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闲谈|雨夜记忆

南方下雨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尤其进入台风季节。中午出去办事,闷地汗流浃背,这不刚到家没几分钟,天色骤然变暗,好似从中午一、两点直接来到下午六、七点。

闪电泛着冷光,一道接一道,银色巨龙兴风作浪;雷声在窗外炸裂,让人头皮发麻,从这头响到那头,车辆报警此起彼伏。雨幕横亘,天地一片苍茫。

庆幸自己回来的正是时候,若是晚几分钟,怕又要困在雨中半个小时不敢动弹。雨衣、雨伞只能护住重要部位不被打湿而已。

这几天真乃多事之秋!昨天才送别伟大的袁爷爷,今早起来又见马拉松越野赛遇见极端天气。

说起来我与这两件事竟也扯的上关系。2013年我考上大学,本可以在西安一所很不错的政法大学就读,但当时觉得离家太近,高考之后试图逃离父母的管束,离家太近有诸多不便。思来想去,最终选择去隔壁省上学,虽然只隔一条黄河,但是当时两地间没有高铁、动车,坐火车需要一天一夜。

决定不在本省,接下来就是择校,巧的是我最终也选择了一所农业大学,而支持我这个想法的竟然是爷爷告诉我在老家我还分得有三亩左右的地。

“地”我是不陌生的。用牛拉过犁、坐过坝子,也曾下田插秧,点玉米、种蔬菜等等。老家汉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紧挨四川大巴山,自古就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与陕北、关中不同,基本上顿顿吃大米。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一穗一穗的谷子背后,有一位伟大老人的故事,也不知道他的功绩对中国、对世界有多么大的影响。课本上说的“杂交水稻”是个什么也一头雾水。乃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也是不求甚解。

源于此,对农村、对“地”,我是有深厚感情的。一方面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不管是旱地还是水田,都留下了他们幸勤劳作的影子,也留下了自己嬉戏打闹的脚印;另一方面,我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有生活在农村这段经历而自豪,特别是通过学习知识、了解外界之后,才知道中国和世界上,仍然有那么多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事物的地方和人。

年少的我一腔热血,想着荣归故里,用知识、技术改变家乡、改变这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有件事让当时的我特别惊讶,有一年暑假,在返校的路上,我随手拍了张稻田里的秧苗拿给我的山西室友看,他竟然不认识,说是小麦、韭菜之类。

现在想来,却也不能怪他,地域不同物产各异,也正常。而且当时那块稻田里水不是很多,不然他指定可以猜出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终究是没能成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没能再去稻田里插秧、地里种庄稼,甚至再也没摸过锄头、镰刀、耙子这些农具,没能闻一闻麦穗的香气,没能感受被玉米叶子划拉的痛。

现在,当我端着白花花的大米饭,当我想起袁爷爷,当我忆起这些事情,竟然有一股暖流从心里到眼睛。你看,连老天爷也是这样。没见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不能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壮阔景象。今天,见到人潮人海送国士,不幸亦有幸。

当我还沉浸在这悲痛中时,又刷到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心头又是一紧,一段记忆继而涌上心头。

大学时代是一名足球运动员,至今仍是足球爱好者。所以,听说太原要举办国际马拉松,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想着一场球赛90分钟都能跑下来,区区马拉松不足道哉。

事实是,我确实坚持全程完赛,也拿到了奖牌,还在腾讯视频露了脸,但是衣服湿了三次干了三次,全是一颗一颗“盐”,颧骨凹陷,活像饿了三天三夜不吃饭。

我佩服那些勇于挑战自己、挑战生活的人,他们是勇士,拥有无与伦比的魄力和执行力,他们有热爱、有梦想。

心痛和惋惜的时候,我更是肃然起敬,我也知道逝去的“他们”不会后悔,因为那是一条挑战自己、追逐自由与梦想之路。

梁晶,我以前是知道他的。他在抖音这样介绍自己:“跑步中干饭最快的选手,人生贵在坚持,吃饭也是。18年八百流沙冠军;19年赤水河黄金大奖赛冠军......”

干饭人?我也是干饭人,我喜欢干饭人,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写及此处,方才长舒一口气,胸中烦闷得以吐出,外面早已雨停,空气清新,翠鸟啼鸣。用一段话结尾:梦想的魔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有使不完的精力和勇气,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愿意依靠奋斗去实现心中的目标,即使我们深陷沉重而冗杂的生活之中,但是梦想和热爱依然会给我们指引和照亮。

加油,中国!

加油、干饭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床边闲谈|雨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