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466】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2021-10-31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华杉详解

这个叶公,名诸梁,字子高,楚国大夫,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叶公也是有能耐、有政绩、有名气的。

叶公问子路:你觉得你们老师是什么样人呀?子路没有回答,回去汇报给孔子。孔子说:“你怎么不回答呢?你回答她,就说我是一个一发愤学习起来,吃饭都忘了,学有所得,就高兴得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的人!”

叶公问子路,子路为什么不答呢?因为他不该问,子路也没法答。

孔子到了子叶,叶公多次跟他讨论政事。《史记》记载,叶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政在来远附迩”,就是“近者悦,远者来”。治下的人民很开心依附,外面的人想移民过来。

叶公又跟孔子讨论为人正直的标准,他说我们这儿有一个正直的人,父亲偷羊,儿子举报了他。孔子对此大义不以为然,说,父亲保护儿子,儿子包庇父亲,那才是人伦正直,所谓“大义灭亲”,不是义,也不是正直。

所以他两人呢,不太能说到一块儿。但孔子名气那么大,叶公把他请来了,也请教了,用不用他呢?叶公拿不准,他就去问子路:“你觉得你们老师这个人怎么样?”

如果他没有见过孔子,他这样问是合理的。他跟孔子交流过几回了,去问徒弟怎么看师父,这显然是他自己没判断,不靠谱了,也不太礼貌。所以子路不回答。

孔子一听,也明白了,说,你怎么不回答呢,你回答嘛,你也不用跟他说师父多大本事,师父就是爱学习!著名学者,就是著名学习者;学问大,就是勤学好问的瘾很大!

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叶。

后来,出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那叶公,就是这个叶公。有人就说,这故事,是孔子的徒弟们编的,那孔子就是那龙了。叶公好龙,龙请来了,他左看右看,左试右探,这龙,行吗?

刘澔觉

叶龙这是自身性格的问题,这种心态是自己内心不安静,没有自己的判断,盲目想找大师。找大师干什么呢?过两招。

找来大师呢又不是一心想向大师请教学习,切己体察。而是在那来回观察,反复横跳。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最后走了。

你不想学习,没有虚心学习的意思就不要去找别人,与人交流学习也不是要比个高低,而是去探索最接近义理的本质。任何时候切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虚心学习,小心求证,才能走的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466】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