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换手机,都是一次自我迭代

是的,我换手机了。

想不起来最近一次新换手机,发生在什么时候,但我有印象的是,前几次换新手机,手机设置非常快捷。

因为iOS有个功能,可以通过iCloud备份,新手机物理靠近旧手机,旧手机的数据“直接从iPhone 传输”,几分钟不到,新手机马上和旧手机一模一样。

这样的好处是,旧手机的App、数据、使用习惯等等,可以无缝移动到新手机,省时省力,没有学习新手机的成本。我对这个功能表示惊叹,过去几年的几个iPhone都是用这个功能换新手机。

你要说坏处也有,就是感觉没有换新手机。你要知道,换新手机对我来说是很有新鲜感的,这种新鲜感在于,我对探索一台新手机无比好奇。

在2015年前,我选择站在安卓阵营。那时还在百度,我的 leader 建议我换iOS阵营,他经常给展示iOS的各种真香,我都不为所动。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穷,另外一个是我喜欢“搞机”。

印象最深的一台安卓手机是小米1 S,那时买小米手机不是有钱就行,还要看人品,关键是看网速,因为要抢。

抢到的小米就可以使劲折腾了。

那个年代,小米MUUI 系统每周五更新一次,每到周五我都特别期待,因为某些新功能可以在旧手机上用了,哪怕那周的更新很鸡肋。

每周的更新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次自我迭代。看着一个个新功能的实现,感觉自己的能力在一个个生成。

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是在寻找成长的机会,我连手机系统更新的机会都不放过。手机更新结束,感觉自己也跟着更新了,这种近乎病态的疯狂数字化行为,让我的激情持续高涨。

你想想,一台手机竟然可以常用常新,这对刚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我来说,是不是非常神奇?“手机系统每周可以更新”这个事实,为我开启了“搞机”的新世界。

后来,我不满足小米手机,先后换了魅族、锤子手机,最后又换回小米手机,始终在安卓阵营来回折腾,使劲折腾。那个时候男人的快乐,只有“搞机”的男人才能懂。

相比iOS显得有点保守,iOS系统的更新是为了打补丁而更新,安卓系统是为了迭代而更新。一个保守,一个激进。我那个时候自诩激进,坚定不移站在安卓系统阵营。

后来,我还是选择了iOS阵营。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我开始有钱了。

我用上了iOS系统之后,真香!那个时候,互联网流行一个词,叫“极致”,我体验到了什么叫极致。流畅,如丝一般顺滑。

当我用上iPhone 之后,我在百度的leader有点小失望,他的失望不是因为我的iPhone型号比他新,而是他断言,我会因此失去继续折腾手机的动力,失去“搞机”的好奇。

事实证明,我前leader断言是对的。我换了苹果之后,一开始也是是好奇的,各种折腾,半年之后,我就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好奇了。

原因估计大家都知道,iOS系统的稳定、易用,长时间不更新系统,久而久之,对当时的我来说,无异是一台老人机。

2015年之后的几年,新的iPhone出来,我冲着新功能换了几台新手机,功能大同小异。因为iOS系统的稳定,笔记本电脑干脆也换到苹果系统。

最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变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件日常,再也没有赋予它们特殊的含义。

那几年,安卓手机阵营异军突起,华为、Oppo、三星等安卓手机也有很多创新功能,通常情况是,安卓的新功能出来一两年后,iOS系统才跟进。但我也不对安卓系统好奇了,也没有动力去折腾了。

原因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今天中午的时候,快递就到了公司小邮局。

我拆开包装,按激活步骤下一步,下一步,到了“App与数据”这一步,我是选择“直接从iPhone 传输”,还是“不传输App 与数据”,我犹豫了片刻。

不同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结果。

前者是旧手机的数据及使用习惯,几分钟后无缝移动到新手机,和之前几次换新手机一样,感觉没有换新手机,只是更新了一次备份而已。

后者是从零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做一次数据整理,哪些App每天在用,哪些App从来没有用过?手机自带的功能,为什么我之前没有发现,点进去会发生什么?

前者看似便捷,实际是懒惰,硬生生错失一次整理生活、迭代自我的机会;后者看似麻烦,实际是好奇,因为换手机而多一次探索自我的机会。

最后,我选择,选择了后者,“不传输App 与数据”。

今天,我选择在吃完午饭的时候,走进星巴克,点了一被燕麦拿铁,找一个无人的角度,更新我的新iPhone!

我试着用新iPhone的人像模式,对着新星巴克的头像,拍下了第一张照片。呀,人像模式,原来可以识别星巴克的头像啊!那一刻,多年前的快乐,一下子就回来了,那种单纯喜欢而产生的快乐,在多年后的午后,它回来了。

于是,我怀着神圣的心情,以全新的姿态,在Apple store下载App:支付宝、钉钉、盒马、淘宝、天猫、饿了么、闲鱼、口碑、飞猪、微博、考拉、优酷、高德地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次换手机,都是一次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