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重塑汽车产业生态,一汽红旗展露“硬”功夫

智能电动汽车正在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进入新一轮的变革。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从2018年的0.32%(占全部新能源车交付量)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1.84%,预计2023全年将突破50%。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2024年-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新拐点周期。届时,整个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发生重构。比如过去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已经换成了智能电动汽车的“三电”,但未来软件的整个成本构成和生态占比将超过硬件。

这就意味着,传统车企更迭新旧动能、调整组织架构已经“箭在弦上”。

今年1月,一汽红旗宣布将“All in新能源”,全域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老大哥”,一汽红旗正在以全新姿态开启了品牌第二阶段跃迁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12月13-15日于上海举办的2023(第七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一汽红旗高级技术总监张建平发表了《红旗智能 HIS 架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指出:“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将成为智能移动终端。”

软件重塑汽车产业生态,一汽红旗展露“硬”功夫_第1张图片

一汽红旗高级技术总监张建平

目前来看,软件定义汽车真正落地还面临着多维度的挑战:

一是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需要突破,同时芯片、操作系统、域控等多行业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二是开发流程体系和开发模式需要重塑,现在市场层面对于应用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急需要实践全新的整车开发模式;

三是受整体汽车行业天然的跨领域、专业技术壁垒限制,汽车行业各类人才缺口巨大,急需要加快核心人才的培养。

张建平表示,软件定义汽车需要重塑整车架构。具体来看,需要以整车架构为技术统领,突破芯片、操作系统、域控、通信、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高安全、高可靠的智能车控底座。

其中,针对整车架构方面,当前主流的方案是集中计算+区域控制架构,下一代架构将围绕中央计算车脑+协同计算云脑开始预研。

而芯片方面,国产芯片种类覆盖度、生态完整度、性能满足度等大幅度提升。未来,面向提高集成度、提升算法效率、实现车云同构等场景的定制化多域融合芯片将成为关键趋势。

操作系统方面,目前已经呈现出操作系统种类多样化、各操作系统集中化的趋势,同时正在由片间通信调度转化为侧重片内核间通信及调度。

域控制器方面,目前不少车企已经发布了面向服务的多域中央式计算平台,未来将进一步跨域融合,演变成驾控享一体的超级车脑+云脑智控平台。

基于以上的各大发展趋势和挑战,一汽红旗推出了智能HIS车云一体化融合架构,包含物理架构、软件架构(FAW.OS)、网联生态云层三大部分,最终建立“持续体验-付费”的新商业模式。

软件重塑汽车产业生态,一汽红旗展露“硬”功夫_第2张图片

据了解,一汽红旗智能HIS架构的物理架构包含电子架构、电气架构、网络架构。其中,基于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电子架构,分为计算层、区域控制层、设备层,通过集中控制实现一体化、少件化;

而电气架构则通过最优布置、轻型材料应用,实现轻量化的电气系统、主动式智能配电系统,可以实现场景化精确供电,供电系统智能监控、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等;网络层则实现了千兆/百兆以太网为骨干网、高速CAN总线为子网的整车服务化通信架构。

软件架构(FAW.OS)是一个软硬解耦、兼容统一的车云一体化架构,目前已经实现了整车构建230个标准化的软件模块、700余个软件组件、整车原子服务600+。张建平介绍,该架构兼容多种硬件芯片,在不同域控下有不同的芯片,甚至是一台设备上也会有多种芯片和算法,均可以实现跨平台移植和快速适配。

而红旗智能HIS架构的开发者平台,则包括开放共创的一站式整车软件开发赋能平台、支持多场景即手车同步的无代码化智能场景开发平台和整车SOA服务仿真平台、面向车主的软件应用市场和面向运营的软件商品运营管理平台。

基于开放共创、生态共享、共赢共生的汽车软件开发者平台,不仅可以开放车云一体化能力,释放车机系统SDK和整车API,还打通了SOTA链路,开发者可以使用云真机无硬件验证开发的应用,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

“我们建立了全栈软件协作系统,搭建了‘软件定义开发协作模式支撑能力、整车软件研发和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基于过程和数据软件管控分析能力’等三层核心能力的标准化软件研发体系。” 张建平表示,全栈软件协作系统将与内部其他系统、整车技术研发一起打通,继而实现整车研发过程透明、软件质量可跟踪可追溯、项目管理风险可识别的目标。

在未来,一汽红旗将通过产业链创新的协作模式,与各大供应商共建开放供应的智能汽车新生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