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小组合作尝试画图

    今天是周二,却格外得忙,忙着批作业,忙着和孩子对话,忙着布置教室……

    《有趣的动物世界》话题开启一周有余,上周主要通过绘本、儿歌和数张前置任务单让孩子对动物有一个粗浅的理解。这一周的话题内容从今天的《动物的分类和介绍》正式讲起。课堂内容准备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这几个问题:

1.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概念之下知道动物可以分成哪几类?比如,动物按照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可以细分为爬行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

2.如何让学生结合前知,通过一堂课努力理解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特性?比如猎豹能高速追捕猎物;鳄鱼锋利的牙齿可以帮助其进食,海豚是一种社会化动物,它的高智商让其成为人类的朋友……

3.如何确保孩子们借助前置任务单和当堂知识的学习将课堂知识落地?

    针对前两个问题,课堂内容的呈现通过借助课件、教具(彩色动物图片)、前置任务单、科普视频的多种形式呈现课堂的重点内容。为了充分利用上周的三张前置任务单,上午的课堂在前半段通过同伴讨论、视频观看、老师讲解的形式,师生一起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老师作为协助者,借助彩打图片把孩子们前置任务单中的动物和他们感兴趣的点同时反馈到课件和白板上,之所有这样的环节是为:1.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课堂内容,孩子们接受起来更容易理解;2.课堂后半段考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老师先行一步展示在白板上能够给孩子提供脚手架,加深孩子们对思维导图不同层级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清楚自己所在的小组将负责的动物的种类是属于哪个层级,便于小组间进行有效的合作。

    另外,利用孩子们去吃午饭的时间,为了检测孩子们对以动物分类的理解程度,我提前将准备好的动物图片打乱顺序放置在脊椎动物之下“爬行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五大类别下面(因为无脊椎动物较少,且考虑到班级分组有六组,所以将无脊椎动物另做一大类,与脊椎动物并列),并提醒他们吃完饭回到班级可以根据课上的讨论,尝试给这些动物分类。

几个小家伙把头凑过来,挪一挪,又换了一批,又尝试挪一挪。

下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上午的内容讲完之后就是小组合作,大家分领绘图任务。

第一组:浩宇、逸萱、圣珺、俊熙负责“哺乳动物”;

第一组

第二组:俊逸、瑾轩、云溪、颂添负责“爬行动物”;

第二组

第三组:邦淏、雨馨、文惠、浩旭负责“两栖动物”;

第三组

第四组:熔谦、曼玲、钰翔、婉瑜负责“鱼类”;

第四组

第五组:序航、天珺、国霖、宸旭、嘉怡负责“鸟类”;

第五组

第六组:佩容、驰原、博闻、俊逸负责“无脊椎动物”。

第六组

    虽然不是第一次在班里尝试用四人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项任务,但是这次的活动步骤多、每个人各有分工、沟通需要更顺畅、并且需要把每个人的东西都放进一张之中,所以使得整个任务有不小的难度。

    班级里一开始挺吵的,我说他们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点也不为过。不过,我依然可以接受此类必要的“混乱”,至少在听他们的对话知道他们是在沟通,思维导图也在一点点的扩充与丰富。孩子们通力完成的作品中,时有点睛之作的细节,我的心便放下了一些。放学前,让每个组上台给大家做分享,孩子们之间仍有些争执,总想自己先说,希望他们下次处理得更好一些。

    以后每一次的你们,依然要像今天一样热火朝天的“争执”,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

后记

新新的四月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教室内外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午间,孩子们仔细的为自己的多肉画了一幅肖像画。
捕捉到一个好好小少年:)

“老师,我觉得这一盆多肉的变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惊喜。”

“老师,分组让我感觉很兴奋。”

“老师,我对今天小组的思维导图的成果还不是很满意。”

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02 小组合作尝试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