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社团活动课程化

 

        南城人将社团活动课程化,一改碎片式,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做到四有: 有目标、有方案、有路径,有评价。南城人心目中的特色社团课程,是做到与互联网的融合、与人工智能的交融,与大阅读的“相伴同行”。

        互联网+社团课程。互联网环境下的社团课程设计,让社团课程做到“与时俱新”,更具开放性和辐射力,资源更具多样化和系统化。如今,开发出的十多种社团课程,每一种都“浓缩”成一个二维码,“易携”式,并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专栏,利于学生走班选课,且利于促进家校共育。如今,家长轻而易举地在家中关注和学习南城异彩纷呈的社团课程。令人忍俊不禁的人,近期,一些家长纷纷表示要通过社团课程“菜单”,加入与孩子们“同学”的行列。

          社团课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一定要办好人工智能下的“大教育”,这成了南城人的教育共识。人工智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甚至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引领孩子们迎头赶上这稍纵即逝的科技大潮。精心运筹,巧妙设计,让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打上人工智能的“烙印”——比如,《我与机器人美好同行》社团课程让低年级学生“情有独钟”,再如《编程,我来了》为高年级的学生喜闻乐见。

        “指尖上的阅读”社团课程,是将美术中陶艺、泥塑、剪纸、绘画等与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对应”起来,通过另一途径抵达一种博大精深。你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泥塑”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为刻画人物的“神采”,反复多次“研读”安徒生童话,为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做到了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积累中提升,在融合中蝶变,极大提升了鉴赏力和综合素养。

      此外,发掘区域文化的教育力,做到社团课程与乡土文化的融合。 南城中学的“蓝印花布”社团,办得风生水起,就是因融合了乡土气息而为孩子们喜闻乐见。如今,不少参观者在“蓝印花布”微型博物馆里徜徉,为孩子们“巨大”的创造力叹为观止。

          发现社团课程,遇见美好,因为我们孩子在其中遇到了更出色的自己。

金辉  凌晨四时于睥睨小物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论社团活动课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