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该案一诊辨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证属于太阳表证未解,又内陷少阳太阴,病机是太阳卫气(津液)滞表、少阳郁热津伤、太阴水饮夹气上逆,主方就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病机有表虚,津血凝滞在表,上焦郁热,胃虚,水饮上逆,与这个病的核心病机相合,所以主方就选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为小阳旦汤和大阴旦汤合为一体的方子,临床上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小阳旦汤主要升阳开表,调和津血,发散外邪;大阴旦汤主要降浊通里,扶阴敷布津液,推陈致新。

柴胡桂枝汤的主治病机虽有太阴水饮上逆,但降逆气的力量并不是太强,这个患者所苦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频繁,咳痰而痰黏难咳,咳嗽重时胸闷,说明不仅痰饮上逆较重,而且有气结于胸咽,所以就合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方势与柴胡桂枝汤方势相须,除解表外,还可除胸中气结、降浊逆而助解表,加强降逆止咳祛痰的力度。

《伤寒论》第18条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第43条亦说“太阳病下之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这个喘家的病机就是饮随气上逆。因为下后表证不解,入里而造成阳明上焦气结气逆而喘,所以方中桂枝汤解表调和营卫,再加上厚朴、杏仁除气结,降饮气上逆。

《本经》说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厚朴不仅能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而解表,更是能破气滞气结,降气夹水饮上逆,为什么呢?这从厚朴主“惊悸气”这句话可以看出来。惊悸气就是有气夹水饮上逆的病机,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能加强化饮降逆气的功用。《本经》说杏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杏仁可治疗奔豚气,说明它的降逆之力更强,是降逆气而治咳喘的一味好药。

所以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个方子不论解表还是降逆,都能与柴胡桂枝汤相互加强作用,这就是方势相须。

四、关于《名医别录》

〔学生D〕老师,您之前说到的《别录》,这是哪个朝代的书?

〔老师〕《别录》是《名医别录》的简称,约成书于汉末,作者不详,这部书也是经典,是秦汉以来医家用药经验汇集的古代药学著作,可以说能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齐名,是《本经》的充实本,里面记载的内容除了充实《本经》里中药的药性药症功用主治等内容外,又补记了365种新的药物。

这本书原书已佚失。但在南北朝齐梁间医家陶弘景撰注的《本草经集注》中,不仅收载了《本经》中的365种药物,也辑录了《别录》中的365种药物,才使《别录》的基本内容保存了下来。所以说,陶弘景为《别录》流传下来是功不可没的。《名医别录》是与《神农本草经》一样重要的药学著作,也是经方的用药基础,我们学经方,除了要熟读《本经》外,也要参看《别录》。

二诊:【接诊情景】

患者诉服2剂药后体温已降,最高38℃左右,咳嗽咳痰减轻,痰液已能咳出,痰多清稀,白痰黄痰夹杂,头蒙消失,头痛明显减轻,身困乏力减轻,胸闷腹胀消失。

近两日因加班又受凉,出现轻度怕风怕冷,鼻塞流涕,面红,心烦,无汗,咽痛明显减轻,咽已不干,仍咽痒,口干不苦微渴。舌暗,舌边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薄白苔上微罩黄滑,脉弦数,寸浮微紧关滑尺沉。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病机:卫(津)滞表(趋表抗邪的卫气津液留滞于表或闭束于表),营卫郁闭,阳明热扰津伤,胃虚水饮上逆。

核心病机:外寒里饮兼夹郁热伤津。

治法:辛温解表,清热布津,化饮降逆。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

〔学生A〕老师,这次开的方子和上次不一样呀?

〔老师〕是的,大家看看,从我们这次搜集的这些舌脉症分析后得出诊断结论,患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病机为太阳卫气(津液)滞表,营卫郁闭,阳明热扰津伤,太阴胃虚水饮上逆。核心病机为外寒里饮兼夹郁热伤津。

治法主要是辛温解表,清热布津,化饮降逆。

处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正对核心病机。

继续予耳穴压贴配合治疗,选穴同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病机

〔学生A〕老师,这次用方为什么改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呢?

〔老师〕这就是用方的圆机活法,证变机变方亦变。

患者经一诊治疗后不到4天,症状都有明显好转,但还有发热,咳嗽咳痰,这次是又有复感外邪,怕冷怕风无汗,证变了,病机也变了,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病机主要为太阳卫气(津液)郁表、太阴胃虚水饮上逆,兼夹阳明里热,寒热错杂,所以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外解表邪,内化寒饮,兼清阳明郁热。这是符合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六经辨治法度的。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病机是外寒里饮兼夹里热,方中小青龙汤解表散寒、祛水饮降逆气,加石膏清阳明热而除烦,并辛能解表,这个表就是阳明中风外证,石膏味辛又主中风可以解表退高热。

《本经》说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这个方子是标本兼治,表里同治,很好用。

这也说明了太阴饮是会伴有阳明热的,生石膏在有饮的情况下是不避用的,人身生理为阴阳平和之体,病理则寒热互见,人生病时单纯的热证和单纯的寒证都是很少见的。

六、麻黄服后失眠的原理

〔老师〕给大家说个注意事项,凡给患者服用含有麻黄的方子,晚上该服的那一汁最好是在下午6点以前就服下,不要拖延到晚上睡前服用,这样是会影响患者睡眠的。麻黄服后有失眠的副作用,原因是麻黄有宣发卫气、开窍醒神的功能,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因宣发而不能入阴就难以入眠。

〔学生B〕老师,原来我一直不明白患者吃了麻黄类的方子为什么睡不着觉,听了您的讲解,对我真的很有启发。

七、见病知源,辨证识机,随核心病机而治〔老师〕通过对这位患者的治疗,我们应当能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见病知源,辨证识机,随核心病机而治。《伤寒论》第16条说:“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我认为,这12个字就是辨六经方证病机的核心。观其脉证,就是辨六经证候;知犯何逆,就是通过六经之证而察知证候病机;随证治之,就是方证病机相应而选方治之。

该案一诊辨为少阳太阳太阴合病。证乃太阳表证未解,又内陷少阳太阴,病机乃太阳卫气(津液)郁表、少阳郁热津伤、太阴水饮夹气上逆,用柴胡桂枝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调达三焦,解表降饮气上逆。

二诊证变机亦变,六经辨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太阳卫气(津液)郁表、阳明里热、太阴水饮上逆,寒热错杂,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外解表邪,内化寒饮,兼清阳明郁热。

因患者症舌脉已经变化了,证随机转,机随证变,证变机变方亦变,这就是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六经病机辨治法度。

二是我们中医人不仅要对中医经典经方有自信,还要勤学苦练,尽可能多地掌握实用中医特色疗法,要成为中医的多面手,不仅会辨证开方药,也会用针灸、耳穴等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解除痛苦,古代医家都是中医全才,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古医圣贤除了会开汤药外,也都是针灸高手。

说明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病症,经方的疗效是确切的,也说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综合疗法是有巨大潜力的。

按:10天后,患者微信反馈药后逐渐退热,咳嗽咳痰逐渐减轻,药服完后诸症基本消失,就是感觉身有乏力,嘱其停药饮食调养,避免受风寒感冒。

这种肺炎的治疗是比较难缠的,西医治疗一般都采取大剂量的抗生素联合静脉点滴才能控制住病情。而这个病例只用纯中医治疗,辨六经方证,谨守病机而用经方,再结合中医特色的耳穴贴压、放血疗法就比较快地控制住了病情,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05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