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一条长长的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走过了几度春,走过了几度秋……”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李谷一老师演唱的这首歌。

从1992年8月起,我踏上了自己的教师成长之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在培养自己。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正所谓我们要树立成长性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回头看自己走过的30年的成长之路,我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所蕴含的道理就在于让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要确立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一个不甘平凡积极进取的人都可以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向上的心,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得更加优秀。就像《论语》中的“君子”一词,就是成为君子,没有人敢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君子,每个人都是永远行走在成为君子的路上。

万玮校长写过一本书《四十岁开始学习做教育》,恰好我也是在四十岁这一年开启了自己教育生涯的新征程。与大多数中师生一样,我当初选择上师范也是抱着一个很现实的目标而去的,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的确是没有非常明确和强烈的向往的。也就是说,我当时并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在那样的年代,特别是我的家境和出身也决定了我的平凡的背景。

随着自己对教育现状的不满,我在自己的教育经历中发生了几次转折或者折腾后,慢慢地,我开始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开始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我想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我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读书人,因为这是做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其实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常识,可是我身边这样的人很少。好在通过读书,我结识了国内外一些伟大的教育家以及优秀的高手教师,读了他们的书,我慢慢喜欢上了教育。孔子说,见贤思齐。朱永新教授和张文质老师对我的专业成长影响至深,是我教师生涯中的“贵人”。

从2011年至今,我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每年读书等身。2016年,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我结合学生实际实施读写课程,与学生一起过一种读写生活。2019年7月,我凭借一篇文章获得了参加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活动的资格。2020年,我参加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活动,每天用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和成长轨迹。至今已经写了超过五十万字的教育日记,很幸运,我又遇见了大夏书系组织的共读活动,遇见了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真是太及时了。

通过十天来的阅读,我对教师的专业读写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是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之所以坚持参加共读活动,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历程,就是因为我想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我将继续行走在专业读写的路上,与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结为专业发展共同体,一起行走,持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