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2022——

我的QQ邮箱签名是“等待2010-201”
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那时候高考复读刚结束,即将要去读大学了,但是暗恋的对象已经提前一年进入大学,那时候的自己,总觉得给自己时间,总能柳暗花明,总能等到结果。
这是当初的含义,没想到自己持续的暗恋一直无果,直到对方早已结婚生子了,而我还是这个签名,一直未改是因为后来这个签名的意义又变了,因为后来我大学毕业又选择了继续保研,然后又继续读博,所以“等待2010-201”是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只是时间太匆匆,弹指一挥间,早已过了2020,而我还是等待201——
从2010至今,这12年,如果以60岁退休为标准,那这就是五分之一,匆匆岁月,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
如今,我把名字改成了期待2022——

2021年着实不易,刚刚进入12月就已经开始在焦虑年终总结了,回顾这一年,辛丑年的历程,算是一路艰辛,一路风雨,一直耕耘,目前果实还没成熟,但我成熟了许多。
对于一个工学延期在读博士,年终总结首先看的就是论文发表了多少,专利授权了多少,而我之所以焦虑还不是因为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没有直观的成果,那总结还是要继续啊,总要看看这一年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2021-01-01至2021-12-31,以月为单位的话,自己每月有哪些收获。虽然平时几乎不发朋友圈动态,但是回过头来翻看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记录,貌似也是一无所获。那我还是传统点吧,就从学习和生活2方面进行年终总结。

学习方面
付出和收获总在不同的季节,特别是现在的我所研究的方向,也不是立马能看到成果,我也只能用这几句话来安慰我自己。
学生是我目前的最主要身份,学习是我的根本任务,现在阶段的学习有比较耗体力的劳动,也有比较烧脑的思考,还有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创新,这些都需要我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几百个试件,几千层粉样,我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去做实验,用一名研究生该有的严谨态度和对科研数据终身负责的信念,对待自己的研究课题。投稿的论文,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修改,再一次又一次重新投新的期刊,面对失败,不气馁,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去解决,少抱怨,虽然目前学习上还未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往前推进。这一年的努力,我的大部分试验已经基本完成,只留下最后一小部分的探索性试验在进行中。而目前正在审稿的这篇论文,从2019年8月左右就开始酝酿,到2019年12就开始一遍修改,在2020年2月-4月疫情期间封闭在家仍在继续推进,只不过那段时间没啥效率,一直持续修改到2020年7月,然后继续翻译和英文润泽,终于在10月份投出去了,可是一周不到就被无情拒绝了,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一年时间,被5个期刊拒绝,中间也花了大量时间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修改,最后再2021年9月份又重新投了一个期刊,至今仍在审稿中,期待着有回复,又怕被无情拒绝,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能接受。
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又在思考,我的实验量这么大,很多重复性的真的有意义吗?是不是我当初的方案定的不够合理?我的基础理论功底比较差,数值仿真能力也不行,因此我才在实验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说白了,说明还是自己能力不行,没啥实力,也没啥核心竞争力,自己完成的试验,换做别人一样可以,每当思考到这些方面,真是倍感焦虑。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就这样混下去,还是要继续往下干,在未来的3-4个月,最关键,除了进行后面的创新性试验,最重要是要把前期所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写出一篇200页左右的毕业论文,俗称天天码字,熬过黎明前的最后黑暗时刻,才能破晓。
别人都可以做到,我也一定可以的!

生活方面
说实话,生活方面真的是很糟糕,不敢轻易描述。这一年,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因此也受到了生活的惩罚,难上加难,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挺过生活的苦。一年之中,经历了2次小手术,庆幸的是自己的身体基础还可以,整体恢复也还行,目前来看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即便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那也是自己应该承受的。经历过生活的沉重打击后,至今我还没有坚强起来,目前天天失眠,对家庭,对亲人,对另一半,对生育的思考,对自己未来感情的走向都很迷茫了,意外从天而降,我真的不知道是否能挺过去,2次打算咨询心理医生,但是还是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最懂事,最不需要家人操心的,结果竟成了家人最大的牵挂。

我知道这一年很难,下一年更难,但我还是充满期待,下面用这幅图结束我的总结吧:


致自己.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期待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