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阅读营·习惯力】3-3 社交磁力

【✨大师姐自荐✨】

关于身份认同、行为在前、社交磁力,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我到底在日志中思考的哪些?欢迎一起来碰撞呀

另外,今天完成日志采用语音输入+打字输入,有何不同的感受

来我的日志中找答案吧~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阅读营·习惯力

今日书籍:《做到》

今日主题:3-3 社交磁力

学习日期:2020年8月5日

1、[我学]今天在课程中的收获:

1.1 回顾

(1)孩子对“一缕藕丝牵大象”中毒更深

【我思】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听精时力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一缕藕丝牵大象”的含义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2)学习是有乐趣的,只不过它被披了一件很难的外衣

【我思】学习本身的乐趣是需要被游戏化/有趣的规则激发的,链接前面崔律在碎碎念中提到的多做难的事,少做容易的事,学习这件事,虽然本身有难度,但相对容易的事,难的事做到之后的成就感也会更大,所以从小就要给孩子灌输,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哈哈

(3)妖要,其他有意义的行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替代了刷手机的动作

【我思】之所以通过精时力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戒掉刷手机的习惯,就是因为崔律在课程中为我们植入了很多新的行为,比如先刷日清单,再刷小打卡,最后刷朋友圈,一般刷完前两个,就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思刷朋友圈了,所以不知不觉戒掉刷手机的习惯,是听话照做不打折的完美体现。想到这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养成刷日清单的习惯,是因为没有“听话照做”,这和我的“听话照做”的身份认同相冲突了,要改~

(4)胡英,学习中听话照做不打折,也是行为在前的体现

【我思】这个觉察真的是太棒了,而我在当时想案例的时候,却是绞尽脑汁,不禁在想为什么我回顾过往经验如此困难呢?我感觉一方面是自我觉察少,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今天大家都在说身份认同的点,而自己昨天在想实践案例的时候,只在寻找行为在前的点,一直在想,哪些事情是我之前没有意识,而因为某一个行动有意识的,把自己局限在了这一个小范围内,所以很难打开思路。下次可以尝试列出所有可以实践的点,然后再结合自身经验。

(5)惯例+自我认同

以精时力学习为例,因为做到了跟着训练营听课写日志,所以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每一次成功的经验都会增强这种信念。

【我思】说到坚持这件事,确实还挺有感触的,在2018年第1次跟100天训练营之前,会觉得有点难,但自己成功做到了,在跟第2个,第3个100天训练营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而且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坚持对于自己来说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这些经历带来的自我认同,就是能很轻松的坚持做一件事。

(6)可以通过惯例和自我认同是否一致来戒掉某些坏习惯,比如幻雪说的自己喜欢看网络小说的惯例和高效自律的自我认同是不一致的,这更能促使她戒掉坏习惯。

【我思】这个点也超级棒,时刻留意自己的自我的身份认知,多去思考当下的行为和自己的身份认知是否一致,来更好提高自我的觉察能力,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个积极主动的人,最近分舵在组织活动,有时自己的表现却并没有那么积极主动;另外自己最近通过秘密感觉正能量满满,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还是在这次分舵组织活动的沟通中,自己会有很多不懂感恩的想法,通过这些觉察,能帮助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时刻留意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还能促进自己某一身份做的更好。

(7)行为在前,@小真,通过穿裙装发现裙装没有那么不方便

1.2新知:社交磁力

(1)她律的作用

以健身为例,如果我们一个人去健身,很难坚持,但如果找一个朋友一起去,坚持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我们组建一个社群或加入一个已有社群,坚持下去的动力更强,可能性更大。

在精时力社群中,她律中的“她”指的是崔律,指的是精时力学霸,以及坚持在精时力学习的每一位小伙伴。

大家通过变化、社交、榜样、游戏等方式增进链接,增加社群粘性。比如小伙伴之间可以约着做同一件事,如早起、共读等,也可以通过团建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同伴榜样的标准:

①. 与社群有相同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心理特征。

②. 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功。

③. 有意愿帮助别人,擅长社交。

【我思】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功,在本次习惯力营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为皇后

看来想要做同伴榜样也不容易呀,原本自己对成为皇后,可能并没有那么在意,但一想到,如果最终没有成为皇后,这对自己而言或许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这将影响我的自我认同,还影响同伴榜样竞争上岗,想到这里还是默默去争取当皇后吧,哈哈. 否则“大师姐”的名望不保呀~

1.3 碎碎念:做什么像什么

(1)关于静心的实践

今天早晨娃不到5点就起床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以前,估计我早上的所有计划就都要泡汤了,但今天娃醒了之后,我并没有打断自己正在做的事情,5:30带着娃一起出去跑步,回来之后朗读,做感恩练习,听课等,全部按照原计划进行。

这也是静心的力量,没有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受到影响。

(2)关于做什么像什么,这个点来自习惯力中的身份认同。

我们回家后做的第1件事是什么?是刷手机还是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呢?这取决于我们日常的惯例,以及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改变的三个层面:

①结果改变,比如要出版一本书。

②过程改变,比如每天晚上两个小时用于写作。

③身份改变,比如成为一名作家。

崔律的三种身份:律师,拆书家,精时力导师。

崔律作为拆书家,在成长大会上成为拆书专业人士的分享

崔律第1次玩德州扑克,将德州扑克玩家的身份带入,在现场玩的过程中跟资深玩家学习,最后成为当场最大的赢家。

【思考】作为会道之人会怎样做呢?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多去寻找做事的巧劲,而非一味的靠蛮力。

所以在之后做事情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下,如何能够既省力又高效的完成该项任务。

2、[分享]过去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1)加入精时力社群,在群气氛的带动下持续学习,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更愿意在社群中分享,进而带动社群中其他伙伴学习和成长。

(2)在拆书帮分舵社群中,加入运营团队,成为同伴榜样,在参加分舵活动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

(3)为了更好的践行秘密,每天参加秘密共读,并多次发起秘密共读,现在作为州长,每天带领密友们一起共读《力量》,因为拥有州长这个身份,所以参加共读的动力也更强。

3、[我省]过去在这方面的失败栗子:

(1)自己之前建的群都慢慢变得不活跃了,反思原因,一方面没有持续的运营,在社群中没有建立起社交磁力,另一方面,没有招募同伴榜样,没有持续的话题,当时只是自己在群里面积极互动,很难调动群内小伙伴的热情。

(2)组建一起玩视频号的小群,当时建群的目的是大家彼此赋能,更好的坚持做视频号,对我而言,坚持做视频号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但群气氛并没有活跃起来,反思还是自己带群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4、[我行]它在我的新习惯上的应用:

(1)关于日清单习惯的养成,可以找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组建一个小群或加入一个小群,每天在群里介绍自己使用日清单的情况,以及发现的小妙招等。

(2)想读一本书,如果感觉自己很难啃下来,可以找同频伙伴一起读

5、[其他]A、自问+自答/B、问崔律/C、想说的话:

C、想说的话:

前两天的日志,都是通过语音输入完成的,虽然字数不少,但总感觉自己的思考跟不上

今天日志的后半部分是打字输入的,在输入的过程中,有种思如泉涌的感觉,很多思考直接蹦了出来

这样的对比,也说明自己思维的速度还是赶不上说话的速度,当用语音输入的时候,其实不仅仅是语音输入这一个行为,还有大脑的思考。

6、[预习] 《坚持》P71 例外规则:

计划做的再周全,也难免会有突发情况,比如因身体不适、天气原因、突然加班等情况,导致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为了习惯更好的养成,可以事先设定例外规则,这样不仅增加计划的弹性,同时可以减少压力。

具体如何做呢?

(1)先考虑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可以从身体状况、气候、预定事项几个维度出发

(2)考虑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法,可以减量,比如平时计划读书一小时,例外情况可以只读5分钟;也可以采用替换的方式,对于没完成的情况,第二天加倍完成;还可以设定特别的日子,正大光明的中断。

想到之前早睡早起营,设定返还押金规则的时候,会考虑例外情况,每周需要的打卡的6天中,只要有5天打卡,就可以退还押金。

自己视频号的日更规则,是每周一-周五日更,六日不更新,这算是设定特别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8-05【阅读营·习惯力】3-3 社交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