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04+2组甜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第四章

关键词:活用、重读读书笔记、检索

昨晚直播听完若辰老师的第一课《高效阅读——告别读书慢、记不住、用不上》,今天上午,花了40分钟认真作了课堂笔记,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做课堂笔记等于重新听了一遍课程,在书写每一个知识点时,课程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放映。

写完课堂笔记,接到通知外出执勤,于是,在无聊的执勤任务中,头脑中又对课程知识点梳理了一遍,并口述出来。一上午的时间,通过课堂笔记+头脑梳理知识点,对上课内容更加巩固了。当我们巩固了知识后,最重要的就是“活用”知识,这就是今天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第四章的内容。

晚上,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第四章读完。第四章主要讲了读书的最后一步——“活用”。

昨晚,若辰老师在课程中提到了思维层面的第三个错误认知是“读书是为了记住”,其实,读书是为了能应用于实践,即“活用”。没有用起来的知识,就相当于没有掌握知识。

读书是一种体验。作者在书中指出了“吸取精华”与“读书体验”的区别:“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收书上的知识(即摘抄),而“读书体验”意味着在阅读时加入了一些主动思考后的内容(即评论)。因此,当我们读到某些文字突然有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记录在便签纸上,并贴在页面上。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因此,在今后阅读中,我要学会采用“甜菜版”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区分摘抄和评论的内容。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也能帮自己和他人解决烦恼,治愈人心。

相比重新阅读某本书而言,重新阅读读书笔记显得简单、轻松很多。刚上初一时,班主任要求我们按照学号顺序,每天在黑板上写上一句座右铭。从那时起,我就有了摘抄的习惯,把每天一句座右铭摘抄在粉色小本本上。这应该算是我的阅读笔记的雏形。可是,虽然每天在记录,但去翻阅它的次数很少,除了记住几句自己心动的句子,那本小本子就被遗落在课桌的角落里。不重读笔记,等于没记笔记。

作者强调:要养成重读读书笔记的习惯。那么,如何养成这个习惯呢?首先,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其次,固定重读的时间和场所,比如洗完澡后或者睡觉前,在自己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去读读书笔记,效果更佳;再次,注重细微之处,比如以读书手帐的形式呈现读书笔记,将手帐做的漂亮精致,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再看一看;最后,让重读读书笔记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乐趣,比如工作疲惫时、思绪进入死胡同时,习惯拿出笔记本来翻翻看。

当你逐渐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后,经年累月,你的读书笔记积攒地越来越多。这时,你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快速在读书笔记里找到目标内容?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扉页目录法:当读书笔记比较少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扉页上添加目录,即在笔记扉页写上书名,并在相应书页边缘涂上一个小色块或直接贴胶带标签。

数字化检索法:当读书笔记累计的数量很多时,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检索,即在word里输入信息,依次是“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当我们要找目标内容时,只要输入记忆中的信息,很快便能找到相应的读书笔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D004+2组甜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