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顶上一青松

制作.摄影  螺丹

读了红豆友的文章《十八棵青松》感触颇深。本来想写一篇读后感,无奈提起笔来却无从下手。于是找来一块泰山石,把它挖空,制作一盆景——《泰山顶上一青松》以表对红豆友的敬意。

找不到松树,只好以柏树代替。松柏常青嘛,还请红豆友见谅。

把泰山石竖起来开洞,植入松树(以柏当松),树就自然在泰山顶上了。树还没成型,只好把它五花大绑盘扎造型。成品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螺丹摄影

正如红豆所说:人要活得有精神,勿效墻頭草,要學嶺上松!

红豆认为,艺术,只有貼近時代,反映現实,貼近大众,服務人民,才能具有教化和傳承的意義。

只有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态度去打磨,艺术才有生命力,才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创作者要有为艺术,为信仰而献身的“信念感”……

其实红豆友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每一篇文章和配图都是精益求精,对自己,对读者负责。不随从今世的风俗,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正因如此,他的文章十有八九都被锁被封。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他又不厌其烦地申请解锁,常常被制度弄得精疲力尽。

红豆友一贯秉行“坚持原创,不写水文”,所写文章充满精品意识。这是让我敬佩和效法的。也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匠人精神,才使中国的文化传承至今。

在这个号称千万写作者的群体当中,又有几个人能像泰山顶上的青松,不被风雨和世俗左右,本着传承艺术之心专写良心之作?

本来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你看现在的文章,为了躲避锁文,用错别字,用各样符号代替敏感词,这让中国文学艺术造成混乱。只怕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误会说,原来是最没有文化的地方。难怪有许多人离开……

螺丹摄影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炎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缝在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斑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格人称颂

……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山顶上一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