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

  • 1 eMMC/SD是什么?
  • 2 SD卡有哪些种类?
    • 2.1 按照大小尺寸分类
    • 2.2 按照容量大小分类
    • 2.3 按照通信接口分类
    • 2.4 按照支持电压不同分类
  • 3 关于存储卡UHS-I、UHS-II、UHS-III总线标准
  • 4 UHS-I 卡的工作模式/类型/上电时序命令
  • 5 Layout注意事项
    • 5.1 eMMC Layout注意事项
    • 5.2 SD卡连接器 Layout注意事项
  • 6 参考链接


1 eMMC/SD是什么?

eMMC (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是MMC协会订立、主要针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内嵌式存储器标准规格。eMMC在封装中集成了一个控制器,将NAND Flash芯片和控制芯片设计成1颗MCP芯片,提供标准接口并管理闪存,使得手机厂商就能专注于产品开发的其它部分,并缩短向市场推出产品的时间。同时其接口电压可以是1.8V或者是3.3V。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Card)存储卡,是用于手机、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脑、MP3和其他数码产品上的独立存储介质,一般是卡片的形态,故统称为“存储卡”,又称为“数码存储卡”、“数字存储卡”、“储存卡”等。
所有SD卡也都使用NAND Flash芯片+控制器的结构。标准SD卡主要由硬件接口、卡接口控制器、内部寄存器、存储器以及电源检测单元等部分组成。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2张图片
NAND Flash有4种类型:SLC(Single level Cell),MLC(Multi level Cell),TLC(Triple level Cell),QLC(Quad level Cell)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3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4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5张图片
就是车载的环境实验更加严格,高低温的时间,高温高湿的时间都会更长。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6张图片
由于NAND Flash芯片厂专注eMMC生产,而eMMC主要是以MLC型NAND Flash晶片生产为主,这也促使NAND Flash大厂三星、东芝等纷将产能转去生产MLC NAND Flash,MLC将会成为市场主流,其价格会有下降趋势,后续与TLC价格差异会越来越小。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7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8张图片
国产存储等待一场革命

2 SD卡有哪些种类?

2.1 按照大小尺寸分类

SD卡按照外形大小分为标准尺寸SD卡、Mini SD卡和Micro SD卡。除了外形有所差异外,引脚数量与编号也有所不同,其中Mini SD相对于标准SD,增加了2个NC引脚,Micro SD相对于标准SD,减少了1个VSS引脚。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9张图片
Micro SD Card,原名Trans-flash Card(TF卡),2004年正式更名为Micro SD Card,由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主要用于移动电话。与miniSD卡相比,microSD卡体积更为小巧,尺寸为11mm×15mm×1.4mm,它仅有标准SD卡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的存储卡。它也能通过SD转接卡来接驳于SD卡插槽中使用。

2.2 按照容量大小分类

SD卡按容量(Capacity)分类,可以分为标准容量卡、高容量卡,扩展容量卡。
Standard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SC)
High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HC)
Extended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XC)

容量等级 容量范围 磁盘格式(文件系统/操作模式)
SDSC 上限至2GB FAT 12, 16
SDHC 2GB至 32GB FAT 32
SDXC 32GB至2TB exFAT
SDSC容量有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512MB、1GB、2GB。
SDHC容量有2GB 、4GB、8GB、16GB、32GB。
SDXC容量有32GB、48GB、64GB、128GB、256GB、512GB、1TB、2TB。

2.3 按照通信接口分类

SD卡/TF卡支持SD和SPI两种通信接口,标准SD卡总共有6条信号线和3条电源线,分别支持SD和SPI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其引脚关系如下表所示。SD卡支持1线到4线数据传输设置,上电后,SD卡默认为1线模式,即使用DAT0传输数据。初始化后,主机可以改变线宽(采用1~4线任意模式)。
SD卡(SD模式):1-data3,2-cmd,3-vss,4-vdd,5-clk,6-vss,7-data0,8-data1,9-data2.
SD卡(SPI模式):1-CS,2-DI(MOSI),3-VSS,4-DD,5-SCLK,6-VSS,7-DO(MISO),8-RSV,9-RSV
TF卡(SD模式):1-data2,2-data3,3-cmd,4-vdd,5-clk,6-vss,7-data0,8-data1
TF卡(SPI模式):1-rsv,2-cs,3-di,4-vdd,5-sclk,6-vss,7-do,8-rsv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0张图片

2.4 按照支持电压不同分类

SD卡按供电范围划分,分两种:
High Voltage SD Memory Card(高电压SD卡): 操作的电压范围在2.7-3.6V;
UHS-II SD Memory Card(双电压SD卡): 操作的电压范围VDD1: 2.7-3.6V, VDD2: 1.70-1.95V

常规的SD存储卡(非UHS-II卡)具备支持3.3V VDD的第一排针脚,可用在总线接口中(如默认速度模式、高速模式和UHS-I模式)。
随着存储卡容量的增加,需要更快的总线速度以缩短存取时间。为支持UHS-II跟UHS-III更高的传输速度而设计第二排金手指,如下图所示。
因为使用第二排针脚上的低电压信号,使得UHS-II和UHS-III比UHS-I能提供更快的总线速度。而第一排针脚接口使UHS-II/UHS-III存储卡能向下兼容于传统主机设备。
在第二排针脚中包含了1.8V VDD,让UHS-II / UHS-III卡可选择两种不同的电压供应(3.3V或1.8V)。
如果卡片上标识有LV,即LVS(Low-Voltage Signaling)简写,低信号电压。说明该卡可兼容两种信号电压。

特别提醒,如果买了UHS-II存储卡,也得配套支持UHS-II的读卡器才能物尽所用,而且电脑得支持USB3.0以上。支持UHS-II的读卡器,机身有UHS-II(SD4.0)字样。UHS-II读卡器除了能读写UHS-II存储卡外,也向下兼容UHS-I存储卡。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1张图片
UHS-II卡接口定义如下,注意7-8脚DAT[1:0]在这里用于提供RCLK。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2张图片

3 关于存储卡UHS-I、UHS-II、UHS-III总线标准

在存储卡中,经常会提到一个SD卡总线标准UHS,是为UHS设备设计的。所述的UHS的英文全称为Ultra High Speed,适用于SDHC和SDXC。UHS目前有UHS-I、UHS-II、UHS-III这3个等级划分。
支持第一代超高速UHS-I的SD卡的理论传输速度可达104MB/s(最大读取速度),支持UHS-II的SD卡产品理论传输速度可达312MB/s(最大读取速度),支持UHS-III的SD卡产品理论传输速度可达624MB/s(最大读取速度),如下表所示。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3张图片
FD即为Full Duplex全双工,HD即为Half Duplex半双工。
UHS-II增加两个额外的操作模式,分别为FD156 (156 MB/s, 52Mhz, 0.4 V) 和HD312 (312 MB/s, 52 Mhz, 0.4 V)。后者HD312更高速,它是运用两个低压数据通道来实现的,每个通道提供156MB/s的速度,也就是双通道。至于UHS-II采用何种操作模式来传输,取决于卡本身支持哪种模式。支持UHS-III的卡是在UHS-II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引入了两个新的全双通道模式:FD312 (312 MB/s) 和FD624 (624 MB/s)。
基本上是中高端的相机才支持UHS-II标准,不少入门机型仍然不支持UHS-II标准。支持UHS-II的存储卡在录制4K及4K以上视频和高速连拍时,可以依靠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获得较佳的拍摄体验。

对总线速度的解读:
SDR(Single Date Rate), 一个周期只能采集一次数据,即一个bit,由于SD卡是4条数据线并行传输,所以一个周期能传输4bit,如果频率是50MHz(即1秒传输次数为50 000 000),那么1秒能传输的数据量为25MB。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各种SDR模式里面,频率上限是速度上限的两倍(所以在UHS-I速度模式下,时钟频率最高可达208MHz)。而对于DDR(Double Data Rate),在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可以采集数据,也就是单一周期内可读取或写入2次,因此4条并行数据线在一个周期内能传输8bit。

SD 卡操作过程会使用两种不同频率的时钟同步数据,一个是识别卡阶段时钟频率 FOD,最高为 400kHz,另外一个是数据传输模式下时钟频率 FPP,默认最高为 25MHz(对应总线速度12.5MB/s),如果通过相关寄存器配置使 SDIO 工作在高速模式,此时数据传输模式最高频率为 50MHz(对应总线速度25MB/s)。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4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5张图片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SD有不同的速度等级。速度等级有两种表示方法:
SD2.0的规范:(旧的速度标准)
普通卡和高速卡的速率定义为Class2、Class4、Class6 和Class10 四个等级。对应卡上标志为:C2,C4,C6,C10,表示写入最小速度为2MB/S,4MB/S,6MB/S和10MB/S。读取速度为10-20MB/S。
SD3.01规范:(新的速度标准)
又被称为超高速卡,速率定义为UHS-I、UHS-II、UHS-III三种版本(向下兼容),每种版本的UHS标准,又使用U1和U3的单数等级标识最低写入速度,以便跟之前Class等级的双数等级进行区分,卡面上以字母U中间加数字作为标识:
U1表示该存储卡最低(持续)写入速度为10MB/秒,U3表示30MB/秒。UHS-1的速度,是写入不低于10MB/s,这个速度和class10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UHS是从class10开始起步的。

存储卡上还有“V30”的标注,V速度和U速度很像,但是它代表的是视频读写速度,目前有五种视频速度等级:V6,V10,V30,V60和V90。 就像上面介绍的一样,每个数字都对应最小的持续写入速度(MB / s)。 所以,V6卡的最低持续写入速度为6MB / s,V10有10MB / s的速度等等。

存储印象:浅谈存储卡UHS-I、UHS-II、UHS-III总线标准
高速SD卡,UHS-I和UHS-II的区别,CF卡与CFast卡区别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6张图片
图中标识Speed Class(如Class 10)代表存储卡应用于非UHS-1接口时,能发挥每秒10MB的写入效能。标识“I”代表UHS-I,表示此存储卡支持UHS-1接口,在支持UHS-1接口时,此存储卡可发挥U3的速度能效,也就是最低30MB/s的写入速度。

支持UHS-1的存储卡的速度等级可分U1和U3两个等级。其中,U1表示最低写入速度为10MB/s,适合日常存储文件使用;U3表示最低写入速度为30MB/s,更适合高清或超高清视频的录制和播放,如果想要拍摄4K高分辨率的视频,建议使用最低U3级别的SD卡、TF卡以满足视频速度的写入。UHS-II、UHS-III的存储卡也有相应的UHS速度等级划分。

需要用户注意的是,如果设备仅支持最高U1级别卡的写入速度,那么当将U3的卡插入时只能满足U1的速度。

4 UHS-I 卡的工作模式/类型/上电时序命令

从下面几幅图可以解答SD卡3.3V~1.8V是否变化的原因:
1.如果是常用的普通标准SD卡,那么只支持DS跟HS模式,所以只需要持续的3.3V电压就够了。
2.如果是支持UHS-1的卡,也就是SDHC跟SDXC卡,则基本上都是会切换到1.8V低压工作。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7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8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19张图片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20张图片
上电先上3.3V,然后当host和SD通信后,开始切换IO电平到1.8V(如果双方都支持),切换到低电平的目的是协议规定,根本原因是满足高速和低功耗。
下面介绍UHS-I初始化的命令序列流程。
上电后,卡会处于3.3V signaling模式下。第一个CMD0命令会选择bus模式:SD模式或者SPI模式。只有在SD模式下,才能进入1.8V signaling模式。一旦卡进入1.8V signal模式,卡不能切换到SPI模式或者3.3V signal模式,除非重新上电。
收到CMD0命令后,卡将进入空闲状态(Idle state),但是仍然工作在SDR12时序下。UHS-I只提供了SD模式,没有提供SPI模式。
由于更高的总线速度需要低水平的signaling,对SDR50、DDR50和SDR104模式,UHS-I提供的signaling为1.8V。host会给卡提供3.3V的电压,并且提供1.8V signaling水平的电压给SDCLK、CMD和DAT[3:0]线,这几个都是从3.3V的电源线转换过来的。为了避免主机与卡之间的电压不匹配,signaling水平在初始化时的电压转换序列中就已经被改变了。主机和卡通过ACMD41命令来确认双方是否支持1.8V signaling模式。如果主机和卡都支持1.8V signaling模式,这就意味着UHS-I卡可用。
UHS-I只能使用4-bit的bus模式,CMD42是个例外。如果卡被锁住了,就需要通过发送CMD42命令(1-bit模式)解锁,然后发送ACMD6命令将bus模式切换到4-bit。
在卡解锁的情况下,CMD19命令执行在1.8V signaling的传输状态。其他情况,CMD19都会被当做非法命令

SD Memory Card Functional Description
对SD卡与主机(host)来说,有两种操作模式:
Card identification mode: 对卡reset重置后,主机进入卡识别模式,对卡来说,在reset后,除非收到CMD3命令,否则卡一直处于该模式下。
Data transfer mode: 当卡第一次发布它的RCA后,该卡将处于数据传输模式。而对主机来说,在它识别了bus线上的所有卡后,进入该模式。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21张图片

在SD卡电路中,读卡芯片的供电电路为什么要先给SD卡1.8V电压,后又供3.3V电压?目的、作用?

SD卡学习

SD规范(物理层) 4.20.pdf

5 Layout注意事项

5.1 eMMC Layout注意事项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22张图片
移远模组规格书参考要求
1.模块 SDIO_VDD 需要连接到VDD_EXT 或者外部1.8 V 电源。
2.为了避免总线抖动,需要在SDIO 信号预留上拉电阻R12-R19(阻值范围为10~100 kΩ,推荐值为100 kΩ,默认不贴),并且上拉到外部1.8 V 电源。
3.为了调节信号质量,需预留SDIO 信号串联电阻R1-R10,其中电阻R10 建议贴20-35 Ω,其他默认贴0 Ω;预留电容C1~C11,默认不贴。摆件时电阻、电容需要靠近模块侧放置
4.SDIO 信号需要立体包地,阻抗控制在50 Ω ±10%
5.SDIO 信号需要远离敏感信号如射频、模拟信号,以及时钟、DC-DC 等噪声信号。
6.SDC1_CLK 与SDC1_DATA[0:7]/SDC1_CMD 需做等长处理(长度差小于1 mm),总长度需小于50 mm;由于模块内部走线长度为17 mm,因此外部走线长度需要小于33 mm。
7.SDIO 信号与其他信号之间的间距需大于2 倍线宽,并且确保总线负载电容小于40 pF。

5.2 SD卡连接器 Layout注意事项

3.2 嵌入式多媒体卡 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_第23张图片
移远模组规格书参考要求
1.模块 SDIO_VDD 需要连接到外部1.8/2.95 V LDO 电源。
2.为了避免总线抖动,需要在SDIO 信号预留上拉电阻R7-R11,阻值范围为10-100 kΩ,推荐值为100 kΩ,并上拉至SDIO_VDD。R7~R11 电阻默认不贴。
3.为了调节信号质量,需预留SDIO 信号串联电阻R1-R6,其中R5 建议贴20-35 Ω,其他的默认贴0 Ω;预留电容C1~C6,默认不贴。摆件时电阻、电容需要靠近模块侧放置
4.为了确保良好的ESD 性能,建议给SD 卡座的各信号引脚增加结电容不大于2 pF 的TVS 管,且尽量靠近SD 卡座摆放。
5.SDIO 信号线需要立体包地,阻抗控制在50 Ω ±10 %
6.SDIO 信号线需要远离敏感信号如射频、模拟信号,以及时钟、DC-DC 等噪声信号。
7.相邻的SDC1_DATA 信号线相互之间的间距,以及SDC1_CLK 与其相邻的SDC1_DATA 之间的间距,需是线宽的两倍。
8.SDC1_CLK 与SDC1_DATA[0:3]/SDC1_CMD 需做等长处理(长度差小于1 mm),总长度需小于50 mm;由于模块内部走线长度为17 mm,因此外部走线长度需要小于33 mm。
9.SDIO 信号与其他信号之间的间距需大于2 倍线宽,并且确保总线负载小于40 pF。

备注:
1。SDIO接口,可用于eMMC或者SD卡接口功能。
2。数据线都是双向通信,所以是属于半双工通信。
3。SDIO是属于数字信号,CLK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

6 参考链接

Micro SD卡

1015-MicroSD/SD卡接口电平3.3V/1.8V 区别,走线

SD卡的分类

EMMC组成结构 EMMC存储和SD卡存储的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章,高速总线基本知识,硬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