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伊川县直中学  高桃枝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中学历史课题组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谈一些切身体会。

      我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关于历史学科的地位、学习兴趣、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向学生进行调查,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门副科,分值只有50分,相当于语文学科的一篇作文,在当今经济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实用价值,根本没有把这一学科放在心上,特别到了九年级毕业班,更有甚者,竟然放弃了学习历史。那么一线教师怎样才能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学效率呢?

      大多数一线的历史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颇感神秘,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又不怎么重视,我们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即使有很高的科研热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研课题,也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

      首先,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不再只做“教书匠”,而做“专家型”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进行课题研究就是这一途径的关键。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课题研究,才能专注于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研究手段和新的教学技能,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反思,教育智慧和自信就会不断提升,其对教育教学的热爱程度就会增加,个人的幸福感也会不断增强,这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其次,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涉及到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这些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课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解决。所以,中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中学历史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无论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还是基础改革的需要,最终受益的都是学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将会给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材,更加合理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必将使教师更准确的理解教育的真谛,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并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贯彻和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随笔】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