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吗?|| 心理深剖

你真的会孝顺父母吗?给父母足够的钱?给爸妈顾保姆?等等。可能每个人在孝顺父母上都有自己的心得。今天我们来给大家翻开新的一页一起去看看怎么才能更智慧的孝顺父母。


理解接纳是前提


孝顺父母的前提是理解父母,接纳父母。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很不易。家里的每个成员更是有他的不容易,尤其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们在过往经历了很多艰苦的岁月,也经历了很多人生的坎坷,起起伏伏,一路走来已经相当的不易。

虽然我们的父母是平民百姓,但是平民百姓依然有着坎坷非凡的经历。我相信大多数父母的初心和动机都是为了更好的爱他们的宝贝,只是可能有时候行为无效,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孩子。

从小到大作为子女的我们做了很多的错事,走了很多的错路,也干了很多混蛋的事情,父母最后选择了包容、理解、接纳。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开始强大,开始理性。

孝顺父母的前提是先理解父母,接纳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儿不嫌母丑,即使父母不完美,也是我们唯一的、最亲最爱的父母。


我们比父母更需要我们孝顺父母


如果说带你去佛堂里拜佛祖,无论你拜不拜佛祖,佛祖都金光闪闪,如如不动,香火不断,普度众生。

可是我拜佛祖,我心更诚,我心更定,我心更近,我状态会更好,我会更懂得敬畏,我会更遵守规则,我会更善良更利他。所以我方方面面的事业生活家庭幸福都越来越好,我比佛祖更需要外佛祖。


那同样道理,我们比父母更需要我们尊重父母,我们比爸妈更需要我们爱爸妈,我们比爸妈更需要我们去孝顺爸妈。

最好的爱是传承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会更加本能的把太多的焦点都给了孩子,把太多的爱给了孩子想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极致,是培养做到极致。其实孩子的父母好好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我们一味的疼爱孩子,溺爱孩子,陪伴孩子,却没有去想着陪伴和孝顺家里的老人,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缺憾不完美的。

亲子教育应该是系统的,应该是完整的,应该是有生命传承的,有家风传承的。如果切断了自己和家里老人的关系,一味的去连接和下一代的关系,我们的孩子得到的爱和祝福是不完整的。


永远不剥夺父母做父母的权利 


永远让父母当父母,哪怕父母的能力已经没那么强了。哪怕父母已经退休了,哪怕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小孩的状态,我们还是让父母当父母。

身边有一个智慧朋友讲述了他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买车,我就跟我爸说我想买辆车,你看买什么颜色的?”

我爸说他不管。我告诉他我需要他帮我拿主意,我爸说买个黑色的。

朋友回应爸爸:“黑色的不错,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同时我觉得买个红色也挺好,多喜庆,多有朝气啊!”

爸爸紧接着就说:“我看红色也不错。朋友立马兴奋的告诉爸爸:我爸说红色的行就行,那就按你说的办!还是我爸英明,就听老爸的,咱就买红色的。”

这位爸爸就非常开心。

还有一个小例子:朋友要买房子,打电话向老爸借钱,房子买下了一共400万还差5000,怎么都凑不齐了。你出5000,我出300多万,咱们合伙买套房子。

这时候家里的老人会非常有参与感,老人最害怕的就是被边缘化,老人最害怕的就是他对系统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已经没有任何帮助,已经没有任何贡献了。

所以一定要老人有一种感觉,他对家庭很重要,他的决策他的意见他的贡献是对家庭起了很大决定作用。

这个时候老人总是精神矍铄,内心充满价值感,这个很重要。我们永远不要剥夺父母做父母的权利和价值感。让爷爷奶奶永远当爷爷奶奶,永远让爸爸妈妈当爸爸,这是他们生命需要的。


给老人足够的安全感


人归根结底是动物,动物只有欲望和恐惧。年轻人做很多事情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老人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远离恐惧。所以我们需要给到老人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是稳定的,老人自己的老年生活是有保障的,所以各位年轻人作为我们做子女的,我们一定要给到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给了他们足够的物质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安全感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关于如何更智慧的孝顺父母,你get到了吗?我们一起走在这条通往智慧的道路吧!



作者:至朴心理胡珍珍,《珍珍话心理》专栏022期日更,至朴心理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与商务合作请:可以留言您的联系方式。

至朴心理祝福您,活出生命的绽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吗?|| 心理深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