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二

前面学习了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树立一个更大的目标)和公地悲剧(达成共识、强制执行),学习其他的基模,掌握其行为方式及解决之道。

1、目标侵蚀。有些系统不仅只是对试图改变它的政策措施具有阻力,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还在持续恶化。比如我们常说的恶性循环,举例说明,我们学习成绩不好,就没有动力学习,越是不学习成绩越不好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通常主体有一个目标,如果系统的实际状态与目标或者期望相比存在差距,主体就会采取行动进行反馈,但是主体感知到的系统状态与实际状态并不一致,而且通常对坏消息更加敏感,期望的系统状态会收到感知到的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会降低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越差。也就是说,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系统会慢慢的越来越差,温水煮青蛙。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比如要立一个长期的不能轻易达到的目标,要有使命感,终生为之奋斗的事情;二是不断地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将过程中的不好结果视为临时挫折,视为一种锻炼,一种历练,将破罐子摔破的恶性循环提升为向上的增强回路:事情越好,我就越努力,把事情做到更好。

2、竞争升级。竞争升级源于增强回路,相互竞争的参与者都试图超越对方,占据上风。犹如其他陷阱一样,竞争升级也不一定就是坏事,都是陷阱也是机会。竞争升级如果大家争夺的是一些符合人们期望的目标,比如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会加速整个系统的进步;如果是一些不好的,比如地区或种族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会越演越烈,越严重。竞争升级的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负面宣传、价格战等等,有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竞争升级的过程中有可能突破底线,即便是和平的理性的竞争,也有可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因为停不下来。

如何解决呢?理想的方式使一方主动让步,降低其系统状态,从而让竞争对手的状态也随之下降,但是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前提条件是一方真要有这样的决心,而且在这个竞争过程中还能生存下来,没有被竞争对手击倒。还有一种方式使通过谈判达成协定。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设计到系统设计的活动,比如加入其他因素,引入一组新的平衡控制回路,使竞争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

竞争无处不在,保持初心和开放,顺应时势,增强而非减弱。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