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五、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有了前面的铺垫,帕尔默指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我一定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灌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

这里面有两个要点,一是教师要充分准备,熟稔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及其背景,即要深入理解,不能浅尝辄止,教师对知识掌握得深刻与准确,才能恰当的组织学生学习和领悟;教师还要准备好知识产生的情境,准备好相关的补充资料,从而利于学生顺利的进入并展开探究。二是这种开放的课堂,你不知道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障碍,不同的班级就会出现不一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教学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上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执行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这种课堂,每一节都是生成性的,不是既定程序的完成。但这不是说不顾及教学目标,而是在动态中完成教学任务。

帕尔默说到应该达到的效果:“要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去让学生把经历当成他们自己的,正如他们自己有了一项发现,但尚未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再构造,我们完成三件重要的事情:我们把对话的元素聚集起来并使其连贯一体,我们筑起了一座通向下一个主题的桥,而且我们是以学生参与一个微缩版的真正共同体的方法去完成的。”

开放课堂最关键的是能把学生散碎的思考连贯起来,使之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学生的思考常常是发散的、孤立的,缺乏必要的关联以及顺此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就要发现学生思考的灵光,鼓励、启发并指导方向。

一个个单个的学生,一个个散碎的思考,教师的价值就是把这些人和思考串联起来,而且把自己也编织进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运动中的共同体,彼此关联,共同前进。

这是一种运动的空间,这是一种在发展变化中组织关联的技术,一切都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兴奋的,不时的发现美妙的想法,学生是兴奋的,师生都会不时的涌现出闪亮的思想。这种经历会让人体验到生命的鲜活与生机,体验做人的美好。

(《教学勇气》第五章第五部分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