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 一、RAID的介绍
    • 二、RAID的分类#
      • 2-1 RAID 0
      • 2-2 RAID 1#
      • 2-3 RAID 3
      • 2-4 RAID 5
      • 2-5 RAID 6
      • 2-6 RAID 10(先做镜像,再做条带化)
      • 2-7 RAID 01(先做条带,再做镜像)
      • 2-8 RAID比较
    • 三、磁盘阵列卡
    • 四、RAID卡的接口类型:
    • 五、RAID热备盘

一、RAID的介绍

  •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旧称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简称磁盘阵列。利用虚拟化存储技术把多个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或多个硬盘阵列组,目的为提升性能或减少冗余,或是两者同时提升。
    简单来说,RAID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硬盘,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实体硬盘
  • 常用的RAID级别:
    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等。
    RAID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通过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了数据存取速度。
    通过对一个阵列中的几块磁盘同时读取,减少了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 RAID实现的方式
    外接式磁盘阵列:通过扩展卡提供适配能力
    内接式RAID:主板集成RAID控制器,安装OS前在BIOS里配置
    软件RAID:通过OS实现,比如:群晖的NAS
    1-1 RAID存储方式#
    分块:将一个分区分成多个大小相等的、地址相邻的块,它是组成条带的元素
    条带:同一磁盘阵列中的多个磁盘驱动器上的相同“位置”(或者说相同编号)的分块
    1-2 RAID逻辑卷#
    我们常常将一块硬盘分成两个C盘和D盘(windows系统),这里的C盘和D盘就是逻辑卷,此处反过来,将多块硬盘虚拟成一块逻辑盘。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1张图片

二、RAID的分类#

2-1 RAID 0

没有容错设计的条带硬盘阵列,以条带形式将RAID组的数据均匀分布在各个硬盘中。

优点:追求最大容量(将多个物理硬盘虚拟成一个逻辑磁盘)、读写速度,实现成本低。

缺点: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2张图片

总结:“Radi0一时爽,数据火葬场”

2-2 RAID 1#

RAID 1又称磁盘镜像,数据同时一致写到主硬盘和镜像硬盘。所以磁盘利用率只有50%。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

优点:追求最大安全性

缺点:磁盘利用率低,成本高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3张图片

2-3 RAID 3

带有校验的并行数据传输阵列,数据条带化分布在数据盘中,同时使用专用校验硬盘存放校验数据

注意:有效容量 RAID 3=(N-1)*单块硬盘大小,其中N为硬盘总数量。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4张图片

2-4 RAID 5

与RAID 3机制类似,但校验数据均匀分布在各数据硬盘上,RAID成员硬盘上同时保存数据和校验信息,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信息保存在不同硬盘上。RAID 5是最常用的RAID方式之一

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可靠性高,允许坏1块盘,不影响所有数据。
可用容量:N-1。磁盘利用率(N-1)/N。
RAID-5 是一种将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存储成本兼顾的方案。是目前使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
组建RAID 5最少3块盘,允许坏一块盘。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5张图片

说明:P为奇偶校验校验和相应的数据
优点:兼顾到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

2-5 RAID 6

RAID 6技术是在RAID 5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扩展RAID 5等级。校验盘分为:横向校验盘和斜向校验盘

优点:快速的读取性能,数据冗余性好,更高的容错能力

缺点:很慢的写入速度,RAID控制器在设计上更加复杂,成本更高,因此RAID6在实际环境中应用的比较少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6张图片

2-6 RAID 10(先做镜像,再做条带化)

将镜像和条带进行两级组合的RAID级别,第一级是RAID 1,第二级为RAID 0
RAID 10技术需要至少四块硬盘来组建,其中先分别两两制作成RAID 1磁盘阵列,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然后再对两个RAID 1磁盘阵列实施RAID 0技术,进一步提高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这样子从理论上讲,只要坏的不是同一组中的所有硬盘,那么最多可以损坏50%的硬盘设备而不丢失数据。RAID 10技术继承了RAID 0的高读写速度和RAID 1的数据安全性。

RAID 10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RAID级别,磁盘利用率50%

优点: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
缺点:CPU占用率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这种新结构的可扩充性不好,成本高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7张图片

2-7 RAID 01(先做条带,再做镜像)

N(偶数,N≥4)块盘先组合成一个RAID0,再组成一个RAID1。
读写性能与RAID 1+0相同;
由于RAID 0+1时,先做RAID 0,没有数据备份,因此数据可靠性来说比RAID 1+0要更差。 实际使用较少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8张图片

2-8 RAID比较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9张图片
【服务器】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_第10张图片

三、磁盘阵列卡

阵列卡是用来实现RAID功能的板卡,通常是由I/O处理器、硬盘控制器、硬盘连接器和缓存等一系列组件构成的。

不同的RAID卡支持的RAID功能不同:
例如支持RAID0、RAID1、 RAID5、 RAID10等

四、RAID卡的接口类型:

IDE接口、SCSI接口、SATA接口、SAS接口
阵列卡的缓存
缓存(Cache)是RAID卡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RAID卡先将数据传送到缓存,再由缓存和外边数据总线交换数据。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RAID卡的实际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大缓存可以提高命中率
不同的RAID卡出厂时配备的内存容量不同,一般为几兆到数百兆容量不等

五、RAID热备盘

作用:相当于是在 raid里面再做一个备份,比如说本来Raid里面是只允许坏一个盘的情况下系统和数据依然正常运行,但是坏两个就不行了,但是加了热备之后就可以同时坏两个盘都没问题,就多了个保险。

原理:热备盘相当于帮Raid阵列多做多个备份,如果Raid陈列里其中一个盘坏了,这个热备盘就会顶替Raid里的那个坏盘,同时利用异或校验算法,把坏盘上面的数据原样做出来并存储在热备盘中。这样一来就等于Raid没受到损坏,然再找个一个同样的盘把坏盘替换掉,Raid和热备盘的状态又正常了。

配置磁盘阵列常见的命令:后续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安全,服务器,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