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 zset有序集合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目录

zset 有序集合

zset相关命令

zadd

zcard

zcount

zrange

zrevrange

zrangebyscore

zpopmax

bzpopmax

zpopmin

bzpopmin

zrank

zscore

zrem

zRemRangeByRank

zRemRangeByScore        

 zincrby

集合间操作

zinterstore

zunionstore

小结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张图片

zset 有序集合

        有序集合相对于字符串、列表、哈希、集合来说会有一些陌生。它保留了集合不能有重复成员的特点,但与集合不同的是,有序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浮点类型的分数(score)与之关联,着使得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是可以维护有序性的,但这个有序不是用下标作为排序依据而是用这个分数。

        下图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张图片

         分数设置好之后,就可以根据分数来进行排序。

        但是任然需要要求zset中的元素是唯一的,因为zset依然是一个集合类型。但是分数是可以重复的。zset主要还是用来存member,分数只是用来辅助的作用。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3张图片

zset相关命令

zadd

        往一个有序集合中添加member(元素)和分数。

        member是唯一的,但是分数是可以相同的,相同的分数会有什么效果?相同的分数之间排序是根据member的字典顺序进行排序的。上面有一张图很好的说明了 这点。

语法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 key 是一个最基本的键值对,是zadd的作用对象。
  • 添加的时候,既要添加元素,又要添加分数。这里的member和score称为一个pair。不要把pair理解为一个键值对。
  • XX:(exists)仅仅用于更新已经存在的元素,不会添加新元素
  • NX:(not exists)仅仅添加新元素,不会更新已经存在的元素
  • GT:greater than。仅仅当更新分数的时候,新的分数小于原来的分数才生效。
  • LT:less than。仅仅当更新分数的时候,新的分数大于原来的分数才生效。
  • CH:(changed)默认情况下,ZADD 返回的是本次添加的元素个数,但指定这个选项之后,就会还包含本次更新的元素的个数。
  • incr:此时命令类似 ZINCRBY 的效果,将元素的分数加上指定的分数。此时只能指定一个元素和分数。
  • 时间复杂度:O(\log_{2}N)。
  • 返回值:本次添加成功的元素个数

示例

        查看里面的有序集合中的元素详细: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4张图片

        但是没有分数。携带参数withscores继续查询(查询结果是升序的):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5张图片

        尝试将zhangsan的分数99改为97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6张图片

        修改的分数会自动进行移动元素位置,保持原有的升序顺序。


zcard

         获取一个 zset 的基数(cardinality),即 zset 中的元素个数

语法:zcard key

  • 时间复杂度:O(1)
  • 返回值:zset 内的元素个数。 

示例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7张图片


zcount

        返回分数在 min 和 max 之间的元素个数,默认情况下,min 和 max 都是包含的,可以通过 ( 排除。

语法:zcount  key  min  max

  •  时间复杂度:O(log(N))
  • 返回值:满足条件的元素列表个数。
  • min和max本身是可以写成浮点数的。
  • min和max默认是闭区间,如果想排除边界值,可以在数值的前面加上括号
  • 支持使用 'inf' 和 '-inf' 来表示min和max。

示例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8张图片

        排除边界值1:

        排除边界值3:

浮点数中存在两个特殊的数值:

  • Inf:无穷大
  • -inf:负无穷大

        可以使用inf和-inf来找到zset中的所有元素:


zrange

        返回指定区间里的元素,分数按照升序。带上 WITHSCORES (withsocres)可以把分数也返回。

语法: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 此处的 [start, stop] 为下标构成的区间. 从 0 开始, 支持负数.
  • 时间复杂度:O(log(N)+M)
  •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ANGE myzset 0 -1 WITHSCORES
1) "one"
2) "1"
3) "two"
4) "2"
5) "three"
6) "3"
redis> ZRANGE myzset 0 -1
1) "one"
2) "two"
3) "three"
redis> ZRANGE myzset 2 3
1) "three"
redis> ZRANGE myzset -2 -1
1) "two"
2) "three"

zrevrange

        返回指定区间里的元素,分数按照降序。带上 WITHSCORES 可以把分数也返回。 

语法: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 备注:这个命令可能在 6.2.0 之后废弃,并且功能合并到 ZRANGE 中
  • 时间复杂度:O(log(N)+M)
  •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EVRANGE myzset 0 -1 WITHSCORES
1) "three"
2) "3"
3) "two"
4) "2"
5) "one"
6) "1"
redis> ZREVRANGE myzset 0 -1
1) "three"
2) "two"
3) "one"
redis> ZREVRANGE myzset 2 3
1) "one"
redis> ZREVRANGE myzset -2 -1
1) "two"
2) "one"

zrangebyscore

        返回分数在 min 和 max 之间的元素,默认情况下,min 和 max 都是包含的,可以通过 ( 排除。

语法: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 备注:这个命令可能在 6.2.0 之后废弃,并且功能合并到 ZRANGE 中。
  • 时间复杂度:O(log(N)+M)
  •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ANGEBYSCORE myzset -inf +inf
1) "one"
2) "two"
3) "three"
redis> ZRANGEBYSCORE myzset 1 2
1) "one"
2) "two"
redis> ZRANGEBYSCORE myzset (1 2
1) "two"
redis> ZRANGEBYSCORE myzset (1 (2
(empty array)

zpopmax

        删除并返回分数最高的 count 个元素。

语法:ZPOPMAX key [count]

  • 时间复杂度:O(log(N) * M),N为有序集合的元素,M为count值
  • 返回值:删除后的,显示分数和元素的列表。
  • 如果最高分数存在多个member, 那么仍然只删除一个,并且删除的那个是经过字典序比较的最大的那个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POPMAX myzset
1) "three"
2) "3"

        携带count版本: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9张图片

        这个里面是删除的是最大值,最大值的位置位于尾部,那为什么不把最大值的元素的位置给记下来,那么这个删除操作不就成为了O(1)了?很遗憾redis目前并没有这么做,事实上redis源码中记录了这个特殊的位置,但是在删除的时候并没有调用这个特性,而是使用了一个通用的删除函数:给定一个member的值,进行时间复杂度为logN的查找,然后进行删除。 


阻塞版本zpopmax

bzpopmax

        删除并返回分数最高的 count 个元素,阻塞在有序集合为空的时候触发,直到有其他客户端向当前访问阻塞的key里面插入了新的元素,timeout表示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语法:bzpopmax  key  [key ... ] timeout

  • 时间复杂度:O(log(N))
  • 返回值:元素列表。
  • 多个key的情况,bzpopmin只从这众多的key中删除一次。
  • 有序集合里面有元素的时候,bzpopmax和zpopmax无异。

示例

redis> DEL zset1 zset2
(integer) 0
redis> ZADD zset1 0 a 1 b 2 c
(integer) 3
redis> BZPOPMAX zset1 zset2 0
1) "zset1"
2) "c"
3) "2"


有max,当然也有min,其用法和max一样。

zpopmin

        删除并返回分数最低的 count 个元素。

语法:ZPOPMIN key [count]

  •  时间复杂度:O(log(N) * M),N为有序集合的元素,M为count值
  • 返回值:删除后的,显示分数和元素的列表。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POPMIN myzset
1) "one"
2) "1"

bzpopmin

        ZPOPMIN 的阻塞版本。删除并返回分数最低的 count 个元素,阻塞在有序集合为空的时候触发,直到有其他客户端向当前访问阻塞的key里面插入了新的元素,timeout表示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语法:BZPOPMIN key  [key ...] timeout

  • 时间复杂度:O(log(N))。
  • 返回值:执行删除操作之后的元素列表。
  • 多个key的情况,bzpopmin只从这众多的key中删除一次。

示例

redis> DEL zset1 zset2
(integer) 0
redis> ZADD zset1 0 a 1 b 2 c
(integer) 3
redis> BZPOPMIN zset1 zset2 0
1) "zset1"
2) "a"
3) "0"

zrank

        返回指定元素的排名,升序。降序版本命令为zrevrank, 其用法和zrank相同,这里不对zrank做过多的讲解。

语法:zrank  key  member

  • 时间复杂度:O(log(N))
  • 返回值:排名。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ANK myzset "three"
(integer) 2
redis> ZRANK myzset "four"
(nil)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0张图片

        每一个元素进行排序之后,进行rank操作后会将其像列表一样排序如下,下面是一个对比图: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1张图片

         


zscore

        查询指定member的分数。

语法:zscore  key  member

  • 时间复杂度O(1)
  • 返回值:分数。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SCORE myzset "one"
"1"

zrem

        根据member名,删除指定的元素。

语法:zrem key  member  [ member ... ]

  • 时间复杂度:O(M*log(N)),N是整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M是参数中的member的个数。
  •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EM myzset "two"
(integer) 1
redis> ZRANGE myzset 0 -1 WITHSCORES
1) "one"
2) "1"
3) "three"
4) "3"

zRemRangeByRank

        根据排名来进行返回删除。这里的排名可以理解为zset的有序的下标。

语法: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 时间复杂度:O(log(N)+M),N是整个集合的元素个数,M是start和stop区间中的元素个数。
  •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 元素包含start和stop下标的元素。

示例

redis> ZADD myzset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myzset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REMRANGEBYRANK myzset 0 1
(integer) 2
redis> ZRANGE myzset 0 -1 WITHSCORES
1) "three"
2) "3"

也可以根据分数来进行范围删除

zRemRangeByScore        

        按照分数删除指定范围的元素,左闭右闭。

语法: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 时间复杂度:O(log(N)+M)
  •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示例

        首先插入四个元素:

        然后删除分数在1~2之间的分数,包含1和2: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2张图片


 zincrby

        为指定的元素的关联分数添加指定的分数值。

语法: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 时间复杂度:O(log(N))
  • 返回值:增加后元素的分数。

示例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3张图片

        如果想要实现减法,就将increment设置为负数: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4张图片


集合间操作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5张图片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6张图片

        之前的集合使用的集合间命令:sdiff, sunion,sinter。

        对于此处的有序集合zset同样存在这种操作,这里不做过多讲解,其使用方法和sdiff等相同。

zinterstore

        求出给定有序集合中元素的交集并保存进目标有序集合中,在合并过程中以元素为单位进行合并,元素对应的分数按照不同的聚合方式和权重得到新的分数

语法

zinterstore  desKey  numsKeys  key [key ... ] [weights weight [weight ... ]] [aggregate  < sum  |  min |  max>]
  • desKey表示最终的结果存放到哪个key。
  • numkeys描述后续有几个key参与运算。如果是三个key求交集,那么numkeys = 3
  • 为什么需要numkeys来描述?这是因为在key的参数后面还有weight参数,如果不设置numkeys,那么就无法区分后面的weight参数。这个就类似于http协议中面向字节流的一种粘宝问题。
  • weight:权重,
  • 时间复杂度:O(N*K)+O(M*log(M)) N 是输入的有序集合中, 最小的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K 是输入了几个有序集合; M 是最终结果的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 返回值:目标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示例

        在有序集合中,member才是主体,score只是辅助排序的工具。因此在比较相同的时候,只需要member相同即可,首先这里有两个key: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7张图片

        在进行zinterstore的时候, 如果是sum,那么具有相同member的就相加,如果是max,那么就去最大的,反之min就取最小的: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8张图片

        下面正式举例子,加入我们有两个key,一个是key,另外一个是key2: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19张图片        也就是如上面的手绘图一样: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0张图片

        不加任何参数: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1张图片

        如果加上权重weight: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2张图片

        这里的权重的意思就是,将key中的分数乘以2,然后将key2中的分数乘以3,然后相加。

        这里默认是将多个key相加,但是也可以进行修改,变成其他的策略,可以在weight参数后面添加上计算方式的参数:

        这里取最大值: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3张图片

         取最小值: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4张图片


zunionstore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5张图片

Redis -- zset有序集合_第26张图片

        求出给定有序集合中元素的并集并保存进目标有序集合中,在合并过程中以元素为单位进行合并,元素对应的分数按照不同的聚合方式和权重得到新的分数。

语法

  •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 时间复杂度:O(N)+O(M*log(M)) N 是输入的有序集合总的元素个数; M 是最终结果的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 返回值:目标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示例

redis> ZADD zset1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zset1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zset2 1 "one"
(integer) 1
redis> ZADD zset2 2 "two"
(integer) 1
redis> ZADD zset2 3 "three"
(integer) 1
redis> ZUNIONSTORE out 2 zset1 zset2 WEIGHTS 2 3
(integer) 3
redis> ZRANGE out 0 -1 WITHSCORES
1) "one"
2) "5"
3) "three"
4) "9"
5) "two"
6) "10"

        这里代码我就不多敲了~~~

小结

命令 时间复杂度
zadd key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O(k * log(n)),k 是添加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素个数
zcard key O(1)
zscore key member O(1)
zrank key member zrevrank key
member
O(log(n)),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em key member [member ...] O(k * log(n)),k 是删除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O(log(n)),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ange key start end [withscores] O(k + log(n)),k 是获取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evrange key start end [withscores] O(k + log(n)),k 是获取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zrevrangebyscore key max min [withscores]
O(k + log(n)),k 是获取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count O(log(n)),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end O(k + log(n)),k 是获取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O(k + log(n)),k 是获取成员的个数,n 是当前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zinter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O(n * k) + O(m * log(m)),n 是输入的集合最小的元素个数,k 是集合个数, m 是目标集合元素个数
zunion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O(n) + O(m * log(m)),n 是输入集合总元素个数,m 是目标集合元素个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redis,数据库,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