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一、心得:知识融合

1、改变读书的习惯

      几年前到了读书的瓶颈期,觉得书看不下去了,没啥兴趣,没啥乐趣。因为那时还是坚守着内心的条条规规,读书就要读全读细读完。看书看到一半,家庭工作一堆杂事一堆情绪,望着那本看了一半的书,实在没啥勇气继续。内疚积累得多了就不想再去继续,逃避让我忘记痛苦,自我感觉还好。

       后来认识了袁春楠,她提出第一条“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一年100本获取的信息,远超过一年认认真真看完10本书获取的信息。OK,我来尝试下。为了完成任务,我是言情武侠漫画恐怖都来凑,渐渐地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渐渐地能静下心来读些好书。Then,我做到了一年看100本书。发现尽管有时看的很粗糙,但我还是强烈地体验到了好处,眼界被打开的感觉真好,突然发现世界很大,我要好好读书。

      袁春楠第二条读书感悟:用Action代替普通的读书感受。不再过多地去渲染读书后情绪的感受和心得,将关注点放在知识促进行为改变上。然后我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写上Action若干条,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一下子看书变得更有动力了,因为读书—行动—再读书—再行动,我在这种循环中提高了对自我和生活的掌控度,这就像你打网络游戏一样,打得越多积累的武器越多能力越强,游戏带来的成就感也越大。

       根据这两条我成功地走出了读书的倦怠期。今天看完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后,又一次刷新了我读书的三观,噢,允许我小鸡冻一把。

       新旧知识融合第一条: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书不必每本读完。事实也的确如此,一本书看完,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细枝末节都有用,真正有用的也就是那么几点能影响到你行为的几条。所以成甲老师会为了一个新项目采购很多书,但不用每本都读完,看目录找到关键点,带着问题去找方法和答案。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和更新的时代,显然这种方法更有效。

       新旧知识融合第二条:慢功夫要放在真问题上。当我们找到了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需要放慢速度去细读去品味,去举一反三去融会贯通。成甲老师在遇到新的解决策略时,他可能因为这一点而读3天,这种读不是逐字逐句的句式揣摩,而是实打实地用生活中的案例去实证,就像上学时做几何题,给出一个假设,然后去论证。经过充足的论证后,知识也真正内化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了,所以慢功夫要放在真问题上。

       这两条刷新了我的读书观,让我更清晰了读书的目的,就如成甲老师说的,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至此我内心关于读书要读全读完读多的束缚应该是彻底分崩瓦解了,自由的感觉很好。

2、完善日志的习惯

       我坚持写日志4年了,很好的习惯,自己也受益良多,自我感觉很好,直到看完这本书,再次感觉自己以前太low了。成甲老师提出记反思日志,就像下围棋要复盘一样,从结果倒推当初的假设,看这样的假设如何推导出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想要更好的结果,我要提供怎样的假设,下次再次遇到此类事件时,我可以如何做。

       将生活案例化,分析自己的案例,找到自己的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太酷了。美好的生活就是精细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点滴。一个人如果可以将自己管理到如此之深如此之细,还有什么好怕的。至少我不会重复地掉进同一个坑。

       这让我追思到我写日志的初衷,记录和管理。因此我将毫不犹豫地加上这个重磅武器——反思日志,毕竟谁不希望升职加薪,出任CEO,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或者征服一个男人就是征服全世界呢。

3、改变思考的习惯

       我承认女人的思维更感性,感受也颇丰富,所以我很欣赏男性思维,理性客观犀利,也曾学过很多,但是始终是不能快速切入到那个点。直到成甲老师在书中解释了“黄金思维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每遇一件事,先问自己'why"。是的,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为什么他要做这件事,这个会议开了是为了什么。当你这么发问时,很自然关注的点就会引导到目标上。我们总是很自以为是,觉得可以掌控很多,但其实人是习惯的奴役者,很多语言表情行为都是不过脑子的习惯使然,然后我们又会被这些反应左右我们的行为。所以遇事前,先问自己“为什么”,它会自动地让你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出更符合目标的有效的应对。

        好了,简答的就说这3点,知识不在多,在于真正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


二、心得:Action

1、回家带着问题扫书,将家里藏书先扫一遍;

2、完善日志;

3、刻意练习“黄金思维圈”的思维模式。


三、内容:文章架构



四、摘抄:好词好句


1、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芒格

2、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3、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界。

4、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5、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6、深度认知能力:分析问题时,能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给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7、临界知识: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8、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奥格威

9、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10、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11、拿着锤头的人,看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

12、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13、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14、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15、把生活的点滴细节管理好,就是在管理我们自己的人生。

16、只要思考终点的样子,思考目前状况到终点之间需要现在的我做什么就可以了,就不会被情绪左右了。

17、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18、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兰迪 波什

19、激励一个人(公司),不一定需要给钱,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名誉,这便能成为激励他的动力。

20、只有坚持,才能有惊人的威力。

21、我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速地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

22、把买书视为投资认知的理财。

23、持续高强度练习是提升能力的必由之路。

24、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

25、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26、结构决定走向,走向决定未来。

27、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28、拓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29、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30、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重要还是选学校重要?在我看来,选城市更重要。

31、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32、要避免错误,一是要花很多时间思考。而是要避免让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查理芒格

33、深度的认知和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

34、继学习优势、关系优势之后,认知优势将成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普及之后的新的机遇红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