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众意是否万能

“多数人永远正确”,这是我们经常会产生的误解,因为面对众意,我们会不自觉地怀疑自己,我们确实能感到,在集体的光环下,人性确实得到了提升,法国大革命时,乞丐们出入皇宫,居然没拿走任何东西,甚至连刽子手们都自觉地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因为劳累过度,甚至还有人向当局申请勋章。

当个体融入整体,我们确实会变得更无私,更有牺牲精神,但代价是理性的消退与责任感的丧失。因为判断是大家共同做出的,个人不用承担结果,于是,群体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解决方案,更自恋,也更暴力,并因此而引发危机。就像纳粹刚上台时的德国,昨天还是一个理性民族,人人谦和而深邃,可一夜之间,他们却突然成了狂热的暴徒,愿意为有计划地消灭另一个民族而奋斗。

“众意”给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也给了我们荒诞,给了我们激情,也给了我们愚蠢。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会,却经常做出可笑的决定,和一群文盲讨论后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有力地证明,所谓“群体智商”很不靠谱,甚至很可能低于个体智商。

用投票的方式来证明科学判断是行不通的,即使大家都参与意见,也未必能达成正确的结果。

那么,该怎么超越“圈子幻觉”呢?古斯塔夫•勒庞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现代心理学已经给出了答案。实验证明,在决策群体中加入一个傻瓜,这个傻瓜只会一个动作,即说“不”,大家事先都知道他是傻瓜,可即使如此,75%的人还是因之而更愿意提出反对意见,此前他们总是100%同意。

让不同的人独立做出判断,充分接纳不同声音,哪怕这个声音是傻子发出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另一项心理学实验结果令人振奋,让许多人去判断一头牛的体重,他们很多人此前没见过牛,可他们答案的平均数,居然和正确答案相差无几。

建立正确的机制,就能突破“圈子幻觉”,古斯塔夫•勒庞可无憾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 众意是否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