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婚礼

      车到广东龙川,有幸参加客家人的婚礼。龙川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自先秦以来,客家先民从中原开始南迁,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既保留中原汉民族优良传统,又融合了闽越畲、瑶等民族的风俗文化。

      先前听说,客家人的结婚风俗礼节有什么提亲、过大礼、铺房、上花夜、接新娘、跨旺火等等节目,这次终于眼见为实了。

      新娘的家在半山坡上,新式的农家小院,后山丛林郁郁葱葱,前山水田布谷声声,房前满地瓜蔓攀蓠,后院禽舍鸡鸭成群,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新娘妈妈操着浓重客家话音的普通话,欢迎远方的客人。

      新郎新娘是中学同学,自由恋爱,在经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后,真正相爱的两个⼈,最终决定比翼双飞,地⽼天荒。  婚庆公司的介入,一切的一切都有条不紊,新郎新娘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亲家翁亲家母倒显得清闲自在,老早就在场镇上东一家、西一家请吃喜糖,某月某号一定来吃喜酒哦。

      早上九点开始铺房,女家的姑嫂姐妹帮忙摆设新房,按客家习惯,摆设的床、柜、梳妆台等要注意方位、风水;客家人讲究“多子多福”,所以单亲、丁克、无生育能力或生育少的女人是不能参加铺房的,多子多福的女人,自然是铺房的首当人选。

      铺床上用品,龙凤被、鸳鸯枕、并蒂莲靠垫等十八件象征吉利的大红色物品,按顺序一一铺好。然后撒帐,将准备好的红枣、莲子、花生等寓意美好的干果,洒在婚床上。

      第二天一早,男方接亲的来了,女方赶快去迎接,发放"利是"(客家话口语音,即红包),开道的是锣鼓乐队,以锣鼓、镲、钹为主,配以唢呐,喜庆的曲子来回吹奏。后面跟着送礼的队伍,十多个壮汉身着盛装喜笑颜开浩浩荡荡,或挑或抬装满各种聘礼的食格箩筐。饼食是必备之物,客家的定俗是备“大饼”,大饼的种类达十多种,除此外,必备的还有烧猪肉、鸡、鸭、鹅、鱼、发糕等。

      女方一大早,"插花"开始,就是专门为新娘梳妆打扮穿衣,九点的时候,新娘化好妆,穿着美丽洁白的婚纱,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在伴娘伴郎的族拥下,徐徐地走出闺房,十来个彩纸礼花筒相继开放,五颜六色的彩纸升到空中,漫天飞舞,冉冉地落在新娘新郎身上,十分喜庆。新郎西装笔挺,英俊潇洒,扶着新娘的手,把她送上旁边的一辆大红色的宝马车上,接亲的车队向男家缓缓驰去。

      新娘到达男家,在入门时辰,男方的伴娘将新娘扶出轿车,跨过大门口的红火盆,这是客家悠久的民间习俗。寓意新娘跨过旺火之后,从此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

      新房里,挤满了男女双方家里的宾客,二个孩童在床上翻来滚去,大红被子顶在头上,鸳鸯枕头背一个抱一个,孩提的信息浓浓地浸入床第,总之寓意新人早生贵子,孩子的萌态引发阵阵欢笑,新郎新娘自然十分高兴,撒上"利是",进入洞房。

      驱车进入爱心山庄,喜庆热闹的婚礼将在这里举行,婚礼厅布置得富丽堂皇,大屏幕上播放着新郎新娘的婚纱照,似乎在向来宾们讲诉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持人一声甜润的音符,"请新郎新娘牵手",欢呼的掌声一阵急着一阵,却迟迟不见新娘走上红地毯,原来新娘在父亲的携手下,念念不舍,在红亭子里已经泪流满面,这是幸福的眼泪,感恩的眼泪,慈爱的眼泪。

      婚礼按常规进行,新郎新娘手牵手从红地毯上走向婚礼台,从发自肺腑的誓言,到互换戒指,敬长辈茶,喝交杯酒,深情接吻……。

      客家婚宴开始了,一般都喝客家米酒,每个人的桌前,有一份新郎新娘送给宾客的精致小礼物。

      宴桌上富有喜庆感的红烧类菜肴必不可少,如红烧肉、红烧鱼、红烧排骨等。另一类就是客家的特色菜,如梅菜扣肉、盐焗鸡、酿豆腐、酿茄子、酿鸡蛋等。这是客家人的至爱、各种酒宴、朋友聚会等场合必点的菜。还有就是海鲜类白灼虾,扇贝粉丝,清蒸甲鱼,清烧海参,鱼丸汤等。

      每道菜都有一定的蕴意。总之与那些吉利的语言,如早生贵子,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等等有关。

      婚宴慢慢结束,新郎新娘恭敬地站在门口,一一向宾客致谢,道别。

      一年后的今天,新郎新娘为人父母,孩子已经满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客家人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