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赋予中国经济新未来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信号十分明确:中国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见今年实质性的“重大项目”已经部署。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激发更多新增需求,产生更深层次影响,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增添新的活力、赋予新未来。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近年来,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改变着社会治理、生产制造、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更是站上风口,正在成为开年以来经济“热词”。在这次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在线办公”等需求陡增。主要表现在:以智慧空中课堂(线上直播课)为核心的“停课不停学”方案,先后为湖北等21个省6500 余所中小学提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和服务,累计服务师生超过1500万,并在疫情期间向社会免费提供。在疫情防控期间,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医疗服务、科研攻关、在线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的产品部署落地应用,赋能基层医疗能够快速地进行检测,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的新冠肺炎辅助诊断,为医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辅助诊断参考。“新冠肺炎康复智能护航系统”、“智慧空中课堂”、“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通过数据迭代与算法优化保证系统加速升级,助力抗疫。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消费习惯将会延续下去,形成对新基建的强烈需求。后疫情时代,将极大催生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新基建、新经济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

       2020年,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新旧动能”转换则是应对经济下行的核心着力点。加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有助于对冲疫情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稳经济、稳增长,满足数字经济的需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将助力产业发展,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在,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住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的“引领”作用,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同大数据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智能化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基建 赋予中国经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