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2023


一、 考试方式(机考)
考试采取科目连考、 分批次考试的方式, 连考的第一个科目作答结束交卷完成后自动进
入第二个科目, 第一个科目节余的时长可为第二个科目使用。
高级资格: 综合知识科目考试时长 150 分钟, 最短作答时长 120 分钟, 考试结束前 30
分钟可交卷离场。 案例分析和论文 2 个科目连考, 案例分析科目最短作答时长 60 分钟, 最
长作答时长 90 分钟, 2 个科目作答总时长 210 分钟, 考试结束前 60 分钟可交卷离场。
初、 中级(信息处理技术员除外) 资格: 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2 个科目连考, 基础知识
科目最短作答时长 90 分钟, 最长作答时长 120 分钟, 2 个科目作答总时长 240 分钟, 考试
结束前 60 分钟可交卷离场。
信息处理技术员资格: 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2 个科目连考, 基础知识科目最短作答时长
60 分钟, 最长作答时长 90 分钟, 2 个科目作答总时长 180 分钟, 考试结束前 60 分钟可交卷
离场。
二、 考试批次安排(2023 年下半年)

三、 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考试合格人员应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合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考虑有关约束条件, 设计正确、 合理的软件架构, 确保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特性; 能够对项
目系统架构进行描述、 分析、 设计与评估; 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 能够与
系统分析师、 项目管理师相互协作、 配合工作; 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硬软件与网络的基础知识;
(2) 熟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3) 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常用信息技术标准;
(4) 熟悉主流的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平台;
(5) 掌握软件系统建模、 系统架构设计基本技术;
(6) 熟练掌握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策略、 安全管理知识;
(7) 了解信息化、 信息技术有关法律、 法规的基础知识;
(8) 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 并根据行业特点架构合适的系统设计;
(9) 掌握应用的数学基础知识
(10) 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计设置
(1) 综合知识, 上午 8: 30-11: 00,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机考, 选择题;
(2) 案例分析+ 论文, 下午 14: 30-18: 00, 考试时间为 210 分钟, 机考, 问答题;
四、 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 1: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

1.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基础知识

1.1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 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管理
  •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1.2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
  •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模式
  • 数据库规范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并行数据库系统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 数据库工程
  • 备份恢复

1.3 嵌入式系统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 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及开发平台
  • 嵌入式系统网络
  • 嵌入式系统数据库

1.4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常用的协议标准
  • 网络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

1.5 多媒体

  • 多媒体的类型、特点及数据格式
  •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

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 多层结构、分布式系统
  • 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
  • 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
  •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 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
  • 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
  • 性能评估
2. 信息化基础知识

2.1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

  • 总体规划目标、范围
  • 总体规划的方法论
  • 信息系统的组成
  • 信息系统的实现

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 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
  • 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
  • ERP 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
  •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 CRM、PDM 在企业的应用
  • 知识管理
  • 企业应用集成
  • 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 商业智能
  • 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

2.4 信息资源管理 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

3.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3.1 开发管理

  • 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
  • 文档管理工作、配置管理
  • 软件开发的质量与风险
  • 软件的运行与评价

3.2 需求管理

  • 需求变更
  • 需求跟踪
  • 需求变更风险管理

3.3 软件开发方法

  •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原型,构件组装模型、RUP,敏捷方法)
  • 构件与软件重用
  • 逆向工程
  • 形式化方法

3.4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 集成开发环境
  • 开发工具(建模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等)

3.5 设计方法

  • 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 图、PAD)
  •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 模块设计
  •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 I/O 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 设计模式

3.6 基于构件的开发

  • 构件的概念与分类
  • 中间件技术
  • 典型应用架构(J2EE、.NET)

3.7 应用系统构建

  • 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
  • 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 工具)

3.8 测试与评审

  • 测试评审方法
  • 验证与确认(V&V)
  • 测试自动化
  •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
4. 软件架构基础知识
  • 软件架构的概念
  • 软件架构的风格
  •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
  •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 软件架构评估
  • 软件产品线
  • 设计模式
5. 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

4.1 信息安全与保密

  • 加密和解密
  • 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密钥、口令)
  • 访问控制
  • 安全保密管理(防泄漏、数字水印)
  • 安全协议(SSL、PGP、IPSec)
  • 系统备份与恢复
  • 防治病毒

4.2 系统可靠性

  • 可靠性设计(容错技术、避错技术)
  • 可靠性指标与评估

4.3 安全性规章与保护私有信息规则

  • 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与制度
  • 计算机防病毒制度
  • 保护私有信息规则
6.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
  • 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
  • 标准化机构
  • 知识产权
7. 应用数据
  • 概率统计应用
  • 图论应用
  • 组合分析
  • 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 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
  • 数学建模
8. 专业英语
  • 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
  • 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

考试科目 2: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分析

1. 系统规划
  • 系统项目的提出与可行性分析:涉及项目的背景、目标、需求以及预期的效益和成本评估,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 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设计系统的初步方案,评估方案的优劣,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
  • 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与新提出的系统方案进行对比,以确定新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 现有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评估现有资源的状态,确保新系统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2. 软件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设计:创建软件的整体结构,包括组件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XML 技术:使用 XML 作为数据描述和交换格式。
  •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过程:开发过程中应用软件架构来指导设计和实现。
  • 软件质量属性:考虑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等质量需求。
  • 架构模型(风格):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如 MVC、管道-过滤器等。
  •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设计的架构。
  •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使用架构作为软件开发的核心。
  • 架构评估:评估软件架构是否满足需求。
  • 软件产品线:设计可配置和可重用的软件产品族。
  • 系统演化:随着需求的变化,系统架构应能够适应变化。
3. 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的概念:解决特定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
  • 设计模式的组成:模式通常包括模式名称、问题描述、解决方案和实现。
  • 模式和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在软件架构中的应用。
  • 设计模式分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等。
  • 设计模式的实现:在软件设计中实现模式。
4. 系统设计
  • 处理流程设计:确定系统如何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
  •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
  • 文件设计、存储设计:设计文件组织和数据存储方式。
  • 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模型和结构。
  •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设计用于网络的应用系统。
  • 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集成中间件、应用服务器等,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 软件系统建模
  • 系统需求:收集和分析用户和系统需求。
  • 建模的作用和意义:使用模型来理解、设计和验证系统。
  • 定义问题与归结模型:包括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和物理模型。
  • 结构化系统建模、数据流图:使用数据流图等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建模。
  • 面向对象系统建模:使用UML等工具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
  • 数据库建模、E-R 图:设计实体-关系图和数据库模型。
  • 逆向工程:从现有的系统中提取模型和设计。
6. 分布式系统设计
  • 分布式通信协议的设计:设计系统组件间通信的协议。
  • 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设计以对象为中心的分布式系统。
  • 基于 Web 的分布式系统设计:设计 Web 应用和服务。
  • 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设计消息驱动和协作的分布式系统。
  • 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操作。
7. 嵌入式系统设计
  • 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特征:了解实时和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设计适合实时系统的任务调度和多任务处理。
  • 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设计系统对中断和异常的响应。
  • 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8.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 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了解系统可能的故障和可靠性模型。
  •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并计算可靠度。
  •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设计系统的故障恢复计划。
9. 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
  • 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设计系统的访问控制。
  • 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数据与文件的加密:设计数据和文件的加密方案。
  • 通信的安全性:确保通信过程的安全。
  •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设计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考试科目 3: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

根据给出的系统架构设计有关的若干个专题,选择其中一个专题,按照规定的要求撰写论文。
  1. 系统建模

    • 定义问题与归结模型
    • 结构化系统建模
    • 面向对象系统建模
    • 数据库建模
  2. 软件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设计
    •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
    •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 软件演化
  3. 系统设计

    • 处理流程设计
    • 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文件设计、存储设计
    • 数据库设计
    •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
    • 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
    • 系统性能设计
    • 中间件、应用服务器
  4. 分布式系统设计

    • 分布式通信协议的设计
    • 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 基于 Web 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 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 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
  5.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 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
    •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6. 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

    • 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
    • 数据的完整性
    • 数据与文件的加密
    • 通信的安全性
    •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