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制的这半年时间

从去年进入体制到现在已有半年的时间,各方面基本都已稳定下来。这两天认真梳理了一下这段时间,写下闲言碎语,和大家分享。

一、考公

我是18年考公,笔试第一,面试倒数,总分第四(岗位招7个人)。笔试和面试都是看的粉笔的视频课,又因为安徽省考笔面分数占比为6:4,以我的笔试成绩,面试只要得个平均分也胜券在握,所以面试时比较放松,不过结果自然也一般般。

选岗是很无奈的,因为我本科非应届,专业又是制药工程,只能考三不限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那种,最后选择老家的乡镇公务员。为啥不报县级以上单位?因为那些单位的三不限岗位,基本只招一个人,报考的人又多,再加上自己当时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方面原因,决定着自己必须上岸,所以稳妥起见,报考了乡镇。所幸,毕竟是自己老家,整体还算舒心。

我以我的情况为例,说一说对于选择职位的浅薄理解:皖北地区,专业只能报考三不限,家庭条件一般。

1、考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上岗位。我没想过选择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比较合适的选择是江浙(比如徐州、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当然这些地方不少都限制户籍),再就是北上广深(限制户籍,距离要考虑)。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好处是,薪水方面就比穷地方高许多,而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扎根,是很难抵制的诱惑。对于岗位,最好不要考乡镇。要知道,单位的平台越高,未来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到外地乡镇,独自一人、没有背景,离家又远,在以后的日子里,或许会后悔。

2、 另一个选择是考自己老家的职位。能考市县单位更好,实在没有可报的职位,只能报乡镇三不限也行。乡镇即使不好,但因为是在自己老家,过了几年也总会有办法实现心中的小小愿望,比如调回城上班,还有能够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一家人在一块(没有背井离乡过的人很难理解这种心情吧)。

希望我的情况可以给想考公的朋友们一点帮助,认真地思考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千万不要为了考公而考公,想着只要能考上,不管什么地方什么职位就考。

二、进入体制

客观来说,在老家很多方面都比在北京时差的很多:工资低了,同事的素质一般,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不用多说了,有多少人因为受不了人情世故,才纷纷离开家乡去到大城市奋斗扎根。有个说法我很认同:在体制里心累。从我与别人交流相处来看,好像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许多事,而且大部分人都会去琢磨他人的心思,一件事情都能想的很多很多,这就是所谓的要学会猜透别人心思,要从一件小事一句话看到更深的东西。

或许是我进入体制时间少,也或许是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行事风格,我觉得这些真的没啥意思,我还是按我定的目标往前走。认真想了想,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才让我能专心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吧。

一是心理还算强大。在北京我干的是猎头工作,公司平台不错,老板水平也ok,业务多是地产行业,所以合作的企业与接触的候选人的层级都比较高。在好的环境下工作,与优秀的人接触,慢慢的自己也会不断地进步,所谓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这样就让自己有了许多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工作习惯,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让你对于人生、对于进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最后形成独有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另一方面,猎头工作压力比较大,北漂三年的时间经历了感情、工作、家人很多件事情的打击,但打不到自己的只会让自己更强大,正是时间和经历造就了比较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情况下,就让自己在办公室、在单位、在家族中,待人做事时有独立的人格,别人不管考虑啥事,都会想着我的反应会如何。说到底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让你在别人的心中有所分量,他才会尊重或是顾忌你这个人,不要啥事都想做个老好人,以为不会被卷入浑水中,可实际上那样基本只会被人欺负,所谓人善被人欺。

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和心理,所以我不会太在意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我没兴趣更不会掺合,不会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同事的一个心机就想太多,不会觉得不去参加饭局是不合群,不打牌是不会交际,不能喝酒是混不开;与心眼多的人交往,表面上过得去就行,况且我也不会对谁都强硬、啥都不在乎,我同样会与领导、与品行好的同事保持良好关系,同样会帮该帮的事,在不得不去的饭局开始前打两把牌。这种方式让我有大把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该干的事情,比如读书写字,比如学习理财投资。

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还好。猎头行业的工资带有提成性质,几年的时间随着业绩不断成长的同时薪水也不断提高。父母在我和我姐大学毕业后做起了早餐生意,生意很不错。15年把家里快倒塌的土屋扒了盖了楼房(就不多赘述当时争论是盖房子还是去市里买房子的情况了),接着17年也到市里买了房子,今年再过两个月父母出些钱买辆车,我承担房贷车贷,另外自己在体制里上班,所谓的体面做到了。所以就正常生活而言,也差不多了。

要说不足的地方就是,房贷比较多,现在的工资确实比较低。这在我去年的文章中也有写到过,不过当时的我负能量满满,整篇文章太消极,远不是现在平和、积极的我,这也算是另外一种成长吧。现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做些事情,经济压力有所缓解。

总体来说,生活过得还算舒服。不用努力地讨好领导、不必处处琢磨人心,只要正常完成自己的事情就好。而且有意思的是,一旦你的生活过得不错,很多人又会说你比较有本事,羡慕你和你的家庭。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建议想进入体制的人,可以先存点钱买好房与车之后,有了一些存款再考进来也不迟(不过有天下为公胸怀的人,可以不用在意这句话)。

三是不想着往上爬,只想保持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现在周一到周四晚上在单位宿舍或者回自己家(我老家到单位挺近,开车只要20分钟),周五晚上和周末回市里住,周一早上早起再开车回去。不想往上升职,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心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自己心里的一个目标是回城上班,不过难度不小,县城还好,去市里确实挺难。

三、新生活与新目标

半年的时间,渐渐习惯了体制内的工作节奏和老家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有了新的生活和目标。

1、学习理财投资。理财投资的重要性不用多提,而且我就是因为想要有钱才有的理财意识,俗得不能再俗了。无意中看到了三公子的文章,从此正式开始了理财之路,所以我也是三公子的粉丝,关注的人中必有三公子。从几年前的省钱、努力增加工资,到后面寻找理财产品,再到进入股市,基本就是三公子的路子。

不过我的原生家庭和三公子的原生家庭不一样,我家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我对于金钱的执着比三公子更为强烈,我不像她一样是为了获得自由才想有钱,我是因为生活的贫困让我渴望金钱。也因此,我的投资理念与三公子稍有些不同,我不会只看基本面、几乎只做价值投资,我也会做趋势投资(19年的行情确实看好)。

2、 写写文章。三公子的文章我是从前往后一个个看过来的,我从她的文章中真的可以感受到她的生活与心理历程,这种感觉就很奇妙而且美好:在你不知道的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中,有人阅读着你的文字,与你一起思考着某个问题,感受同样的情绪,这种体验另一个人的人生的感觉太愉快。这也就是我读书写作的初衷,我想阅读另一个人的世界,也想把我的经历化为一个个文字,与他人分享。

我希望和三公子一样,把不止理财投资,或许还有关于健身、关于学英语、关于摄影还有旅游历程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专业的文章,与大家交流学习;把生活的感悟、人生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想,向看到我文字的人诉说。

3、学习英语。学习英语已经持续两三个月的时间了,但说真的,这件事情从上学时开始都没断过,但依然不见起色,起码英文原版书还是看不懂。至于为什么学习英语,可能是我这个人的特殊情节。现在给自己的理由是,学好英语,以后看原版书!选这个理由是有道理的:读书是我一直没有落下的习惯,那么就跟李笑来老师说的做,把学英语,看英文原版书成为自己的刚需!只有刚需才会让你一定学成。

话说,还有许多许多的梦想的生活还没实现啊:读书写作、理财投资、旅游摄影、健身美食,这可是我以前的个性签名!是不是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贪心呢?为了不让别人说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要时刻努力啊。人生美好,不辜负每一道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入体制的这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