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3.3 嗅觉:榴梿是香的还是臭的?-20210203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每天一点大脑课
今日主题:3-3 嗅觉:榴梿是香的还是臭的?
学习日期:2021年2月3日

1、[脑力]我在课程里的收获:

1.1 温故

【我学】
(1)“我要有意识地去察觉……”:这个是表决心的说法。这种决心通常24小时之后就忘记了。
(2)大脑课和精时力的其他课程不太一样,更偏向科普性质,操作步骤不那么清晰。大脑课主要是告诉大家理论性或可能应用的内容,和大家不一定息息相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脑课是务虚的课程。我们要尽量将大脑课变成务实的课程,尽可能用大脑课的知识给生活带来一些帮助,比如可以检查自己过去某些事情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某些新知。要尽可能和自己相联系,发挥这个知识点的最大价值。
【我思】
(1)前面学到的大脑课的内容我经常感觉难以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也不知道怎么规划应用,感觉很苦恼。谢谢崔律在课程中提到这个,并且指出了一些方向。
(2)之前我就发现自己遇到这个困难了,但是我没有去分析困难,更没有去寻找解决方案。就像崔律说的,放寒假后我对自己的要求大大放松,尤其是今年要一个人在上海过年,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我可能不太适应,更加溺爱自己。从这周一开始,我慢慢地重启自己,希望能过一个较为充实但又不失放松娱乐的寒假。

1.2 新知

1.2.1 嗅觉系统

【我学】
(1)嗅觉有两个路径:鼻前嗅觉、鼻后嗅觉。其中,鼻前嗅觉指的是鼻孔直接吸入。鼻后嗅觉指的是进食时,口腔内的食物味道反向进入鼻腔内。
例子: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闻起来臭”用的是鼻前嗅觉,“吃起来香”用的是鼻后嗅觉。
(2)通常说的食物的味道,不仅是味觉,也有通过鼻后嗅觉感受到的食物气味。
进化过程中,鼻前嗅觉在变弱,鼻后嗅觉在变强。因为鼻后嗅觉能更好地配合味觉感知食物的味道,所以现在吃货越来越多,也是顺应人类进化。
(3)丧失嗅觉往往是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前兆。比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
【我思】
我之前对嗅觉的理解太片面了,以为只有鼻前嗅觉,以为感知的气味就是从鼻孔直接吸入的。现在,我才知道嗅觉有2个路径,还有鼻后嗅觉。

1.2.2 讨论:榴莲到底是香的还是臭的?

【我学】
对气味的感知因人而异。
(1)同一种气味,每个人闻起来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有400个基因专门负责不同的嗅觉感受器,这些基因又有超过90万种不同的变化。研究表明,任何两个人鼻内大约30%的嗅觉感受器是不同的,感受器不同,感知也不同。
(2)对气味的敏感度因人而异。
人类嗅觉的辨别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通过发育逐渐获得的。3岁之后对气味的喜欢或厌恶与成人类似,9岁以后就具备辨别气味的能力。
(3)气味和喜好有关。喜好是个人对一组物体在做决定时表现出的态度,或者说是个人决定是否喜欢物体的判断。

1.2.3 应用:对同一食物的不同判断

【我学】
(1)场景:小A和小A的老公对同一个食物出现了不同的判断。
小A说:“这道菜好香啊。”
小A的老公说:“这道题哪里香了啊?”
知识点应用:小A的老公不是在跟小A吵架,不是在找茬,只不过是小A夫妇的感受不一样,可能是客观上的感受不同,也可能是主观上个人的喜好不同。
知道这一点的好处是,能够更加理解他人,减少矛盾。
(2)拓展1-差异:人与人之间有很多认知上的差异、感官上的差异、主观上的差异等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要能够看到彼此的差异。尤其是喜好之类的,是没有对和错的。
(3)拓展2-喜好VS逻辑:
①喜好没有对与错,难以强求。比如,没有一首歌能让所有人喜欢。有人喜欢甜桔子,有人喜欢酸橘子。
②逻辑通常来说是有对和错的,或者更准确地说,逻辑有的时候也不见得是对和错,更多可能是强和弱。
比如,今天是星期三,所以我要吃饭。这个看起来是一个逻辑关系,但是星期三跟吃饭有因果关系吗?可能没有,有可能有,但是逻辑感很弱。
如果再加上一点逻辑。比如,因为今天是星期三,所以我休息,所以我可以好好地吃晚饭。这样说,逻辑通了。这就是个强逻辑。
逻辑通常可以由人们共同判断。

2、[过去]正反栗子:

2.1 正面例子

(1)理解差异:我爸爸喜欢生吃香菜,而我就不太喜欢这样的味道。在外面吃拉面或者米线时,我如果想得起来就会提前跟对方说不要放香菜,想不起来就在吃的时候将香菜挑出来或者拨到一边。
(2)对气味的感知和年龄有关,喜好会发生变化。以前如果汤里或者包子里有姜,我就不太喜欢,现在觉得还可以,只要不让我直接吃姜,作为调味料我还是能接受的,而且现在还经常喝红糖姜茶、红枣姜茶之类的,习惯了姜的味道。(感觉我的例子的味道偏向味觉,而不是嗅觉)

2.2 反面例子

我感觉自己对气味不是很敏感,可能和小时候爸爸吸烟,妈妈整天和爸爸抗争,天天说吸烟不好、味道很大等有关系。感觉自己会无意识地封闭对气味的感知,觉得所有味道都不好,甚至突然闻到路过的女生身上的护肤品的味道我都会屏住呼吸。

3、[今后]我的行动:

下次和他人出现对气味的分歧时,能够回想起今天学的知识点,意识到对气味的感知因人而异(嗅觉感受器、发育、喜好)。

4、[其他]自问自答/想说的话:

【我省】在今天的日志中,我整理了崔律的大段文字的讲解,日志内容看起来很多,其实自己的思考还是比较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日志-3.3 嗅觉:榴梿是香的还是臭的?-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