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终身学习》第三章读后感

本周的阅读进行到了这本书的第三章“改变思维,让思维决定情绪”,话题从“情绪”过渡到了“思维”,又是一个我极其感兴趣的主题。

其中第3部分讲到了“跳出自己的盒子”更是让我感触良多。Out of Box Thinking,也叫做“多元思维”,作者说“真正的创新往往需要突破自己”。反观自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说一年多以前我发现幼儿英语启蒙和绘本阅读在我家这边的市场仍然是空白,也上网查了资料进行了考察。然而呢,最终觉得自己没有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又担心没有推广渠道,害怕家长的理念跟不上等等,这一系列的“限制性”想法,最终我放弃了创业。所以,一年后的今天我只能看着当地一家英文绘本馆做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可。

这是为什么呢?阅读了《终身学习》第3章以后,我开始反思自我。我是不是常常给自己划了一个圈,认为自己对于圈子外面的事物是触碰不到的?在自己还没有迈出圈子或者说还没有尝试“跳出盒子”的时候,就草草下了结论,于是心安理得地不去尝试。

由此我又想到前几天跟诺妈探讨育儿问题,我儿子的胜负心太重,不愿面对失败,我很苦恼,于是向诺妈求助。诺妈说,固定性思维的人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赞扬。我脑子瞬间“嗡”了一下,仿佛忽然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想到小时在姥姥家,我、妈妈还有姥姥三个人玩扑克牌,我是必须要获胜的,不获胜就会哭。原来,胜负心重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我的思维“出了问题”。

好在现在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作为妈妈的我至少可以帮助我的孩子“不走我的老路”。作者写道,“我还是那个我,但我完全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细致观察,去换位思考,去联通别人。”“跳出自己的盒子”就是要撕掉自己的“标签”,真正打破自我和重塑自我。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关键的是去实践,在实践中找到“撕标签”的方法,比如说,我不应该再说“我的孩子怕输”。而是应该去观察他失败时的状态,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失败带给他的痛苦,然后去帮他想办法摆脱这种负面情绪。

从“盒子里”跳出来,才能遇见另一个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Rebecca《终身学习》第三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