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小故事——大生码头

大生码头全貌

到过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很多次,主要是为了去看大生纱厂旧址和跑张謇马拉松,大生纱厂标志性建筑就是厂门口运河边的大生码头,码头立有一个牌坊,上书“大生马头”,而里面很多故事值得了解。

大生码头建成于1907年,主要用于大生纱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货运,那个年代的水路运输比较发达。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选址南通西北的唐家闸,既有“一城三镇”的城市规划考虑,也有方便水路运输的需要,厂门建在运河边,运输进出绝对方便。在运河边建一个牌坊,也是纱厂的重要标识。

早年旧码头
拆除前的旧码头

码头牌坊上面的字由张謇亲自题写,临河的一侧写着“大生马头”,靠厂门的一侧写着“利用厚生”。外面的“大生马头”,主要是给过往船只识别地标,内侧的“利用厚生”,表明他奉旨办厂,尽物之用,富裕民众。码头牌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新世纪之后重新修建,不知道是失误还是故意为之,牌坊两面的字都变成了“大生马头”。

拢船靠岸,停车卸货三连点

注意看,是“大生马头”,不是“大生码头”,而且马字里面只有三个点,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先说“马头”,为什么没有“石”字旁。古时候码头的“码”,没有“石”,是骑的“马”,这是因为过去人们经常骑马出行,到了河边,需要下马再乘船,所以大家把停船的地方叫做“马头”。到了明朝,因为码头用石头砌成,慢慢演变成为“码头”。后来到了清朝,又写回成了骑马的“马”。据说这是因为清朝是在马背上得到天下,有石头的码头,会被认为是马前有石,成了“绊马石”,所以为了避讳,用“马头”。所以上面的并非错字了。

再说是三点马,而不是四点马。这里有三个典故解释。

第一, 古有汉碑,有马字写三点,是因为书法上的便利,所以这并不是张謇自创。

第二,当年张謇题了三点马字,很多人问他,是不是少了一个点,张謇解释说:“造个码头、拢船靠岸、停车卸货三连点,才得稳”。从此之后,南通就多了一条歇后语——码头三只脚,才得稳!

第三,有个传说的小故事。 1895年大生纱厂筹建,1899年5月开机生产,经过几年经营,已经初成规模。牌楼建成以后,翁同龢的侄子从常熟到南通,受他叔叔的委托,前来向张謇祝贺。张謇带他到运河边参观大生码头。翁见马字仅有三点,问为何。张謇长叹息良久说:“厂里的机器虽然已经转动,但资金周转仍然有困难,好比此马仅有三只脚,指望它一骑绝尘,实在是困难啊!”翁侄听了之后,也为之扼腕叹息,然后说:“等我回去禀报叔叔,让他给你援助支持,必定让这匹马跑得又快又远”。不久之后,张謇果然得到翁同龢资金支持,周转相对宽裕一些。

后来有人说,以翁同龢学识和对汉碑的研究,不会不知古人马字三点是书法上的便利,怎么会被学生张謇以此借故寄托感慨。只是因为两人的师生情谊深厚,翁老全力支持张謇办成事业,也是内心所愿。这一典故后来也成为大生的美谈,一直流传至今。

牌坊的两侧,刻着当年翁同龢祝贺大生开机生产,送给张謇的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翁同龢对联

通扬运河的水运已不如当年繁忙,大生码头也已失去当年的热闹,但走过码头的牌坊,就会想起当年热闹繁忙,和那值得传颂的故事。


2021年8月11日

周杰于上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謇小故事——大生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