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智慧的回响(之六)——奥古斯都的继承人

    去年夏天读约翰.威廉斯的《奥古斯都》,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屋大维为什么会指定他妻子利维亚和前夫生的儿子提比略做继承人,将唯一的女儿尤利娅流放呢?本来以为这个问题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会有答案,可没有想到,《希腊罗马名人传》有50位传主,居然没有屋大维!真的太出乎意料了。屋大维是罗马共和制的终结者,统治罗马长达40年,对罗马的影响远远超过任何执政官,普鲁塔克居然没写?后人发现《希腊罗马名人传》有遗失的部分。不管怎么说,没见到普鲁塔克写的屋大维传仍是非常遗憾的事。好的一面是,普鲁塔克写了奥古斯都身后的继承人,伽尔巴和奥索。通过这两个人的传记,依稀可以见到屋大维做决策时面临的环境。

      屋大维并没有做过皇帝,元老院给了他“奥古斯都”的尊称。历史上,把屋大维统治的时期作为罗马元首制的起始。原来有个错误认识,以为屋大维是实际的皇帝,是中国古代那种帝王,可以生杀予夺。约翰.威廉斯的《奥古斯都》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书,正如大仲马所说,历史在这本书里成了“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因此很难看出屋大维的权柄,也很难准确理解屋大维在选择继承人时面临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正是罗马从选举制走向继承制的开始。屋大维继承了凯撒,但凯撒给予屋大维的,是“凯撒”的名字,还有要他去执行的遗嘱,并不能传给他怎样的职位,因为凯撒时期还是选举制,凯撒没有权利让屋大维继承什么职位。屋大维有这个权利,他指定谁是他的继承人,谁就是下一个奥古斯都。

      背景介绍到这里。屋大维先后有三任妻子,只有第二任妻子给他生了唯一的女儿尤利娅。开始时屋大维将女儿嫁给姐姐(屋大维姐姐屋大维娅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安东尼)与第一任丈夫生的儿子马萨鲁斯,瞩意于他做自己的继承人,此时尤利娅只有14岁。可马萨鲁斯在婚后去世,与尤利娅并无子女。屋大维做的第二次努力是将女儿嫁与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和部将阿格里帕。尤利娅和阿格里帕生了三个儿子,可屋大维的计划再次落空,阿格里帕在一次出征归来后病逝。屋大维的第三任妻子利维亚来自罗马古老而有声望的克劳狄乌斯家族,与前夫尼禄离婚后带着两个儿子嫁给屋大维,和屋大维相伴几十年。很明显,在阿格里帕去世前,屋大维并无意将继承权送与自己血亲以外的任何人。屋大维的第三次选择,是将尤利娅嫁给利维亚的儿子提比略。提比略和尤利娅婚后感情并不好,后来提比略远征,实际上和朱丽过着仳离的生活。此时最可能继承屋大维的,是尤利娅的三个儿子。可惜的是,尤利娅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先后去世,而小儿子并不堪仁君之位,后被屋大维流放。

      到此的操作还是基本看得懂。接下来的,很难看懂。他通过了一条法令,就是女儿如果犯了通奸罪,父亲可以起诉。最后自己出面以通奸罪起诉尤利娅,并将她流放到一个岛上,不许外人探视。至此,屋大维已经不可能再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继承人。

      接下来顺理成章,屋大维领养了提比略,并在遗嘱中以提比略为继承人。提比略成为第二任奥古斯都。中国电视剧中戏说历史的很多,这个故事似可容纳很多剧本。比如宫斗权谋,比如屋大维和利维亚的爱情故事,比如尤利娅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小说中看到的就是这部分,一直很疑惑的是,即便屋大维不可能有来自尤利娅的继承人,也无需流放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啊。《希腊罗马名人传》至少给了部分的解释,尽管是间接的。这解释来自伽尔巴和奥索的传记。

      伽尔巴是在著名的暴君尼禄之后的继承者。故事像中国的黄袍加身。尼禄去世时,伽尔巴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领军在外。他的家世、财富和本人的名望,得到了军人的拥戴。可惜在位的时间仅仅几个月,就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罗马此时的政局,早不是元老院可以左右,这在屋大维时代已经终结。军队拥立谁,谁就可能成为元首。这时距屋大维的去世,也不过30多年。伽尔巴之后,奥索成为继承者。也是短短的几个月,自杀。尼禄去世于公元68年年末,伽尔巴和奥索均死于公元69年。在屋大维之后的历任元首中,似乎只有提比略是寿终正寝的。但提比略后来长期远离罗马,其权势及对政局的控制力远不能与屋大维相比。

      补缀上这些史实之后,屋大维的选择或可理解。所谓元首,至高至贵,但没有实力作后盾,就成为刀尖上舔血的营生。尤利娅第一次婚姻,是与自己的表兄。那时,两个人都很年轻,屋大维还是有时间和空间去培养外甥以担重任。在外甥去世以后,屋大维选了阿格里帕。阿格里帕是随屋大维一起打天下的弟兄,无论资历,实力,都足以保护尤利娅。阿格里帕和尤利娅年龄相差很大,是两代人。为了娶尤利娅,阿格里帕和妻子离婚,阿格里帕的前妻,是屋大维娅的女儿。这是没有办法的政治联姻。罗马这样的政治联姻司空见惯。屋大维娶过安东尼家族的女儿,凯撒曾将女儿嫁与庞培。可在阿格里帕去世后,尤利娅就失去了屏障。提比略来自克劳狄乌斯家族,并不是个坏选择。如果尤利娅的儿子中有可堪重任者,又或者尤利娅和提比略有子嗣,屋大维还是可以将继承人锁定在尤利娅的血亲中,这样在身后尤利娅亦不会有太坏的生活。可是这也破灭了。尤利娅三个儿子,除去不成器的小儿子,另外两个均去世。尤利娅的命运就是如此,除了强大的奥古斯都父亲,此外皆空。在强敌环伺的环境里,可以说尤利娅手无寸铁。

      屋大维尽管贵为奥古斯都,能为女儿做的也很有限。从伽尔巴和奥索的经历可以看出,罗马在建城后的700多年时间里,共和制思想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最后共和制终结,产生了强权的元首,这元首的权力与中国古代帝王还是无法相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根本没有产生这种思想的土壤。屋大维自己亦曾面对暗杀。在这种情况下,想身后护得尤利娅周全都不易。他为尤利娅选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就是提比略。尤利娅却没有在这个避难所安身,她选择了安东尼的儿子,最后安东尼的儿子被杀,她被流放。客观上,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结果,她最后在流放地死去,并没有在权力斗争中殒命。

      尤利娅和阿格里帕还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大阿格里皮娜有很好的声誉,她的儿子卡利古拉后来却成为暴君。大阿格里皮娜的女儿小阿格里皮娜就是暴君尼禄的母亲,后来被尼禄所杀。尼禄之后,屋大维的血脉在皇室中断绝。

      继承无论对皇家还是一般的富裕人家,都是绕不过去的棘手难题。因为子女不强,不足以担重任,权势和财富就成为反噬的利剑,于子女的人生有害而无益。好在现代社会中世袭已经成为故典,而在经济领域,又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使用,万一子女不成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安排慢慢过渡到再下一代。

      故事也可能还有隐含的另一层意思。当屋大维20岁作为凯撒赤手空拳的继承人回到罗马,他不过是别人眼中无功无绩又没有经验的黄口孺子,可他就在这种情况下联合西塞罗,成为罗马执政官,和安东尼分庭抗礼,成为真正的凯撒。如果后代中有人有此能力,怕也不用屋大维处心积虑考虑继承人了。

                    结语

      读《希腊罗马名人传》是一段绚烂的旅程。在美好的旅程中,人常想着以后再来,可时间和机缘不一定会给重游的机会。读这套书的时候,一个强烈的念头是以后会重读。可人的心意流转,念头最不可靠。所以还是尽可能做一些笔记,有点像人们出行时的拍照。不那么立体、真实,只能算聊胜于无的纪念。

      这套书对我来说,是人生教科书。如果要找一套书,高屋建瓴说明怎样按理性生活,怎样在人世间有德行,怎样为人女儿、妻子和母亲,怎样将生前身后事想清楚,然后在世上崇高、智慧、快乐地活着,非这套书莫属。

      除了这部分笔记,还做了很多摘录。知道一切都不可预期,但还是希望,将来如能重读,可以发现一个长进了一点儿的自己。

      再见,普鲁塔克。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老智慧的回响(之六)——奥古斯都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