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水下藏着怎样的谜团?古城、水下人俑林……

嗨咯,狗头菌又双叒叕来了,今天还是继续给大家讲讲那些奇闻秘事。


说到抚仙湖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是第二深淡水湖泊,还是AAAA级风景区。不过狗头菌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我今天要讲的是藏在这绝美景色背后的奇闻秘事。狗头菌在上一篇文章《古滇文明真实存在,献王也却确有其人,这座水下古城藏着他的秘密》一文中提到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事,不过只是粗略随写一些,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抚仙湖水下的那些谜团。


①水下古城究竟为何?是庙宇、祭台还是滇国古都?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谜团是被一个“水鬼”揭开的。这个“水鬼”不是你想的那种阴森森的虚无存在,而是一位叫耿卫的专业潜水员,因为专业素养很强,当地人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戏称。


在一次抚仙湖潜水的过程中,水下的奇怪一幕引起了耿卫的注意。一般来说,湖底由于水流平稳,沉积物多为黏土和细砂,怎么会出现大量的散落石块呢?这不合理呀!一个潜水员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肯定不简单,接下来的发现也证实了耿卫的猜想,这些石块确实不简单。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经过耿卫的多次下潜发现这些石块并不是天然沉落在湖底的,而是人工开凿的石块。这些石块有规律的散落在湖底,细细看去,更像是一个建筑物。


这里狗头菌要插一个小故事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传闻,如果你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去抚仙湖附近的山上看日出或者日落,若有缘的话,你会看到湖底隐隐约约出现类似古城墙的墙基显影。


耿卫发现的建筑物真的是水下古城吗?为了探明真相,耿卫又多次潜入湖底,还拍了很多的水下影像,随后又把相关的资料写成报告,向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做了通报。


一时间关于水下遗迹的传闻引起了热议,有的人说它是码头、水坝,有的人则认为这可能是祭祀台或者是庙宇,还有的则认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


这些似有似无、离奇古怪的说法又为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那这湖底的水下遗迹到底是什么呢?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狗头菌在古滇文明那篇文章中就提到过,滇王归降汉廷后,汉武帝在滇王属地上设置了益州郡,在益州郡属地下又设置了俞元县,其辖地在今天的澄江、江川、红塔区等地。还有一种猜测,说俞元县中的古城就是滇王修建的离宫,而滇王离宫就是后来改称的俞元县。


随着古滇文明的“失踪”,关于俞元县和俞元古城的记载也越来越少,隋唐以后几乎已经找不到关于俞元县的相关记载了。所以在澄江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抚仙湖古时候原本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坝子里的城池就是俞元古城,在下了一场比依萍找他爸要钱那天还大的雨后,俞元古城和里面的人经历了一场大洪水,城和人都沉到湖底去了”。


所以,在第一次发崛研究的时候人们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猜测水下遗迹可能是余元古城或者是滇王离宫。


但随着第二次发崛研究的开展,这样的说法似乎又站不住脚了。


其一,经过测量,水下古城的面积大概在2.4平方公里左右,而根据已有的记载来看,汉代的县级城市规模没有这么大,也就在0.25平方公里左右,这远远超过了顶层的规划方案,属于“违章建筑”了。


其二,建筑风格不符。我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汉代也不例外。但是这片水下古城却是以砖石结构为主,建筑风格也不同于普通的宫殿,还出现了类似于埃及金字塔一样的高台式建筑。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重点来了,虽然汉代建筑中人们日常局住的场所是木质建筑,但是陵墓却多为砖石结构,而且汉代有厚葬之风,很多世族王室的墓葬规格高到离谱。狗头菌又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个会不会是滇王家族的又一个大墓呢?就像金字塔里面的法老一样。这只是狗头菌的胡思乱想啦~


还有人猜测,这片水下古城可能是比俞元古城和滇王离宫更为古老的存在。在古城的砖石上,雕刻的一些图案纹饰看起来很简单。比如发现的类似于数字0、1的一些符号,还有象征太阳的图案都只是简单的勾勒,并不复杂,看上去更原始古老。


直到现在,这座水下古城到底是何方来物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除了古城来源成谜,还有很多谜团深埋在这片湖底。


②水下“活人”人俑林


有的潜水员曾透露过,抚仙湖底除了古城,还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存在。抚仙湖底有很多“躺板板的人”,不过,他们没有板板可躺,而是直立在水中,随着水一起波动。男的前倾,女的后仰,就好像活人一般,俨然就如人俑林一样。(画面自行想象)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在史籍中有记载,抚仙湖一带多发地震等灾害,曾有多个村落下陷至湖中。这些人俑可能就是因地震或洪水被淹没的那些古人吧。


说到人俑林,狗头菌又想到了一个事情。(真是平平无奇的联想小天才)前两天在追《云南虫谷》的时候,有一集说到胡八一他们来到了一个类似倒葫芦型的溶洞暗河里,在里面发现了一大片倒吊的人俑。好学的狗头菌特意去搜了搜资料,发现抚仙湖的湖面整体形状也有点像倒葫芦。


(抚仙湖区域概图/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嗯~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秘密,你说天下霸唱的写作灵感是不是来自于这里呢?


③“海马”出没,鱼王现身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最大的高原深水湖,抚仙湖有没有龙不得而知,但传说在湖里有“海马”出没,还有鱼王现身。


史籍《澄江府志》记载到:“在抚仙湖中,有一种长得像马的东西,通身洁白,背上有一些红斑,其动作非常的迅猛。”民国《江川县志》又道:“乾隆四十三年十月,抚仙湖中有“海马”现身,从江川立昌起向东南方向奔腾,所至之处水如翻花,到宁州塘子岸边又消失在湖中”。


我们所熟知的海马是一种生长在海里的小型鱼类,其行动也比较迟缓,与上面所说的“海马”好像完全不沾边。这种似马非马,似鱼非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海马的变异物种,还是又一个新型“水怪”呢?


深水多大鱼,加之抚仙湖的优质生态更为鱼的生长栖息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抚仙湖中的鱼到底有多大呢,说法不一。


据说曾有人看见湖心深处有条状如鲨鱼的大鱼,鱼鳍跟船帆一样大,鱼在湖里翻腾游动,大浪迭起,就如一个深深的漩涡一样。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去往湖心区域。


1992年,当地渔民从湖中捕到一条大青鱼,长约1.55米,重达64公斤,这条鱼曾用防腐药水作过处理,在禄充展出。不久后,在江川明星一带又有村民捕获到了一条重达73公斤的“青鱼王”。


湖里除了有鱼王,还会出现万鱼朝圣的奇观。


康熙《江川县志》记载:“在抚仙湖中,原本有大小两座孤山,两山之间有一座饮虹桥。在一场暴风雨后小孤山和桥沉入湖中,仅存下大孤山。


每年的夏秋时节在大孤山水域附近,会出现大规模的鱼群,黑压压的一大片,一个挤一个浮在水面,咕嘟咕嘟响个不停,水泡就像水烧开了一样。鱼群照着一个方向绕着大孤山游动,像是聚会游行一般,场面异常壮观。


(抚仙湖大孤山/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这是官方记载,又有传说大、小孤山的下面藏着一座龙宫,孤山是被龙宫里的十根金柱子顶着。孤山下面有许多的洞,有一次湖中鱼王外出游玩时,不小心钻进大孤山卡住了没能出来,鱼王手下的鱼子鱼孙们为救鱼王一起撞向大孤山,没想到大孤山没撞到却连累了小孤山倒塌陷入湖中。此后每年都会有鱼群到大孤山给鱼王朝拜,把食物和外面的消息带给鱼王。


④航空禁飞区,又一个“百慕大三角”?


在与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日本人抗争时期,一架老蒋方的飞机在结束任务后准备在昆明呈贡机场降落,到抚仙湖上空时飞机突然失控偏离航道,鬼使神差地撞向了湖畔的老虎山,最终机毁人亡。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一架飞机遭遇了同样的事故,在飞机抵达抚仙湖上空时,仪表操作失灵,飞机失控坠落湖中。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这又让狗头菌想起了胡八一他们在虫谷里看到的那架飞机残骸的场景,这个灵感是不是也来源于这些现实事件呢?


1992年11月,抚仙湖发生一场特大风暴,数千名渔民被困在湖中,由于风暴太大便请求飞机援助。飞机到了却先围着抚仙湖飞了一圈,而且飞得很高,然后才开始救人。这波操作令人有些费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后来领导介绍说抚仙湖是航空禁飞区,为什么会被列为禁飞区,难道这里又是一个和“百慕大三角”一样的神秘地域吗?这里是不是存在着一个未知的磁场干扰到飞机的航行呢?(狗头菌的胡思乱想)


这些千古之谜,虽说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传说,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真实性值得怀疑,但一部分已经变为现实,传说中的古城确实存在。其余的传说会不会成真我们不得而知。


传说有传说的神秘感,现实解说也具备科学理论。不论是那种说法,抚仙湖上的谜纱终会被一层层揭开。令人陶醉的美景,质朴的人文风情还有古老的传说共同造就了这片灵秀的深湖。


抚仙湖谜团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接下里狗头菌要去探究夜郎国的秘密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抚仙湖水下藏着怎样的谜团?古城、水下人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