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写作路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写作水平一直都很普通,是那种放在一堆文章里,老师只会瞄两眼就丢开的文章。以前,有个人对我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连吃饭睡觉都能写一篇文章。言外之意,就是太啰嗦,废话连篇,口水话又太多。我不以为意,还对这种评价嗤之以鼻:是你不懂欣赏才对!而写作风格一如往昔,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上了高中,我们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我眼里的议论文,是用好几个理由来证明一个道理,再用总分总结构,搞定!可我的写作水平还是那样,分数在班上算中等,虽然有个大框架,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漏洞百出。这些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很多都掺杂个人观点,案例也不多,翻来覆去用的就那几个。而我看别人的文章,一开头就知道,绝对的精文,瞧瞧人家那遣词造句的功底,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可以当高考满分作文。

如果说,不看议论文,看看其他类型的文章,比如抒情文,散文,记叙文,我的文章总给人一种单纯记录事情的感觉,还很啰嗦,很抽象,干瘪,好几句话都是重复的,完全没有一点画面感。可再看别人写的,一趴啦的诗句,比喻拟人排比,气势有了,优美也有,到处都是名家说过的好句子,不由得长叹一声:太难了!

等上了大学,我的写作便再无提升,主要是因为写作技能没处用。我唯一的写作,就是写日记。从大一到大二,我的两个日记本都写完了,可上面的内容不忍直视。要么是矫揉造作,孤独啊,悲伤啊,满腔愁绪在我的笔下,变成了通篇的废话;要么是吃喝拉撒睡,昨天做了啥,今天在做啥,明天要做啥,和每日安排如出一辙,像个没有感情的记事本。而且,字数从一开始的一整页到后来的半页,再到后面的寥寥几句,我只感到无趣。

从大二下学期暑假,我开始看好的书,看完写篇读后感。其实压根儿不算读后感,更像是加长版的简介。如果问我收获了什么,我只想说,这本书,我曾看过。内容呢?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可我居然还能坚持,也算是有苦劳。

再往后,我很幸运,得到一个好朋友的提点: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放到网络上,比如一些软件之类的,而不是孤芳自赏,这样对你的写作也有帮助的。于是,我开始在上写。一开始,有好多东西可写,可越往后,越觉得无趣,感觉自己的生活一成不变,没什么可写的了。可我还是在坚持日更。

在日更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疲惫,我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有的文章寥寥几字,可点赞数和阅读数可以上百上千,而我写的一千字以上,阅读数和点赞数少之又少,越发觉得没什么能激励我写作。可是,或许只是想坚持到感动自己吧,一天又一天,我像只蜗牛,缓慢的爬行。

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大概是因为,读到的精品还远远不够,自己的初稿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很多观点也没有与众不同到让他人眼前一亮。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看了几本写作书就能写出好文章的,但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上刀山下火海才能完成的。写作需要的东西不多,笔和纸,或者手机电脑;写作需要的东西也多:源源不断的素材,灵感,批判性思维,新颖的观点,搭框架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漫写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