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之间的高考微信200条(141)写好高考作文

宝贝:

我把YB教育出版社出版的KDB作文,用一个月的时间,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大约1万8千字)。送给你。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步………………………………

(一)文体的选择………………

(二)各种文体的写法…………

记叙文

议论文

应用文

与审题相关的几个概念:

A审题,B选材,C构思,D立意,E结构。

A审题………………………………

一要统揽所给全部材料,建立全局观。……

二要找准关键词,找到最核心的东西。……

三要找到自己最有感触且能释放正能量的情绪点。……

作文素材收集的境界有三重:

第一重,对素材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写,但明显不如原作者。……

第二重,自己的表达与原作者不分伯仲。……

第三重,自己对素材的表述比原作者更胜一筹。……

B选材………………………………

选材,一要小中见大。……

选材,二要逻辑清晰。……

选材,三要双向思维。……

C构思………………………………

(一)一篇文章能否写好,关键在于构思。……

(二)构思新颖的5点尝试:……

(1)文体新颖……

(2)材料新颖……

(3)结构新颖……

(4)标题和开头等的新颖……

(三)勤思考,多动笔。……

(四)构思的方法………………

(1)以小见大……

(2)板块组合……

(3)物人合一……

(4)与人对话……

(5)用倒叙设置悬念……

D立意………………………………

(一)立意要发现材料里的“关键问题”……

如何发现?……

首先,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所给材料。……

其次,要练就能看出“喻体”背后的“本体”、找出“个性”背后的“共性”之过硬本领。……

(二)立意要回到真实生活……

(三)立意要依托世界上众多的人……

(四)我对立意的理解……

E结构………………………………

文章的结构之三要素:………………………………

一、开篇点题要简要

二、正文要论证充分且语言精炼

三、全文结尾的收束要深而显

一、开篇点题要简要……

二、正文要论证充分且语言精炼……

先说论证充分……

一个中心论点,由三个分论点具体论证。三个分论点之间,(A)可以是并列式结构,(B)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C)还可以是对比式结构。……

(A)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结构……

1,按内容分类:

(1)论据并列式……

(2)分论点并列式……

①从中心论点关键词“是什么”角度对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阐释……

②从中心论点关键词“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的价值、意义等进行分析……

③从中心论点关键词“怎么办”角度对中心论点的条件、做法、途径等进行说明……

2,按形式分类

(1)纵向分解……

(2)横向分解……

(B)三个分论点之间,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的类型:

(1)范围由小到大……

(2)过程由先到后或层次由低到高……

(3)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找办法……

(4)跨步式……

并列式分解与层进式分解的不同点……

(C)三个分论点之间,还可以是对比式结构……

对比式分论点的类型:

(1)论点对比式……

(2)论据对比式……

(3)破立结合式……

对比式分论点的三点要求:

(1)有可比性……

(2)有对照标准……

(3)有主次之分……

关于论证充分的几点强调:

(一)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二)拟写分论点的要求:…………

1,要独立

2,要一致

3,要贴切

4,要整齐

5,要精炼

6,要优美

7,要醒目

再说语言精炼……………………

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1,词语要仔细推敲,字斟句酌,生动贴切……

语言表述想达到思想深刻有三要:

①在说明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

②思想深刻要或以果(或现象)溯因(原因),探求多维因素……

(1)纵向角度与横向角度……

(2)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

(3)文化习俗的角度……

(4)自然地域的角度……

(5)其它角度……

③要不断提升思维能力,辨证分析问题,才会思想深刻……

首先,培养自己全局思维的能力。……

其次,培养自己见微知著、洞察秋毫的能力。……

再次,培养自己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自己比较对照的能力。……

2,句式结构要参差错落、灵动……

①长短句交错……

②整散句结合……

③是否句相间……

3,从文辞入手,活用诗词,多用手法……

①活用诗词,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1)引用诗词……

(2)化用诗词……

②多用手法,提升文章语言魅力……

三、全文结尾的收束要深而显……

“深”是指文章的现实意义,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显”是指作者观点最后一次作明明白白的陈述。

                第二步………………………………

第二步要谈论据及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的使用(即论证):

精选例子——叙述例子——分析例子

精选例子的原则:………………

1,吻合性原则

2,典型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新颖性原则

叙述例子的原则:………………

1,侧重性原则

2,精炼性原则

叙述例子的方法:

1,一线串珠,高度概括……

2,嵌入引用……

3,化用事例……

4,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5,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6,反面假设,边举例边说理……

7,情景式再现……

8,以一类代替个别,无中生有……

什么是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的方式:

1,引用论证……

2,对比论证……

3,比喻论证……

4,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的要求:

①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是相同性质的事物。

②客体(类体)与主体(本体)之间必须具有相同特点。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不同:

①作比双方之称呼不同……

②论证方式不同……

③要求不同……

5,假设论证……

6,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的要求:………………

①因果关系要成立

②要定向(指向中心论点)探求原因分析结果

③多角度分析

7,直接阐释……………………

8,辩证分析……………………

议论的关键是说理

论证的标准结构,应依次包括以下5种句子:………………………………

1,观点句……

2,阐释句……

3,材料句……

4,分析句……

5,结论句……

例1……………………………………

例2……………………………………

                第三步………………………………

谈一谈优秀作文的四个细节:

(一)立意

如何在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里选“好”角度,获得最佳立意?

从三种类型的材料入手,分别说明。

A事例类材料,B词语、言论类材料,C诗歌、漫画类材料。

A事例类材料………………………………

1,由果溯因法……

2,抓关键词句法……

3,明确褒贬法……

4,多向辐射法……

B词语、言论类材料………………

1,求同法……

2,存异法……

3,互补法……

4,关系法……

C诗歌、漫画类材料………………

1,(诗歌)主旨领悟法……

2,(漫画)寓意揭示法……

6个步骤:

①要确定漫画主体是人或物

②要抓反映漫画内涵关键处(夸张、变形处)的细节

③要理清关系。

单幅看关系,找联系;多幅做比较,看变化。

④要品文字。

漫画中的文字一般由标题和画中字构成,是理解寓意的钥匙。要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要么概括了内容,揭示了漫画的主旨。

⑤要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

或批评讽刺,或肯定赞扬。

⑥要将漫画与现实生活对接。

即进行由物到人、由物到事的联系,进而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由此概括出寓意。漫画的寓意即文章的立意。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表达要准确而富有哲理思辨性……

2,修辞、长短句的运用,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个性化语言表达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三)拟写题目的方法…………

1,基本拟题法……

①嵌入关键词

②提炼主旨

③添加前后缀

2,创新拟题法(5种)…………

①套用式

②谐音式

③换序式

④符号式

⑤修辞式

(1)比喻法

(2)引用法

(3)对偶法

(4)设问、反问法

(5)对比法

(四)开头、结尾的技巧

A开头的技巧……………………

好的开头有三点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

2,语言要凝炼………………

3,语言形式要美,多运用修辞手法……

开头的方法突破:………………

1,概要式

2,评述式

3,论点式

4,感想式

5,问题式

B结尾的技巧……………………

结尾有三点要求:

1,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

2,激励读者深思

3,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

结尾的方法突破:………………

1,首尾照应式

2,总结归纳式

3,问句结尾法

4,呼告法

5,抒情结尾法

6,余韵绕梁法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如今的新高考作文,大都提供一些材料,因此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

                  第一步

面对所给材料,审题是第一要着。

A审题包括B选材、C构思、D立意、E结构等细节,在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中称之为“开题”。围绕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好”角度,才有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选择的角度是有优劣与高下之分的,选好角度就不至于因随意“自选角度”而跑题、偏题。

(一)文体的选择

需要以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将材料串联在一起,用情节表达感情的,可以写成记叙文;

要用鲜明的态度表达观点,用严密的逻辑进行论证的,可以写成议论文;高考作文议论文居多。

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可以写成应用文;应用文包括日记、书信、演讲稿、辩论稿、发言稿等。

(二)各种文体的写法

记叙文,采取哪种线索无所谓,只要能表达材料的中心思想,体现所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行;叙述要生动,这样有利于真情实感的传递。

议论文

①开篇就要把中心论点旗帜鲜明地抛出来,100字左右;

②然后摆出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可以包括以下7个方面:

1,用简洁的语言对所给材料有选择地引述

2,进一步分析所引述的材料

3,提出鲜明的观点

4,正面举例

5,反面举例

6,联系人生、社会等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观点

7,分论点末尾句与其首句呼应,不要简单地重复而是有所提升发展。

正文200多字×3=600多字。

③全文的结尾要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呼应开篇,激发读者深省。

全文的结尾可以采取:

1,首尾呼应

2,总结归纳

3,问句(疑问或反问)结尾

4,呼告(号召或告诫)结尾

5,抒情结尾

6,余韵绕梁等方式

议论文切记不可没结尾。字数100字左右。

应用文,可更有创意地自由表达观点,针对性较强,文体结构也较自由随意,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三)平时练习写作可有意识地尝试多种文体的表达,但议论文应是重点。高考作文得分一般基本上就三个档次,要么30分以下,要么40分左右,要么满分或接近满分。40分左右居多,30分以下及满分或接近满分的不多。

(四)下面具体谈到几个概念:A审题、B选材、C构思、D立意、E结构等

A审题

一要统揽全部所给材料,建立全局观。

将所有材料全部看完,逐条分析,通盘考虑,找出所给材料的共同指向,结合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写作主题(中心论点)。

二要找准关键词,找到最核心的东西。

材料隐含着主题指向,并不显而易见,要精准解读。

三要找出自己最有感触且能释放正能量的情绪点。

平时积累素材时,一定要把能引起自己共鸣的素材搜集到自己的作文题库里。

写作素材收集的境界有三重:

第一重,对素材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写,但明显不如原作者;

第二重,自己的表达与原作者不分伯仲;

第三重,自己对素材的表述比原作者更胜一筹。

有一点很重要,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素材,即使硬背下来了,也不能算是自己的素材,因为只有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素材,才可以在将来未知的写作中随心所欲地运用,得心应手。

B选材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基础等级要求内容“充实”,而发展等级则必须内容“丰富”。没有丰富、生动典型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不能写出行云流水般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的文章。

选材,一要小中见大。

巴尔扎克曾说:“艺术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写作需要呈现的是自我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思想认识,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上的,是在自己熟知的生活情景中产生的思想认识与情感共鸣。世界之大,你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去亲身经历,即使有些东西自己无法经历,也要在别人的经历中去尽可能感受而与自己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选材,二要逻辑清晰。

素材是有逻辑的。一般采用起兴和类比的手法,也可以同类联想。

起兴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类比手法是指从自然景象、事物特质和生活事例等不同角度选取素材,分类整理,合理组合,诠释同一个主题;

同类联想是由一个人、一件事或某一物联想到其他相类似的人、事、物。比如“时不我待”话题,由自然界的鲜花在等待中慢慢凋谢,农田在等待中渐渐荒芜,引出青春的容颜在你的等待中渐趋苍老,理想在你年复一年的等待中日趋破灭。

选材,三要双向思维。

对比论证,会更加深刻地表明爱憎态度。或是以正驳反,或是以反衬正,展现思维的严谨和说理的全面深入。

C构思

(一)一篇文章能否写好,构思是关键。没有出色的设计图纸,也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动笔写作之前就要对自己要写的文章心中有数,正所谓“胸有成竹”。

议论文注重分析的全面、说理的深刻;记叙文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把零散的材料串起来。

构思,是写作前的谋划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要在写作之前想好。构思是一个不断斟酌调整直至理清思路的过程。只有想的全、想的深,下笔才能写得充分、写得丰富、写得深刻。

构思的目的是为自己要写的文章确定一个写作框架或写作提纲。

(二)写作其实是个性化的表达,千人一面的文章让人厌倦。追求构思新颖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去尝试:

1,文体新颖。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除了记叙文和议论文,你还可以选取书信、寓言、演讲稿、辩论稿、访谈录、聊天记录等,只要你能写800字以上就行。

2,材料的新颖。要选那些有细节、你感悟深的材料,尽量避免大家都用的素材。

3,角度的新颖。要看到别人轻易看不到的现象和角度。

4,结构的新颖。可以用诗句、名言等做小标题,也可以用镜头组合等来结构文章。……

5,标题和开头的新颖。好的标题和开头,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文字功底以及思想的深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写作,是作者对事物的理解认识通过文字而外化,那些见解深刻、内容丰富、文采华美的文章之所以能妙笔行文,是因为作者拥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落叶知秋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训练,勤思考、多动笔,千锤百炼,一般人也可以妙手成文。

(四)构思的方法

1,以小见大

生活中一个小小的角度或侧面,常能展现丰富的生活内涵或审美取向,从而引人深入思考。

2,板块组合

在记叙文中,可以选择反映主题的几个生活片段;议论文,可以从一个中心论点出发,发散成3个分论点。

3,物人合一

以写物为主,最终目的则在写人。

4,与人对话

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如人物访谈,揭示文章的主题。

5,用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

好奇是人的本性,人类就是在对自然宇宙万物的不断探索中一步步前进的,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循环往复,悬念会吸引人去探究事物的谜底,文章的可读性强。

D立意

(一)立意是要发现材料里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抓“关键词”。(也有关键词就等同于关键问题的情况存在)

作文命题人总会问“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命题人期待的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清晰有力的回答。

那么如何在所给的材料里发现那个隐藏的“关键问题”呢?

首先,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所给材料。

其次,要练就能看出“喻体”背后的“本体”、找出“个性”背后的“共性”之过硬本领。

透过一个现象或事件,洞悉其背后的规律,联系到类似的东西,辨析出其异同,探索出造就其结果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挖掘出普世的价值观或普适的方法论。

一个好的立意,一定是透过所给材料抓住材料背后隐藏的“关键问题”,带着“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的思考去立意行文,方才有立意高远之可能。

(二)立意要回归真实生活,不是“就事论事”。

考场作文很多都对应现实情境,既考查你如何看待,更等着你怎样解决。能找到正确观点,还能提供解决方案,这就很好。

(三)立意要着眼于世界上众多的人,而非拘于“小我”。

从自我出发,但不能拘于“小我”,要切实去感受这世界上众多人的所思所想,带着开阔而柔情的眼光去发现真实生活之美,在文中呈现有深度的发现。

(四)我个人对立意的理解

一个优秀的高考作文题,一定是对中学生来说,值得思考且有话可说的命题。

一个优质高考作文题提供的材料,能够唤起中学生对熟知到已麻木的生活之再思考,并借此创造一个让自己较正观念、清理并提升思想意识的契机。

任何一场写作,思考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将所思所想付诸文字,那么这样的写作,对自己再一次进一步认识世界和生活将有着更大的价值。

E结构

如果说立意是“人之灵魂”,材料是“人之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人之骨骼”。“文无骨不立”。

练书法讲究“结构”与“运笔”,写文章与之异曲同工。

文章的结构之三要素:

一、开篇点题要简要,

二、正文要论证充分且语言精炼,

三、全文结尾的收束要深而显。

一、开篇点题要简要

开篇点题时,运用所给材料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简明扼要、情感真挚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字数在100左右。

二、正文要论证充分且语言精炼

正文字数600左右。

先说论证充分。

也就是说,一个中心论点由三个分论点具体论证。三个分论点之间,(A)可以是并列式结构,(B)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C)还可以是对比式结构。

(A)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分论点,从同一层面的多个角度或侧面平行展开,共同论述中心论点。也就是说并列式分解是将中心论点从同一层面分解成内容上各自独立、形式上相互并列的若干分论点。

并列式分论点的类型:

按内容分,有论据并列式和分论点并列式;

按形式分,有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

1,按内容分类

(1)论据并列式

即把论证中心论点的几个事实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2)分论点并列式

即把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平行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解。

①从中心论点关键词“是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阐释。

如要论证“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我们  弯腰侧身  穿过一道道小门”这个中心论点,可以围绕关键词“弯腰侧身”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弯腰侧身,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

弯腰侧身,是一种在疾痛惨淡中书写辉煌的策略;

弯腰侧身,是一种在逆境中淡然处之的旷达。

三个分论点都是从“是什么”角度着眼,分别从三个侧面对“弯腰侧身”的内涵作了具体形象的阐释,让我们对“弯腰侧身”有了明确全面的认识。

②从中心论点关键词“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的价值、意义等进行分析。

如论证“唯有懂得  舍弃  的人,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学会舍弃,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被“乱花”迷眼;

学会舍弃,才能坚守自我铸就辉煌;

学会舍弃,才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三个分论点集中阐明了“学会舍弃”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③从中心论点关键词“怎么办”角度对中心论点的条件、做法、途径等进行说明。

如论证“拂去心灵的尘埃”这一中心论点时,可以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

坚强执着  是拂去  消沉  之尘的甘露;

宽容理解  是拂去  嫉妒  之尘的良药;

坦然处之  是拂去  名利  之尘的法宝。

将“心灵的尘埃”具体化为“消沉、嫉妒、名利”,分别与各自的化解方式组合,条理分明地说明了“拂去心灵尘埃”的不同做法。

2,按形式分类

(1)纵向分解

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2)横向分解

即按照中心论点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进行分解。

(B)三个分论点之间,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

即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层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层层推进,先后顺序不能变。

层进式结构在形式上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在内容上以深入深刻见长。与前面讲的并列式结构和后面要讲的对比式结构相比,层进式结构更能展现思维的缜密,更能体现写作者浓重的个性化色彩。

层进式结构的分论点,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是层进式的,即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内容不断深化、逐层递进的多个分论点。

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或从小到大,或从自然到人生社会,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由简单到复杂,或由特殊到一般。

层进式分论点的类型:

1,范围由小到大

在围绕中心论点分层展开论述时,各层次之间的范围可以由小到大,构成递进关系。范围由小到大,层层推进,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2,过程由先到后或层次由低到高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逻辑,论证时可以从事物的逻辑关系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按事物发展过程由先到后,或按事物层次由低到高。

3,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找办法

这是一种纵向展开、逐步深入的论证方式,首先指明某些不好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危害,进一步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跨步式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或其中任意两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论证,围绕中心论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

审读所给材料时充分考虑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确定文章的写作重心,分出主次,主要问题详写,次要问题略写。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也尽量保证这一原则。

并列式分解与层进式分解的不同点:

并列式分论点都是由同一角度展开,各分论点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别;

层进式分论点则是从多角度展开,各分论点之间是层层递进关系,有严密的逻辑(先后)顺序。

(C)三个分论点之间,还可以是对比式结构

对比式结构,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剖析对照,从而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的一种结构模式。在论述过程中既正面说理,又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观点。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将处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另一种是“纵比”,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对比式分解就是将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分解为互相对立的分论点来展开论述,或是在论述过程中同时选用正面和反面两类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对比式分论点的类型:

1,论点对比式

即将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分解为两个到三个内容相对或相反的论点。

2,论据对比式

即在提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能证明观点的典型事例进行论证。可以是先正面后反面,也可以先反面后正面。

3,破立结合式

即先论证正面观点,再批驳反面观点,或先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在破与立的对照中,突出正面观点的正确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对比式分论点的三点要求:

1,有可比性

两个要比照的对象之间必须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可靠。

2,有对照标准

两者必须具有客观、合理、统一的比照标准,没有共同的参照,无法比较。

3,有主次之分

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以正面论述为主,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正面论述为辅。

关于论证充分的几点强调:

(一)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通常只有一个,有时为了论证充分需要设置多个论点,这些论点之间有主次之分,其中最能体现作者完整看法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其它论点是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所有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对中心论点进行证明或补充的若干思想观点,往往围绕中心论点中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展开。

(二)拟写分论点的要求:

1,要独立

并列的内容要各自独立、平行,不能包含、交叉。

2,要一致

分解的角度要一致。要么从“是什么”的角度分解,要么从“为什么”的角度分解,要么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要么以“对象”为经的角度分解,要么以“时间”为纬的角度分解。(层进式结构可以从3个或2个角度递进分解)

3,要贴切

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最好将表达中心论点主旨的关键词嵌入分论点之中。

4,要整齐

分论点的句式要尽量整齐对称,能构成排比句最好。

5,要精炼

最好控制在15字左右。

6,要优美

可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7,要醒目

分论点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放在段首或段尾。也就是说,分论点要么统一独立成段,要么统一放在段首,要么统一放在段尾。

再说语言精炼。

语言精炼的特征之一便是“高度概括”。先是转述材料和事例时用一两句话,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提炼出所选材料的意义,使材料与论点吻合。

“一篇高分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最起码要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最好有只萤火虫。如果连只萤火虫都没有,那你的文章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语言讲究文采。优秀的作文需要贴切的词语、形象的比喻句、有气势的排比句、内涵丰富的哲理句、参差错落的长短句,达到叙述的形象性、议论的深刻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获得高分。

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1,词语要仔细推敲,字斟句酌,生动贴切。

优秀作文的语言一定要有思辨性。思辨性的语言使文章富含哲理,启发读者思考。比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富含哲理的思辨性语言,是深刻思想的载体,也只有思想深刻的文章,才配得上满分(优秀)作文。

语言表述想达到思想深刻有三要:

①在说明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所给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不要被材料中的次要信息或细枝末节干扰。

自己说理所涉及的概念和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高度统一。

抓住核心、概念统一,是“思想深刻”的前提。

②思想深刻要以果(或现象)溯

因(原因),探求多维因素。

由所给材料的一些现象或事件发生的结果,去推导原因,进而去揭示事物的实质。这个过程是使文章思想深刻的关键之所在。

探求原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

(1)纵向角度与横向角度

纵向角度是把要分析的事物或现象,从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处在怎样的背景下去分析原因。这是从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即历史的角度探求。

横向角度是把要分析的事物或现象与同类事物或同时代的其他人、事、物相比,进而发现其之所以这样的原因。这是从事物自身特点的角度探索。

(2)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

个人角度,多指内因,这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角度,多指外因,这是事物变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且往往是动态的,也是比较复杂的。

(3)文化习俗的角度

人们的价值判断、是非标准和选择追求,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密切关系。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分析原因时,从文化的角度(即道德、伦理和思想观念等角度)切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由于行文切中时弊、直指人心,文章的立意就会更高远,思想更深刻。

(4)自然地域的角度

对一种现象(事件)的思考不能脱离其地域背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地域的差异常会导致诸多的不同。

如果把要分析的人物与现象放在地域的背景下评判,更容易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看到事件背后的地域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5)除此之外,还有政治信仰等诸多角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维会越来越灵活,思想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

③要不断提升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才会思想深刻。

思想的深刻,来源于思维的深度、广度。

思维品质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自己全局思维的能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其他的人或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擅于把把事物放在复杂的关系中去观察、分析和思考。

其次,培养自己见微知著、洞察秋毫的能力。

这种“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能力,常使文章见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

再次,培养自己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简单粗暴判断的二元思维;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问题。

最后,培养自己比较对照的能力。

在纵向、横向比较中,对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批评往往会更透彻、更客观公正。

正如柏拉图所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思维能力的提升就是灵魂的自我对话能力的提高。在日常写作训练中,要着力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只有思维能力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才会增强,眼光才会独到深远,思想才有可能深刻。

2,句式结构要参差错落、灵动

①长短句交错

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②整散句结合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③是否句相间

肯定句,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肯定句否定句交错使用,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效果。

3,从文辞入手,活用诗词,多用手法

①活用诗词,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1)引用诗词:全句引用或部分引用。

(2)化用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诗句或演绎诗词的意境。

②多用手法,提升文章语言魅力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三、全文结尾的收束要深而显

“深”是指文章的现实意义,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显”是指作者观点最后一次作明明白白的陈述。结尾能做到余“韵”绕梁,三日不绝,是再好不过了。

简单地说,结尾就是用一段集中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归纳总结,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的针对性。语言要恰当、精要,字数100左右。

                    第二步

第一步之所以洋洋洒洒地说了那么多,是因为如果你胸中真的有了竹,画竹也就一蹴而就了。

第二步着重讲一讲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第一步谈过,这一步要说一说论据及论证。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1,事实论据

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包括举例子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2,道理论据

包括①经典著作中的理论

②名人名言

③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

④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和定律等

⑤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人所尽知并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事实论据的使用(即论证):

精选例子——叙述例子——分析例子

精选例子的原则:

1,吻合性原则

即论据选择要紧扣中心论点。

2,典型性原则

即要有代表性。

3,多样性原则

选择例子角度要多样,角度有

A不同领域(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和体育等)

B不同性质(正面、反面)

C不同国别(中国、外国)

D不同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4,新颖性原则

即要有时代感。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叙述例子原则:

1,侧重性原则

紧扣中心论点,大胆取舍。

2,精炼性原则

叙事求精,高度概括。

叙述例子的方法:

1,一线串珠,高度概括

把多个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或一个事例的多层意思用相同的句式串起来,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2,嵌入引用

将诗句、名言嵌入引用到一句话中,加上引号,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3,化用事例

在叙事时把众所周知的典故、名句、文学形象、历史事件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再重新组合,以少量文字传递丰富的内容。

4,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将社会、自然界中的相关、相联、相对、相反的人与事进行正反对比或以正驳反或以反论正,从而揭示道理,突出主题。

5,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

6,反面假设,边举例边说理

运用反面假设以说理的方式对所举论据进行叙述,这种将举例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写法,引人深思。

7,情景式再现

叙事时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论点需要,把要叙述描摹的情景具体化、形象化,叙事的内容细腻生动,语言富有感染力。

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谈到“就要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时说:“但我们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就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只可能”那样完全没有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  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  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  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  朝日,它是  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  婴儿。”

整段话,犹如一幅画,无比抽象的“就要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被神来之笔幻化成了生动形象的“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  航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  朝日”和“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  婴儿”。

8,以一类代替个别,无中生有

在没有合适的具体事实论据时,可用一类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的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来写,同样有说服力。

什么是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又称讲道理,它和事实论证等论证方法相互支撑,共同证明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精彩的道理论证之所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因为这些道理经过了人类漫长发展岁月的考验,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使自己的观点站得更稳。

道理论证的方式有:

1,引用论证、2,对比论证、3,比喻论证、4,类比论证、5,假设论证、6,因果论证、7,直接阐释、8,辩证分析等。

1,引用论证

引用的词句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恰当地引用对议论文说理能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突出中心论点。

3,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

如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比喻苦难成就人生。

4,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基础上,以某一物某方面的属性的正确或谬误,来推理另一事物也具有相同属性之论证方法。这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的两者称为本体(主体)和客体(类体),其逻辑形式为:A物具有a,b,c,d的属性,B物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物可能具有d的属性。类比论证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的要求:

①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必须是相同性质的事物,不能相对或相反。

②客体(类体)与主体(本体)之间必须具有相同特点,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不同:

①作比双方的称呼不同

比喻论证的两方称为本体与喻体;

类比论证则为本体(主体)与客体(类体)。

②论证方式不同

比喻论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论点道理,重在“喻”,使说理更形象易懂。

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较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由客体的某一属性推断主体也具有这一属性。重点在“较”,有一个推理比较的过程。

③要求不同

比喻论证是建立在“比喻”修辞格基础上的,要求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只在某一点上相似。喻体多是具体事物,而本体多是抽象道理。

类比论证要求主体(本体)与客体(类体)是相同性质的事物,而且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

比喻论证的喻体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物,可以是合理想象虚构出的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

类比论证重在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而承认某个道理。

5,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有别于论据分析中的假设分析,是指运用假定设想的推理方法针对观点或论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情况。

假设论证能更有力地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6,因果论证

是指通过对事理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周密分析,找出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由结果找出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的要求:

①因果关系要成立,即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必然联系。

②要定向(指向中心论点)探求原因分析结果。

③多角度分析

分析其导致某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或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7,直接阐释

是指直接阐述某个观点或现象的内涵、意义、作用、价值、危害等的论证方法。阐述时要力求深刻、透彻和全面。

8,辩证分析

就是在分析问题、阐述道理时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事物,运用一分为二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深入论证分析。

辩证思维可以避免作者认识上的片面、孤立和绝对化,有利于对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明确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议论文写作中,议论的关键就是说理。说理能力表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理解分析、逻辑思辨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行文要力求逻辑清晰、论述严密和语言生动形象。

议论文不论不证,难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表达材料中隐藏着的道理。论证就要以材料摆事实并讲明道理,充分证明你的观点。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实际上是从论据通过论证推出论点(观点)的过程。

论证的标准结构,应依次包括以下5种句子:

1,观点句

也即分论点,一般在句首提出。

2,阐释句

也称引例句,即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紧跟观点句,对观点句进行阐释,要力求清晰、简洁和易懂。

3,材料句

紧接阐释句,举事实论证,选材角度准确,叙述讲究简明扼要。

4,分析句

紧扣论点,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剖析。

5,结论句

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对论点进一步阐发或总结,回应段首观点句。

例1:

坚持是成功的保证。(1观点句)

可以好不夸张地说,世上的每一个成功都是坚持的结果。在困难甚至挫折面前永不言退的坚持铸就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成功。(2阐释句)

曹雪芹才华横溢,家道中落,坚持文学创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中国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红楼梦》传世。(3材料句)

曹雪芹这一极高文学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长期的坚持。试想,如果曹雪芹生活困难之时中途放弃,或者不坚持反复修改,哪会有《红楼梦》这一文学史上璀璨明珠的问世?!(4分析句)

由此看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前行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在低头赶路的同时,也要时不时抬头看天,时刻不忘自己当初因何而出发,心中也就有了坚持,有了坚持成功也就多了保证。(5结论句)

例2:

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1观点句)

它可以是面对他人刁难时最有力的武器。(2阐释句)

一位西方记着故意问侯宝林:“您是相声演员,里根也是个演员,他当了总统,您认为您也能有此殊荣吗?”侯宝林没有反驳,平静地告诉对方:“里根是二流的演员,而我是一流的。”(3材料句)

这个回答,不仅让他摆脱了尴尬境地,也让对方产生了敬畏之心,显示了大师出众的教养。(4分析句)

这样看来,幽默确是一种高级处事艺术,能展现出机敏、睿智的个人魅力。(5总结句)

                    第三步

最后一步,我想就优秀作文的一些细节谈一谈。谈四个细节:(一)立意,(二)语言运用,(三)拟写题目的方法,(四)开头、结尾的技巧。

                      (一)立意

立意也即“破题”,怎样根据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选“好”角度?如何获得最佳立意?下面从三种类型的材料入手分别说明,A事例类材料,B词语、言论类材料,C诗歌、漫画类材料。

A事例类材料

包括新闻事件、生活现象和寓言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其立意主要采用:1,由果溯因法,2,抓关键词句法,3,明确褒贬法,4,多向辐射法。

1,由果溯因法

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故事的结果,推究其产生的本质原因,原因就是最佳立意。

2,抓关键词句法

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3,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中的语句蕴含着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是最佳的立意角度。

4,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出现许多人和事,没有主次之分,可以围绕材料多角度立意。可以着眼于甲立意,又可以是乙,还可以是甲乙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

B词语、言论类材料

由多个关键词、多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和观点看法构成的组合类材料,其立意可以采取:1,求同法,2,存异法,3,互补法,4,关系法。

1,求同法

分析多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其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存异法

找出多则材料的相异点。

3,互补法

多则材料各自侧重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就是立意所在。

4,关系法

多则材料根据其关系,选择出几个词或几句话,进行组合,综合得出立意。

C诗歌、漫画类材料

该类材料具有隐喻性,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物到人、物到事的联系,即由材料的物联想到人、事,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1,提炼出主旨,2,概括出寓意,从而确定立意。

1,(诗歌)主旨领悟法

诗歌类材料内容较含蓄、主旨较隐晦,如能准确领悟,所写文章即切题又有深度。

如何挖掘诗歌类材料的主旨?

一是抓意象,析特点,扣关键,品语义;

二是巧联想,明指向,析喻义,悟主旨。

解释:

抓意象,是指抓住诗歌的主要描述对象,一首诗歌的描述对象有很多,但主要描述对象也就一两个;

析特点,即主要描述对象本身有什么特点,要分析出来;

扣关键,品语义,是指反复研读诗歌找出诗歌主要描述对象(即意象)的众多特点中的作者最想表达的特点(即关键点);

巧联想,明指向,是指由主要描述对象(即诗歌意象)可以联想到现实世界的什么东西,根据其特点的关键点搞明白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所指;

析喻义,悟主旨,是指诗歌中主要描述对象(意象)在现实生活中比喻什么东西,其喻义很可能就是所给材料(诗歌)的主旨,也是你要写文章的立意之所在。如果能看出命题人的情感态度倾向,按照“明确褒贬法”,可以正向或反向立意;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从多个角度中有选择地立意。

2,(漫画)寓意揭示法

漫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怎样挖掘漫画类材料的内涵,揭示其寓意呢?

首先,解读漫画,理解其表层意思。

一要确定主体是人或物;

二要抓反映漫画内涵关键处(夸张变形处)的细节;

三要理清关系。

单幅看关系,找联系;多幅作比较,看变化;

四要品文字。

其文字一般由标题和画中字构成,是理解寓意的钥匙,要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要么概括了内容,揭示了漫画的主旨。

其次,对接现实,揭示漫画寓意。

五要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

或批评讽刺,或肯定赞扬;

六要将画面与现实生活对接。

即进行由物到人、由物到事的联系,进而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漫画的寓意即文章的立意。

                    (二)语言运用

优秀的高考作文,必定语言优美。语言优美包括三层意思:

1,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哲理思辨性

精准的语言能把作者的意图和情绪充分地传达给读者;富有哲理思辨性的语言能引起读者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2,修辞、长短句的运用,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句等修辞,使抽象的说明对象鲜活起来;

长句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短句活泼富有节奏感,感染力强。长短句交互使用,文章流畅而富有张力。

3,个性化语言表达,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千篇一律的套话,让人厌倦。个性化语言表达,其背后是作者的文化积淀。只有来自文学性、理论性的经典著作内化为作者的语言,语言表达才能灵动自如。

语言表达背后是作者的思想。

理性深沉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思维严密;

感性动人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感情丰富;

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擅长说理;

号召力强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长于抒情;

发人深思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品性质朴;

华美的语言表达,说明作者文化功底深厚。

……

优美的语言运用,表面上看是写作的形式,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背后是作者的阅读积淀和文化底蕴。

                  (三)拟写题目的方法

“花香蝶自来,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拟题一要紧扣所给材料的中心话题,准确明了;

二要新颖生动,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

三要短小精悍,用最少的字给人最明确的意义和感情倾向;

四要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

拟写题目的具体方法:

1,基本拟题法

直接从话题或材料中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通过

①嵌入关键词

②提炼主旨

③添加前后缀

三种方式来拟写标题。

2,创新拟题法(5种)

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关键句,围绕主旨意思发挥联想或想象,采取引用、化用、各种修辞等手法来拟写标题。

①套用式

套用一些成语、俗语、诗词、流行歌曲等,保留其基本结构和内容,改变其中一些字或词语。

要注意的是,改换后的字词要加上引号。

②谐音式

即用同音词更换原词语中的一两个语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的字词。

③换序式

即不更换原词语的文字,只将语序调换一下,使之产生新的意义。

④符号式

把符号引人标题。

如《篱笆·女人·狗》,《X+Y=Z》。

⑤修辞式

(1)比喻法

(2)引用法

运用诗句、名言名句作标题。

(3)对偶法(标题显得整齐)

(4)设问、反问法(引人深思)

(5)对比法(凸显主题)

              (四)开头、结尾的技巧

都知道一个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物品本身的质量,但没谁说得清,豪华精美的包装最终将其价格到底提高了多少!好的开头、结尾至关重要。

A开头的技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头的篇幅并不长,也就100字左右,但要在极短的行文中实现“破题”,实属不易。

好的开头有三点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

梁启超说:“文章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才易动人”。

好的开头,读者一眼就能找到你的中心论点。

2,语言要凝炼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照搬,办法有二:一个是对原材料简要概括;另一个是从原材料中选几句有代表性的话。

3,语言形式要美,多运用修辞手法

可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用典、引名言、反问、设问等。形式美,才能先声夺人。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

开头的方法突破:

1,概要式

对材料中感触最深的某一点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作为分析得出结论的基础。

模式: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论点

2,评述式

将材料中感触最深的某一点用简洁的语言,边述边评,提出论点。

模式:引述材料的同时分析材料——提出论点

3,论点式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引述所提炼的材料来阐述,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之一。

模式:提出论点——引述材料——分析材料

4,感想式

以感想的形式,写出自己对论点的依据或对材料某一意义点的评议。

模式:评论材料——提出论点

5,问题式

从材料中感触最深的某一点入手,自问自答,再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得出论点。

模式:根据所给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论点

B结尾的技巧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好的结尾,能使读者在理解文章、领会中心论点方面有所发展,引发思考,产生共鸣。

结尾有三点要求:

1,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

2,激励读者深思

3,呼应开头的中心论点

结尾的方法突破:

1,首尾照应式

2,总结归纳式

3,问句结尾法

4,呼(唤)告(诫)法

5,抒情结尾法

6,余韵绕梁式

运用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比喻、象征及省略号等方法,有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



                              爸爸

                      2021.6.6    7:48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女之间的高考微信200条(141)写好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