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症

去年在千聊上买了北大学霸刘媛媛的课,可一直屯着没听。最近拿出来听了几次,感觉不错,又在网上翻最她写的书《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了解刘媛媛,是因为三年前她的演讲《寒门贵子》,演讲中她穿着一套蓝色印花衣裙,让我想起了乌镇的扎染布。她的演讲情真意切、铿锵有力,很有气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媛媛不愦是北大才子,年纪不大,但对学习和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焦躁,有勇有谋,注重底层逻辑,讲求方法论,对生活一种笃定的掌控感,这种状态让人感觉很大气、很开放、很钦佩。

她书中讲了大量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对各种场景的经验,她强调她所讲所写的很多方法都是她自己亲身实践并优化过的,并且她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再优化,她确是一个动脑筋、会反思、善总结、求进步的姑娘,相信她一定会成为人生大赢家。

除了她的学习方法、人生观,我对她应对拖延症的办法很感兴,正好最近我的拖延症又犯了,所以重点关注了这个章节。她的理论跟其他书上讲的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一些独到之处,她应对拖延症有以下几个原则:

1、做一个绝对完得成的小计划

我也经常做计划,也经常完成不计划,比如计划每天早上KEEP30分钟,可连续几天晚上加班下班太晚,第二天起不来了就中断了,偶尔中断一天还能坚持,若连续中断几天,挫败感大增,再后来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躺倒不干了。究其原因,应该是我的目标设定的出了问题,如查我调整一下目标,如果起的晚了,可以只作10分钟,或者每周只做3次就可以,坚持起来就更容易一点。目标似乎降低了,但变的容易执行了,长期持续效果也是可观的,比半途而废强太多。

2、给任务做重要性排序

这个原则时间管理矩阵里讲过了,我日常也做排序的,但往往因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难度较大,所以总用做不重要不紧急或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来填满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获得虚假的充实感。周日我列了要做的事情清单,有读书、写笔记、洗衣服、扫卫生、整体衣柜等,过成一项用红笔划掉,往往先完成的总是洗衣服或扫卫生等琐事,读书、写笔记总被推到最后。真正的明白了所有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解决办法可以是,优先完成读书作雾,可以只读1小时,实在不想开始,那就只读半小时也行,可查找目录,找我可能感兴趣的章节来读,只要进入了状态,就很可能坚持超过1小时。

3、拆解任务,为要做的任务列明步骤

比如写读书笔记,可以拆解为三步:总结这本书的主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我是怎么认为的三步,一下子完成困难的话,可以把这个任务进行切割,先写第一步或最后一步,引导自己进入状态,建立自信心,任务就容易完成了。

4、做的再差也比不做强

我有比较明显的完美主义情节,做事追求完美,对于困难的任务迟迟不愿意开始,其实就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做好,却也不愿意先做一个很差的出来。这一条跟“先完成再完美”异曲同工。其实打败大多数人意志力的可能就是完美主义情节,与其做不好,那就干脆别做了,也不缺个充数的。比如keep,我可能会想,在APP上打卡没点运动量及强度就干脆不要打了,其实我也可以只做一分钟平板支撑,还有意愿的话再做一组核心或上肢力量训练。

5、只做这些就够了

给自己留有休息、娱乐的时间,不要把任务安排的太满,让内心有盼头。

这几条原则其实也不新鲜,只是作者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很会给自己制造成就感,让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变得不那么吓人,自己也能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随着能力的增长,成就感进一步增加,从而更积极更乐观,形成良性循环,助长学习和工作目标达成。

书的其他章节后续再翻看,我决定先从每天做1分钟平板支撑、每周不少于3次开始治疗我的拖延症。先给自己定下这个小小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胜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