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改变认知之7:或许忘掉自尊,才是维护自尊的最佳方式

欢迎关注,分享职场经验,品味职场乐趣,分享读书心得,促进个人成长!

最近经常心存困扰,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通读了《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这本书,使得困扰多年的焦虑、急躁、易怒、冲动等难解困惑,得到了有效缓解,很多问题找到了答案。之后,我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并以此基础上形成了读书分享。

上篇分享,中心话题是:再多焦虑于事无补,何必一再杞人忧天?

本篇为分享之七,说一下自尊的问题,或许忘掉自尊,才是维护自尊的最佳方式。

我们中国人最好面子,最忌讳的事就是丢了面子,认为这会让自己很丢脸。

其实很多人有一个误区,把自尊简单得理解为面子,从而不惜逞强斗狠,甚至铤而走险,自以为得到了尊重,实际上是“得了面子丢了里子”,满足了虚荣心,却丢掉了自尊。

实际上,面子只是表面上的虚荣,自尊才能赢得尊重。

郭德纲有段相声,说“要脸就是不要脸,不要脸就是要脸”。

意思是怕丢脸,上台一紧张啥也说不好,反而是丢脸了;忘了脸面,上台演得好,就是挣了脸面,赢得了尊重。

人,有本事,更能自尊。

一、最好的自尊应该怎样。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自尊过强则过于虚荣,成了好面子;

过弱则成为自卑,变成玻璃心。

真正的自尊,不仅是自我肯定,还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是对方的尊重。

拥有健康的自尊,我们就能面对他人充满自信,面对问题迅速果断,面对风险从容应对,面对失败东山再起。

让我们尽可能地杜绝自卑、抑郁、焦虑、内疚、无能或者羞耻,从而过更有价值的生活吧。

二、影响自尊的主要原因。

影响我们自尊的因素很多,就象所有的不合理认知一样,自尊也受个人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

一是性格。自尊虽然不是与生带来的,却受先天性格的影响。一些生性敏感的人,更容易关注那些对自己不利或不好的信息,给自己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形成“我不好、我不行、我不能”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自尊程度。

二是童年。童年的经历,周边亲密的人,包括父母、亲戚、家庭、老师、同学等,这些人有意无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如果多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批评的,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影响,使自己产生非常消极的自卑心理。

三是环境。我们的周围最常打交道的,都是父母、子女、同事、朋友,如果大多数人,对自己评价、反馈、否定等信息,是偏重于负面的、消极的,那么我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还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四是地位。包括财富、知名度、身份、工作等,都被看作地位的象征。比如一些官员、一些富人,不管普通人怎样仇官、仇富,从心里也要承认人家地位,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而一些低收入群众、弱势群体,自然会底气不足,产生自卑。

五是外表。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影响因素,健壮、苗条、性感、妩媚、漂亮,天然就会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只有骄傲的孔雀,没有骄傲的丑小鸭,外表劣势的人,也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三、贬抑自尊的思维模式。

导致我们自卑的不合理认知,是我们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没必要和别人比较。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信息爆炸,密集交往带来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同一层次社交圈的相互比较。

通常情况下,我们比较的对象,一定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同一阶层的人。

没几个人会傻到去和富豪比财富,和职业运动员比竞技体育,和专业比兴趣爱好。

因为相差太大了,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即便如此,这番比较之下,比别人强就沾沾自喜,有的还要高姿态地安慰一下;比别人差则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产生生活不如意的感觉。

实际上这无趣得很,就算是同一阶层的人,总有人比我们有钱,总有人比我们漂亮,总有人比我们自在,总有人比我们幸福……比是比不起的!

尽管这是很现实的情况,但凡事看你怎么想,倒过来想就是总有人没我们有钱,总有人没我们漂亮,总有人没我们自在,总有人没我们幸福。

有时候,倒过来想,会幸福很多。就算是做梦,也是美的。

二是没必要以成败论英雄。

当今社会,金钱、名利成为直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不管我们认不认同,但有意无意地都在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是否成功,这其中就包括我们自己。

当我们达不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现状不满意。

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压力山大的重要因素。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少老年以下群体把更重要的身心健康当作成功的标准。

很多人到老了,年轻时拼身体留下的各类隐患才逐渐显现,这才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三是没必要追求他人赞赏。

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赞赏,这是出于人类的本能需求,这没有问题,我们都希望得到认可,渴望得到赞赏。

但过度追求别人的认可和赞赏,甚至当作自己是否做好的标准,这就是个问题了。

我们经常说“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过度在意别人的赞赏,实际上也是我们不喜欢的一种方式。

一件事情做得好坏,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的赞赏。难道有人不赞赏,就说明你这件事情做得不够好吗?难道有人不喜欢你,就说明你这个人不好吗?这不是很可笑吗?

有个好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追求个性,追求标新立异,已经不太在乎别人喜不喜欢了。特别是穿衣打扮,做人做事,大多追求与众不同,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四是没必要轻易否定自己。

有的人太追过完美了,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不能容忍出现一点点瑕疵。

如果出现一点点错误,或者距离设定目标有一点距离,就会全盘否定所有的辛苦和努力,认为这并不完美。

凡事没有完美这一说,这样的性格,会把生活当中某个方面,工作中的某一个点,扩展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认为事情都是一团糟,对什么事情都不如意,导致自尊降低。

四、应该怎样维护好自尊

要记住中国一句古话“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管你是怎样的人,都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你。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清洁工,都从事着一份工作,都要经历生死病死,这一点没有任何不同。一句话,你并不比任何人卑微。

一是要有自己的活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成功人士有成功的辉煌,芸芸众生有普通的精彩,有博弈的乐趣,也有安稳的快乐,可谓是人人精彩,各自不同,重要的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活法。

如此,不再关注别人的脸色,不再比较他人的成败,纯纯粹粹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正如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般的平静写意。

也许我不如别人聪明,但我做事不比别人笨;也许我不够幽默,但我依然有很多朋友;也许我不够漂亮,但我依然打扮整齐;也许我工作不够高大上,但我也能赚钱养家……

二是找到自己的优势。

不要再迷信什么“木桶理论”,对于个体来讲,重要的不是补齐短板,而是找到长板,一定要清楚一个观念,决定个体发展高度的不是短板而是长板。

找到自己的特长并不难,如果的确没有哪方面称得上是特长,那么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很多人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弱点,一找缺一大堆,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说不出来几个。与此相反的是有一些人,总能找到很多优势来,却找不到几个缺点。其实,后者未必就比前者强,只不过后者更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而已,这样的人往往自尊程度更高一些。

对于前者,可以自己列个单子,尽可能多地找到自己的优势或特点。然后再找几个能真正帮助你的人,分别列出他们认为你有的优点和长处。最后,你会发现,真相和你想象中不一样,你也有那么多的优点。

这不仅可以帮助纠正很多对自己想当然的看法,让你更真实地看待自己,还会提高你的自尊程度。

三是提高自己的信心。

信心不足,是自尊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提升信心。王思聪的一个小目标是先赚他一个亿,我们没那个条件就可以定个更小的目标,你认为哪方面有缺陷,就对此制定个行动计划力争改善,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信心。

比如,不敢社交,就可以计划一周参加3次聚会,认识3个新朋友,并立即开始行动。当你完成目标后,你就会有满足感,会极大提升信心。当然,你身体弱可以制定一个健身计划,知识面窄可以制定一个一周一本书计划,工作能力不足可以制定一个能力提升计划。只要我们的行动计划是健康的,可操作的,努力做就能提升信心。

四是做人要诚实坦率。

打铁还须自身硬。人是社会动物,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由此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喜爱、认可和肯定。内在的可贵品质,不在于财富能力,而在于做人诚实坦率,不管好还是坏,要做最真实的自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装腔作势、强颜欢笑、卑躬屈膝、见风使舵。

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坦诚相待,才是最好的自己。

《思维改变生活》是一本实用书,可以帮助你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抑郁、焦虑和挫折感等情绪。还包括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议,让沟通更有效,并帮助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关于这本书的第7篇分享,下一篇分享,主要内容是:人生快乐与否,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如果觉得读后有所帮助、有所感悟,敬请关注,参阅其他分享。您的关注和点赞,将是作者的无穷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改变认知之7:或许忘掉自尊,才是维护自尊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