增量的开发模型,它强调软件开发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类似于喷泉不断地涌现新的想法和功能。
4.bug分类

  • 功能型bug:指产品实现过程种 具体逻辑的实现错误
  • 需求型bug:指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求阶段就埋下了隐患,如未按照需求实现,需求理解错误或需求未描述清楚等情况
  • 性能型bug:指软件在很多人同时使用或长时间运行时出现了响应慢 甚至崩溃的场景
    5.发现bug的方法论
  • 等价类划分
  • 边界值分析法
  • 错误推测法
  • 因果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