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第17讲段位管理--孩子的时间管理管什么?】

        成人时间管理的方法,工具,并不适用于孩子。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孩子成长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把关注点聚焦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上,设定阶段性的目标,持续强化,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好习惯,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我们可以对0到12岁的孩子进行分级管理,每三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孩子定下的任务和目标,还有父母完成的任务。0到3岁是第一个阶段,是培养孩子生活规律的黄金时期。吃饭,睡觉,发展肢体,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第二个阶段在4到6岁,进入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基本的生活技能进行训练,为培养生活自立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在7到9岁。孩子们这个时候进入了小学的初阶,在进一步熟练生活技能的基础之上,重点要开始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最后一个阶段,是在10岁到12岁,在三年级以后进入小学的高阶,孩子们的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全有能力进入自我管理阶段,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开始训练更高级的能力,也就是计划安排的能力,如果能够按照我们分级管理的线路进行习惯的培养,就能在小学阶段实现从有序到高效的目标。之前讲过,先掌握技能,在提升速度,先建立秩序,在提升效率,孩子们在秩序中成长,随着错误的行为不断减少,好的行为就不断的增多,习惯就自然而然养成了。

        在0到12岁,如果你能够按照孩子时间管理的四个阶段进行,不急不躁,在每个阶段投入精力在当下的重点内容上,逐个建立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更加淡定从容,孩子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和抵抗,他们更容易在当下的年纪完成相匹配的任务和挑战,这让孩子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孩子是在不断的做到当中确认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建立自信的过程。可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家庭并没有规划过孩子习惯培养的路线图,而是等到了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问题爆发的时候,才开始全方位的教育孩子,如果一开始没有建立规则,或者规则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孩子们就会不断的去挑战你的底线,当他越来越过分的时候,就难免遭受责骂或者其他更加严厉的惩罚。这样反而会伤害你们的亲子关系,所以提前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培养关键,并且设定目标很重要,这样你才能在教育的路上不慌不忙。当意外发生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跟孩子的时间出现了冲突,你也才能够做到抓重点,有的放矢。我们要始终记住,培养生活自立是孩子时间管理的底层基础,规律的作息帮助孩子们养成生物钟,这样才能保证他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当我们能够做到,让孩子维持在高电量的状态,就可以把重点聚焦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高精力代表着思维敏捷,情绪稳定,这样的孩子也就具备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再练习做计划,排程才更加有效,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孩子才有可能更加准确的预估时间。

        孩子的时间管理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效率低,生活无序,没时间的问题,这是孩子时间管理初级阶段要解决的问题,进入高级阶段就聚焦在第二个问题上,解决了有时间要做什么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计划安排的能力,这是在时间管理上面更加高级的能力,也是帮助孩子从埋头当下,做好局部时间管理,提升到抬头看路的,拥有全面的视角和掌控。在一步步实现挑战,完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找到天赋和热爱,引出潜藏的智能,不仅仅把目光锁定在快这个目标上。

        今天我们聊起了0到12岁孩子的时间管理重点任务,你家孩子年龄在哪个阶段,实现管理的训练营进行到了哪个阶段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分享【第17讲段位管理--孩子的时间管理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