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二章—物理层 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题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OSI 参考模型并没有为网络协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OSI 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用于描述网络通信的不同层次,但它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协议实现细节。
  2. 在早期 ARPANET 中,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接口消息处理器)负责在网络节点之间转发数据包。从功能上来说,IMP 可以被视为现代路由器的前身,因为它们都负责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3. ARPANET 研究工作中并没有提出 IPv6 地址的划分方法。IPv6 是在后来的网络发展中才被提出和标准化的。
  4. 物联网技术是在 Internet 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射频标签、传感器等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然而,物联网并没有直接解决 IP 地址匮乏的问题,因为物联网设备通常使用 IPv6 地址,而 IPv6 地址空间虽然很大,但仍然有限。

1.关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标志性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ARPANET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分组交换理论的正确性
  • B、OSI参考模型为网络协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C、TCP/IP的广泛应用为更大规模的网络互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D、E-mail、FTP、TELNET、BBS等应用展现出网络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B

2.早期ARPANET中使用的IMP从功能上看,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 )

  • A、

    路由器

  • B、

    集线器

  • C、

    网桥

  • D、

    基站

答案:A

3.对ARPANET研究工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方法
  • B、提出了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二级结构概念
  • C、提出了分组交换的协议与实现技术
  • D、提出了IPV6地址的划分方法

答案:D

4.以下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物联网实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B、物联网利用射频标签与传感器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
  • C、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缓解ip地址匮乏问题
  • D、物联网构建了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

答案:C

1.4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1.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功能是资源共享,而不是数据通信、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或分布式处理。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2. 广域网的特征包括它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要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服务,研究的重点是宽带核心交换技术。而线路交换技术通常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广域网的核心技术。
  3. 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LAN,WAN 代表广域网,SAN 代表存储区域网络,MAN 代表城域网。
  4. 宽带城域网的核心业务是传统电信、有线电视与 IP 业务的融合。扩大宽带接入的规模与服务质量对于发展宽带城域网应用至关重要。完善的光纤传输网是宽带城域网的基础,但第二层交换机并不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设备。
  5. 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
  6. 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和人体区域网。
  7. TCP/IP 协议是互联网中常用的协议,但并不是所有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都必须遵循 TCP/IP 协议,还可以使用其他协议。

1.和通信网络相比,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功能是()

  • A、数据通信
  • B、资源共享
  • C、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D、分布式处理

答案:B

2.以下关于广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
  • B、广域网要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服务
  • C、广域网研究的重点是宽带核心交换技术
  • D、广域网的核心技术是线路交换技术

答案:D

3.局域网,英文缩写为()

  • A、WAN
  • B、LAN
  • C、SAN
  • D、MAN

答案:B

4.以下关于宽带城域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传统电信、有线电视与IP业务的融合成为宽带城域网的核心业务
  • B、扩大宽带接入的规模与服务质量是发展宽带城域网应用的关键
  • C、第二层交换机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设备
  • D、完善的光纤传输网是宽带城域网的基础

答案:C

5.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主要指计算机()、()和()

答案:

第一空: 

硬件

第二空: 

软件

第三空: 

数据

6.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包括()、()、()、()和()

答案:

第一空: 

广域网

第二空: 

城域网

第三空: 

局域网

第四空: 

个人区域网

第五空: 

人体区域网

7.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TCP/IP协议

答案:错

1.5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 网络拓扑研究的是通信子网中节点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而不是资源子网中的节点结构关系问题。

  2. 在环状拓扑结构中,数据只能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

1.以下关于网络拓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网络拓扑研究的是( )

  • A、网络拓扑研究的是资源子网中节点结构关系问题
  • B、拓扑学将实体抽象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面
  • C、基本的网络拓扑有星状、环状、总线型、树状与网状等5种
  • D、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大的影响

答案:A

2.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节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
  • B、环中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逐站传送
  • C、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 D、环的运行和维护协议复杂

答案:B

1.7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1.7.1数据交换方式
  1. 分组交换中对分组的长度是有限制的,通常最大分组长度为 1500 字节左右;虚电路方式中也需要路由选择;数据报方式允许分组乱序到达目的地;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都适合突发数据交换。

  2. 数据报传输方式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数据报方式适用于短报文、突发性通信。

  3. 存储转发交换可以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和分组交换。

  4. 在线路交换中,不同用户的数据是不可以共享线路的,这是线路交换的特点之一。

  5. 在虚电路中,同一次数据传输,每个数据分组传输的路径是相同的,这是虚电路的特点之一。

1.下列关于分组交换的正确描述是()。

  • A、分组交换中对分组的长度没有限制
  • B、虚电路方式中不需要路由选择
  • C、数据报方式中允许分组乱序到达目的地
  • D、虚电路方式比数据报方式更适合突发数据交换

答案:C

2.以下关于数据报传输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 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 C、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 D、数据报方式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答案:D

3.存储转发交换可以分为()和()。

答案:

第一空: 

报文存储转发交换

第二空: 

分组交换

4.在线路交换中,不同用户的数据是不可以共享线路的。

答案:

5.在虚电路中,同一次数据传输,每个数据分组传输的路径可以是不同的。

答案:

1.7.2网络延时和通信服务类型
  1. 分组在网络中产生的总延时等于处理延时、排队延时、发送延时和传播延时以上 4 种延时的总和。

  2. 传播延时=传输介质的长度÷电磁波传播速度,即1000(2*10^8)≈5ms。

  3. 发送数据长度为 1500B 的分组需要的时间=分组长度÷发送速率,即1500/(1*10^9)≈12µs。

  4. 面向连接的服务只是在可靠的数据传输中才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例如 TCP 协议,而在不可靠的数据传输中,例如 UDP 协议,并不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

1.分组在网络中产生的总延时等于()、()、()和()以上4种延时的总和。

答案:

第一空: 

处理延时

第二空: 

排队延时

第三空: 

发送延时

第四空: 

传播延时

2.主机之间传输介质的长度D=1000km,电磁波传播速度为2*108m/s,则传播延时为()ms。

答案:

第一空: 

5

3.路由器端口的数据发送速率为1Gbps,发送数据长度为1500B的分组需要()µs。

答案:

第一空: 

12

4.面向连接的服务必须要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

我的答案:

1.8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8.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语义是指协议中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的部分。

  2.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称为协议。

  3.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4. 层次结构是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1.网络协议中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的部分称为( )

  • A、语义
  • B、语法
  • C、时序
  •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称为(  )

答案:

第一空: 

协议

3.网络体系结构是具体的,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抽象的。()

答案:错

4.层次结构是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答案:对

1.8.2OSI参考模型
  1. 在 OSI 模型中,物理层处于最低层,负责物理连接和传输介质的管理。

  2. OSI 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

  3. 数据链路层位于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4. 在 OSI 模型中,应用层处于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和服务。

  5.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负责提供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功能。

  6. 在 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保证端到端的可靠性,通过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7. OSI 参考模型总共包括 7 层,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是帧,网络层的传输单元是分组。

1.在OSI模型中,处于最低层的是()。

  • A、会话层
  • B、物理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答案:B

2.制定OSI参考模型的是( )。

  • A、ITU
  • B、ISO
  • C、CCITT
  • D、NSF

答案:B

3.OSI参考模型中,位于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是()层。

  • A、会话层
  • B、表示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答案:C

4.在OSI模型中,处于最高层的是()。

  • A、会话层
  • B、表示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答案:D

5.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路由选择。

  • A、网络层
  • B、表示层
  • C、物理层
  • D、数据链路层

答案:A

6.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可靠性是在( )上完成的。

  • A、网络层
  • B、传输层
  • C、物理层
  • D、数据链路层

答案:B

7.OSI参考模型总共包括()层,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是(),网络层的传输单元是()。

答案:

第一空: 

7

第二空: 

第三空: 

分组

1.8.3TCP/IP参考模型
  1. TCP/IP 协议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由 IP 协议提供的,IP 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2. IP 协议是无连接的,其信息传输方式是数据报。

  3. TCP/IP 模型由低到高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层次。

  4. TCP 协议是一种可靠、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1.TCP/IP协议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由( )提供的。

  • A、IP协议
  • B、TCP协议
  • C、ICMP协议
  • D、IGMP协议

答案:A

2.IP协议是无连接的,其信息传输方式是( )

  • A、点到点
  • B、广播
  • C、虚电路
  • D、数据报

答案:D

3.TCP/IP模型由低到高分别为( )、( )、( )、( )层次

答案:

第一空: 

网络接口层

第二空: 

网络层

第三空: 

传输层

第四空: 

应用层

4.TC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答案:

2.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1. 物理层的数据单位称为比特。

  2. 物理层屏蔽了传输介质的差异性,而不是 Ethernet 与 IP 的差异性。

  3.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把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互转换。

1.物理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 )。

  • A、比特
  • B、字节
  • C、
  • D、分组

答案:A

2.以下关于物理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比特流通过传输介质的正确传输、
  • B、连接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可以有不同类型,如光纤与无线通信线路等
  • C、物理层协议可以分为基于点-点通信线路与机遇广播线路两类
  • D、物理层屏蔽了 Ethernet与IP的差异性

答案:D

3.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 )。

  • A、把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互转换
  • B、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 C、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D、以上都是

答案:A

2.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及通信方式
  1. 模拟信号的电平是连续变化的。

  2. 用 0、1 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叫做二进制信号。

  3.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4. 将数字信号转变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5. 同步通信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在每个数据字符前后加上同步字符,以保证数据的同步传输,因此同步通信的传输效率更高,更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6. 物理层并没有屏蔽 Ethernet 与 IP 的差异性,而是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物理接口和传输规范,使不同的网络协议可以在相同的物理媒介上传输。

  7. 数字信号在基带上传输时需要进行编码,以便在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解码和还原原始数据。

1.( )信号的电平是连续变化的。

  • A、数字
  • B、模拟
  • C、脉冲
  • D、二进制

答案:B

2.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叫做( )

  • A、数字
  • B、模拟
  • C、脉冲
  • D、二进制

答案:D

3.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

  • A、单工
  • B、半双工
  • C、全双工
  • D、上述三种均不是

答案:C

4.( )是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 A、解调
  • B、采样
  • C、调制
  • D、压缩

答案:C

5.同步通信比异步通信的传输效率高,因此同步通信更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

答案:对

6.物理层屏蔽了Ethernet与IP 的差异性。( )

答案:错

7.数字信号在基带上传输时不需要进行编码。( )

我的答案:

2.3 频带传输技术

  1. 1Mbps 等于 1×1000kbps。

  2. 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 )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3. 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码元数,用于描述码元传输速率。

  4. 将数字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将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5. 调制速率等于数据传输速率除以多相调制的相数 k。

1.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1Mbps等于()。

  • A、1×1000Gbps
  • B、1×1000bps
  • C、1×1000kbps
  • D、1×1000Mbps

答案:C

2.改变载波信号角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的是()

  • A、ASK
  • B、FSK
  • C、PSK
  • D、QPSK

我的答案:B

3.用来描述码元传输速率的是()。

  • A、波特率
  • B、比特
  • C、比特率
  • D、数据速率

答案:A

4.数字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

答案:

第一空: 

调制

第二空: 

解调

5.如果数据传输速率为14400bps,多相调制的相数k=8,则调制速率为()baud。

答案:

第一空: 

1800

2.4基带传输技术

2.4 .3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定理
  1.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在无噪声信道中,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Rmax=2B(bps),其中 B 为信道带宽。

  2.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中,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C=Blog2(1+S/N)(bps),其中 B 为信道带宽,S 为信号功率,N 为噪声功率,S/N 为信噪比。

1.电话线路带宽B=3000Hz,根据奈奎斯特准则,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答案:

第一空: 

6000bps

2.已知:S/N=30dB,带宽B=4000Hz,根据香农定理,则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答案:

第一空: 

40kbps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