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PID——智能车双车接力中的两轮直立车

课件:

PID 控制并不需要对系统进行精确的分析,因此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所以我们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主要靠实验整定参数。
课件中PID的整定:

  1. 先让KD,KI为0,设置KP,发现控制曲线不收敛,说明KP小了,增大KP。
    2021-02-04_第1张图片

  2. 增大KP。发现持续振荡,需要消抖,引入KD。
    2021-02-04_第2张图片

  3. 引入KD。系统能稳定了,但时间过长,且两个震荡周期后才稳定。要增大KD。
    2021-02-04_第3张图片

  4. 增大KD。曲线更平滑了,平衡到达地更快了。但存在稳态偏差,引入KI。
    2021-02-04_第4张图片

  5. 引入KI。稳态误差没了,但稳定时间增大了。
    2021-02-04_第5张图片

课件中还进行了PID控制分析、状态空间极点配置、线性二次最优控制,这些都是啥,对做车有没有用还需要再学习。

B站视频:《PID讲解电赛必备 小白入门》

  1. KP。看出偏差很大。视频上说根据速度慢看出KP不够的,我觉得从偏差上更能体现。在一个视频上看,据说,KP足够的话,平均也可以到稳态,没有静态偏差的那种。不知道对不对。
    2021-02-04_第6张图片

  2. KP提高。视频说的速度有所提升我很难看出来。我觉得速度两个指标:一个是曲线第一次到达设定值,另一个是肉眼可见基本没有大的震荡。就此来说,第二个指标确实更好了。倒也说的通。
    2021-02-04_第7张图片

  3. 增大KP。明显出现震荡,确实要引入KD了。
    2021-02-04_第8张图片

  4. 两次增大KD。还是有震荡,继续增大。
    2021-02-04_第9张图片

  5. 震荡几乎没了。还剩个小尖。这个用管吗?
    2021-02-04_第10张图片

  6. 没有尖尖了,但有静态误差,需要KI。

2021-02-04_第11张图片

  1. 那个尖尖又出来了,仿佛前面工作都白做了。后面还有一堆震荡。视频提出了积分限幅,很有意思。他给积分设置了一个上限应该。这里还不太理解这个积分上限的意义。其实I和D对曲线的影响也不是很明白。
    2021-02-04_第12张图片
  2. 尖角和震荡没了!太神奇了,PID都引入反而更糟时,一定要试试引入积分限幅。
    2021-02-04_第13张图片
  3. 尖角再次出现。视频说的积分作用太慢我觉得是不是那个尖角上有一个短暂的稳态,是KI让它下坡最后到最终的稳态的,这样的话,确实有道理。
    2021-02-04_第14张图片
  4. 积分偏大?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KI会加大抖动?
    2021-02-04_第15张图片
  5. 到这里结束了。还是有尖尖……
    2021-02-04_第16张图片
    以上两个案例学习,知道了几个参数,KP,KD,KI,积分限幅。
    一般都是按照PDI的顺序整定的。
    KP太小时曲线是发散的。增大,曲线会持续大幅度震荡,或者控制时间的两个参数,会有提升的空间。这时再提高KP,也不要太贪。然后再引入KD,逐渐增大,曲线会变平滑,稳定时间会缩短。如果有稳态误差,引入KI,直到消除稳态误差。如果出现了抖动,引入积分限幅。如果存在两个稳态,说明KI小,还得加大。尽量找到一个没有抖动也没有两个稳态的KI。

《智能车制作》

  1. 电机转速闭环控制方法
    给出了图:
    2021-02-04_第1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期垃圾博客,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