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国宝天天聊,银镀金寿字火碗带来的冬日温暖,您感受到了吗

今年的冬天给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冷”。天气预报说,1月7日清晨的气温是自1966年以来的极值。

我没有赶上1966年,相信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因此有人就说要逃到南极去过冬,这明显是以个别比一般,北京这样的低温天气一年也就那么几天,别说和南极洲比了,就是和东三省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冬天,不知大家最爱吃什么,我是爱吃火锅的。北京的火锅店冬天也都很火,无论是传统的老字号东来顺、南恒顺、正阳楼、口福居、阳坊涮肉,还是新兴的HI辣、海底捞、南门涮肉等,都要提前几天预订。

吃火锅,当然是传统炭烧的火锅才有味道,现在普遍流行的电火锅,无论是感觉还是味道似乎都差了一点。

火锅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但并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南北朝时期,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火锅逐渐火起来了,人们除了用来涮牛羊肉,也涮猪肉、鱼肉等。此后历朝历代,火锅都有发展。清朝发迹于东北,本就盛行火锅,统一全国后,更是把火锅确定为宫廷的冬令佳肴。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清宫旧制每年从旧历十月十五日起,每顿饭添锅子(火锅),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

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的展品中,就有一套“银镀金寿字火碗”。没错不是“火锅”,而是“火碗”。

这套火碗是清宫御膳食用火锅的一种,由带盖的碗、碗架及盛火小碗组成,每部分都可以分开。以前展出时都是以整体的形象出现的,此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就是分开摆放的。最左侧是托碗的三足支架,附如意头护腿,底部中间是一个倒置的盛火小碗。使用时,把这个小碗放好,在碗中装上炭火,可保持碗内食物的温度。中间的碗和右侧的盖也是分开的,盖身和碗身上均满饰金色的寿字,做工精致、寓意吉祥。“寿”字是人们用来祈求长寿的一个图符,在清代建筑、服饰和瓷器上均有大量表现。

2020年以来的特殊情况,我们已经养成了吃饭节约、使用公筷和分餐的习惯。这套小火碗也是很好的思路和不错的选择。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严冬里,回到家里,点上一份小火碗,既温暖又舒心。如果朋友聚会,最好也吃这种小火锅,既卫生又环保还节约。

我也借今天这件“清银镀金寿字火碗”,给大家送上最温馨的祝福,祝大家这个冬天不寒冷,长寿又健康。

冬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春节和春天不久就会到来,也愿疫情早日结束。到时候,我们一起到火锅店吃火锅庆祝一番,但还是要用一人一份的小火锅噢。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博国宝天天聊,银镀金寿字火碗带来的冬日温暖,您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