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及浏览器内核的基本介绍

浏览器及浏览器内核的基本介绍

  • 一、浏览器
  • 二、 编译器
  • 三、HTML
  • 四、标记

一、浏览器

五大主流浏览器
1.IE浏览器,2.Chrome浏览(谷歌浏览器),3.FirFox(火狐浏览器)4.Safari浏览器(苹果浏览器),5.Opera浏览器(欧朋浏览器)。

浏览器 内核
IE trident
Chrome webkit/blink
firefox Gecko
Opera presto
Safari webkit

简介
IE浏览器:它是微软公司为对抗网景公司于1994年夏天开始研发的一款浏览器 ,但微软并没有时间从零开始,而是微软和Spyglass合作,于是IE从早期一款商业性的专利网页浏览器Spyglass Mosaic派生出来的,最好的版本是IE6。目前微软已经放弃IE品牌,在Windows10上用Microsoft Edge取代了IE。并且停止对IE11以前版本的技术支持。
Chrome浏览器:一款由Google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最开始Chrome采用webkit作为浏览器内核,直到2013年,Google宣布不再使用苹果的webkit内核,开始使用webkit的分支内核Blink。它的特点是简洁、快速。它有IOS,Android,Windows、Ponne等多个系统的浏览器
FirFox浏览器:它由Mozilla基金会与数百个志愿者​所开发的,原名“Phoenix”(凤凰),之后改名“Mozilla Firebird”(火鸟)再改为现在的名字Firefox。目前最新的正式版本为Firefox 53.0.2。Firefox采用Gecko作为内核。Gecko是一个开源的项目,代码完全公开,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火狐浏览器是可以自由定制的,一般电脑技术爱好者都喜欢用。它的插件又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点得到了网友公认。下载来的火狐一般是纯净版,功能比较少,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定制!最后,Firefox的问世加快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开始。也自此打破了IE浏览器从98年网景被收购后独步浏览器市场的局面。
Safari浏览器:苹果计算机的最新操作系统Mac OS X中的浏览器,使用了KDE的KHTML作为浏览器的运算核心。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也是从苹果公司发布Safari浏览器开始的,2003年苹果公司在手机上发布Safari浏览器,苹果公司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手机市场份额使Safari浏览器成为世界主流浏览器,Safari是最早使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也是现在苹果默认的浏览器。
Opera浏览器 :Opera是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旗下的浏览器。于1995年发布,当时使用的是自己研发的Presto内核。因为Opera公司的开发团队不断完善Presto内核,使Opera浏览器一度成为顶级浏览器。直到2016年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收购了Oprea浏览器,从此Opera也丢弃了强大的Presto内核,改用当时Google开源的webkit内核。后来Opera浏览器跟随Google将浏览器内核改为Blink内核。自此Presto内核也淡出了互联网市场。Opera是跨平台浏览器可以在Windows、Mac和Linux三个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它目前的最新版本是58.0(58.0.3135.53)
内核
在讲五大浏览器的内核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浏览器的内核呢?浏览器最重要或者说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译为"渲染引擎" 不过我们一般习惯将他称作“浏览器内核”,它负责对网页语法进行解释并渲染网页,所以说浏览器的内核也就是浏览器所采用的渲染引擎,它决定了浏览器如何显示网页的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不同浏览器的内核对网页的内容编写语法也不同,因此同一网页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里渲染的效果也不同,目前主流的内核分别是:Trident,Gecko,Webkit,Blink,还有Presto,不过已经被废弃
Trident: 它是IE浏览器的内核,它在1997年的IE4中首次被采用,是微软在Mosaic代码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来的,并沿用到IE11,也被普遍称作"IE内核"。它是一款开放的内核,其接口内核设计的相当成熟,因此才有许多采用IE内核而非IE的浏览器(壳浏览器)涌现。它凭借IE浏览器的优势而一家独大,但由于微软公司长期没有更新Trident,导致Triden 几乎与W3C脱节,出现的大量的bug和不安全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让许多用户转向其他浏览器,这使得Firefox和Opera的兴起。IE8的JavaScript引擎是Jscript,IE9开始用Chakra ,Chakra 比Jscript无论是速度和标准化方面都很出色。
Gecko: 它是Netscape6开始采用的内核,后来的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 也采用了该内核,Gecko的特点是代码完全公开,事实上,Gecko引擎的由来跟IE不无关系,前面说过IE没有使用W3C的标准,这导致了微软内部一些开发人员的不满;他们与当时已经停止更新了的 Netscape的一些员工一起创办了Mozilla,以当时的Mosaic内核为基础重新编写内核,于是开发出了Gecko。不过,Gecko内核的浏览器仍然还是Firefox (火狐) 用户最多,所以有时也会被称为Firefox内核。此外Gecko也是一个跨平台内核,可以在Windows、 BSD、Linux和Mac OS X中使用。它的JavaScript引擎是:SpiderMonkey(1.0-3.0)/ TraceMonkey(3.5-3.6)/ JaegerMonkey(4.0-)。
Webkit: 它是苹果公司自己的内核,也是Safari浏览器所采用的的内核,限于Mac OS X的使用不广泛和Safari浏览器曾今只是Mac OS X的专属浏览器,Webkit内核的市场范围并不大,后来由于Safari 3推出了Windows版使得Webkit内核的市场份逐渐扩大。谷歌公司采用Wbkit内核打造了Chrome浏览器,后来Opera浏览器也使用了Webkit内核
Presto: 最后解绍一下Presto内核。它是Opera所研发的Presto内核。当时Opera公司的开发团队不断完善Presto内核,使Opera浏览器一度成为顶级浏览器。直到2016年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收购了Oprea浏览器,从此也丢弃了强大的Presto内核。
Blink: 是一个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开发的浏览器排版引擎,它是开源引擎WebKit中WebCore组件的一个分支,并且在Chrome(28及往后版本)、Opera(15及往后版本)浏览器中使用。
总结: IE浏览器采用的是Trident内核,Chrome浏览器最先采用的是Webkit内核,现在采用的是Blink内核,Safari浏览器采用的是Webkit内核,Firefox浏览器才用的是Gecko内核,Opera浏览器最先采用的是Presto内核后来采用的是Webkit内核现在采用的是Blink内核。

特点
IE浏览器: 兼容性好,使用方便无需下载(Windows系统自带的浏览器)。漏洞最多,最容易被攻击流氓软件多,很多流氓软件都是加载在IE上。
Chrome浏览器: 不容易奔溃(多线程架构),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搜索更加简单…,这些优点也是Chrom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比其他浏览器市场份额加起来还多的原因。也是我最喜欢的浏览器。
FirFox浏览器: 免费下载,完全开源,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运行速度快,占用系统资源少,非常个性化(它的代码完全公开,插件丰富,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
Safari浏览器: 安全性高,页面简洁,书签同步等。
Opera浏览器: 安全性高,兼容性好,支持多个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Mac、FreeBSD、Solaris、BeOS、OS/2、QNX)。

二、 编译器

1、较主流的编译器
ATOM:来自github的编辑器。这款编辑器的优点是主题多,插件多,子窗口可以随意组合,十分自由。
Brackets:来自adobe的编辑器,继承了adobe的优秀传统,自带即时预览和众多好用的插件。在其他方面没什么优势。
Hbuilder;:国产优秀IDE,基于eclipse,有很丰富的配置选项,这也是Hbuilder作为一个IDE和其他几个编辑器很大的区别。同时支持边看边改模式Hbuilder最强大的是可以很方便做移动端开发,甚至直接打包hybrid应用。
SublimeText3:非常多前端使用的编辑器,轻量级,快速启动,丰富的插件,安装方便。这是一款成名已久的编辑器,各方面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缺点和优点。
VS Code: 来自微软的编辑器,被称作披着编辑器外衣的IDE,自带debug模块和git模块,除了涵盖前端开发的各个方面,同时各种后端代码的高亮甚至调制都有相应插件支持,可谓是相当强大。

注:sublime Text是收费软件,70刀,但是可以无限期的试用,并且这是作者默许的行为。在这里也就算作“可以免费使用的软件”了。

2、比较
原生功能方面,布局最强大的非Atom莫属,无比自由的分栏,搭配4K屏进行开发,完全就是科幻片中的感觉。同时Atom在插件数量方面也是最领先的,这显然可以让一款编辑器如虎添翼。

Brackets毕竟是adobe出品的,虽然js调试的功能比较弱,但是我们重构强啊。虽然比如Hbuilder也有同步查看,但是要刷新,chrome搭配livereload可以实时刷新,但是浏览器会闪一下。而Brackets显示平滑,并且可以高亮当前编辑的dom元素,不愧为编辑器界的“重构小王子”。

Hbuilder在hybrid开发的方面一骑绝尘,同时代码提示和快捷键也是完备的要上天。对于英文不好的同学来说,Hbuilder绝对是体验顶级前端开发工具的一个最好选择。

sublimeText是我日常用的,优势在于成名已久,插件众多,高度可配置,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平均,毕竟是个收费软件的品质。

VS Code有着其他几个编辑器都没有的Nodejs调试面板,同时内置了git工具,是重度前端开发非常优秀的编辑器。插件开发的社区也非常活跃,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编辑器。

3、总结
在纯粹的重构任务中可以选择Brackets,然后用VS Code写node,Hbuilder开发原生应用,日常的开发中选择Atom。

尽管你可能了解了各编译器的优缺点,但实际工作中,你还是会使用你自己顺手的编译器,哈哈哈哈!

三、HTML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标识性的语言。它包括一系列标签.通过这些标签可以将网络上的文档格式统一,使分散的Internet资源连接为一个逻辑整体。HTML文本是由HTML命令组成的描述性文本,HTML命令可以说明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表格、链接等。
  超文本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它通过超级链接方法将文本中的文字、图表与其他信息媒体相关联。这些相互关联的信息媒体可能在同一文本中,也可能是其他文件,或是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的某台计算机上的文件。这种组织信息方式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信息资源用随机方式进行连接,为人们查找,检索信息提供方便。

四、标记

  • 元素,标签
  • 双标签:<标签名 属性名=”属性值” 属性名=”属性值” 属性名=”属性值”……>
  • 单标签:<标签名 属性名=”属性值” 属性名=”属性值” 属性名=”属性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