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菜鸟成长记--第一篇

在成为一名设计咨询行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前,主要选择是背景适合。工业设计本科及交互设计的研究生,但在选专业时候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交互设计。在有选择课程的研究生阶段也没能够很好从职业发展体系,或者说某一个领域来开展进行学习,如智能领域机器学习等课程。

机缘巧合结合自生有兴趣,最终的启蒙来源于可用性测试的研究生论文。对于一个产品,从对于subject一对一设置任务、沟通、尽量控制变量做实验开始,对于用户研究和产品测试产生很深厚的兴趣。

入职时因需作品集,开始总结做过的交互设计相关的案例,发现寥寥无几,通过在网课上学习到偏技能的虚拟项目成了主要可展示的内容。当然招聘实习生的时候,看重学习意愿、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我从顺利入职至今,已经过去10个月,转正已经近4个月的时间。

经历了定位项目,初创快消小团队前期定位,用户访谈分析洞察。快消成熟项目中一小部分的信息架构梳理,竞品分析。当然前期接触的是,体验思维,蓝图,工作坊等,方法论相关的大量工具型内容。之后的房地产领域,创新房地产设计,又是全新的内容。然后有翻译工作,有找互动装置工作。几乎在转正前都做了更多研究的工作,有行业的,有竞品的,更多有用户的,还有和客户直接沟通的环节。

在进入第二个房地产领域,会员体系从0到1小程序交互设计时,真正面临的第一个交互项目,当时sketch也不熟悉,技不熟,设计方法也是跟着摸索,团队也都相对年轻,可谓是被客户摆布着更改,不断更改,做东西时,需求目标都不明确。这个时候,就发现有一个理解需求的能力,而后,可以说是深挖本质,拆解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已经进入第二个交互相关项目,是金融领域的软件迭代,是相对成熟,且需求明确,有急于想象行业benchmark对标的项目。他们细致到每一个流程的需求描述,却完全忽略了用户的视角,也没有时间做更多竞品的分析。于是这些任务将落入我这个交互设计师的手中,绝不怠慢。

今日遇到问题,与内部人员非懂设计者沟通,过度使用专业词汇,有点咄咄逼人,要更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当然面对客户更是要三思而后言,衡量出这样说能否减少沟通成本,还是让客户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从《化茧成蝶》开始,了解了行业,那是入职前,也帮助明确了进设计咨询相对有广度的设计行业。也一上来就剖析问题,强调思维能力比手上画图技能更需加强。也是此书让我开始知道总结反思的重要性。

阅读,做项目,还要的就是,优秀作品学习,每周一款app store 让自己感兴趣的app,进行信息架构,使用流程等分析拆解,寻找好用或不好用的地方,进行文章式的梳理。强迫自己有固定的积累与输入,这些内容打算在通勤3小时内的地铁上,拿着移动端随时研究。

现在已经是凌晨1点,睡眠将不足够,明天还有很多活干,晚上睡前开始习惯性留出时间做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互菜鸟成长记--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